一、文献回顾 通货膨胀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存在的经 济现象。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率也一直处于上涨的 状态。通货膨胀的存在会扭曲商品相对价格,降低 资源配置效率,引起收入和财富的不合理分配,导致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严重时会引发泡沫经济乃 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因此,经济学 家和各类投资者们纷纷致力于怎样规避通货膨胀风 险,将货币投资当成一种能够抵御通货膨胀的保值 资产。根据费雪(Fisher) [1]在 1930 年的《利率理论》中 提出的“费雪效应”假说,名义资产收益率等于预期 通货膨胀率加上实际资产收益率,名义资产收益率 与通货膨胀率是同步变动的,实际资产收益率不受 物价水平变化的影响。 将“费雪效应”假说运用到股票市场上,则股票 名义收益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也应该正相关,因为 股票代表有形或者说实际资产的所有权,由于货币 供应量上升带来通货膨胀,投资者采用保值手段,货 币投向股票市场,股票收益也应该增加,因此股票可 以作为预期通货膨胀的一个保值手段。 自费雪之后很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实 证研究。大致有四种不同的结论:股票收益率与通 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负相关关系、不存在 相关关系和不确定性关系。 Boudoukh 和 Richardson 利用美国和英国 1802— 1990 年的 5 年期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实际、预期通货 膨胀率均与股票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费雪效 应”假说长期存在。Anari 和 Kolari 利用 1953 年 1 月 到 1998 年 12 月的月度数据对 6 个国家进行了实证 检验,结果发现了 6 个国家股票市场“费雪效应”假 说成立并且显著。 二战后美国以及其他工业国家的实证研究普遍 发现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 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