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320 1
2009-11-24

觀念平台-紀念《物種原始》出版150
·
2009-11-24
·
中國時報
·
【潘震澤】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09112400400,00.html


今年二月十二日,是達爾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的二百歲誕辰紀念日;而十一月二十四日,則是達爾文的著作《以天擇為機制的物種原始論》(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簡稱《物種原始》)一書出版一五周年紀念日。因此之故,今年是所謂的「達爾文年」,從年頭到年尾,全球都有許多慶祝活動。


 達爾文於一八三一至一八三六年間,隨英國皇家海軍小獵犬號出海環繞全球一周,考察各地自然史與地質並收集動植物與岩石化石標本。由於這個特殊機緣與經驗,引發他對物種分布、變異與起源問題產生興趣,並尋求解釋。一八三八年,他從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得出生存競爭以及天擇的想法,給他的演化理論找到了解釋。


 物種會演化(代代而變)形成新種的想法,其實流傳已久,並非達爾文首創,達爾文除了找出許多支持證據外,還提出了演化的運作機制,也就是天擇。《物種原始》一書還有個副題:《受青睞物種在生存競爭下得以保全》(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接近後來流行的說法:「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達爾文自己比誰都清楚,這是個危險的想法,唯物且無情,容易遭到誤解不說,還與當道的基督教信仰不相容;他甚至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這好比承認殺了人一樣。」因此,達爾文只有私下與少數友人溝通,而不敢貿然發表



 一八四四年,達爾文完成了一份一八九頁的論文草稿,準備就此發表;但該年有本帶有類似想法但論證不足的書出版,引起許多達爾文老師輩的學者惡評。再來,有位朋友隨口批評別人的一句話:「對物種問題自以為是、且不曉得什麼是物種自然學者的人,我是不會輕易接受的。」也讓達爾文深怕說到自己。於是,他把草稿束之高閣,開始研究一種不起眼動物藤壺的分類,前後長達八年,最後寫成了厚逾千頁的四冊專書。其間,他的身體狀況不佳,加上心愛的女兒過世,也耽誤了他的演化巨著寫作進度。


 真正促使他走出隱匿、將天擇演化理論發表出來的動力,是一八五八年中他收到遠在馬來群島的華萊士寄來一份論文,其中也得出類似結論。於是達爾文放棄了原本寫了三分之二的長篇大論,而準備就寫個十幾頁的摘要,儘快發表;只不過二十年來思考、收集資料以及實驗的結果,讓他越寫越長,最後就成了正文有四九頁的《物種原始》一書,於一八五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版。


 《物種原始》一書雖有不少缺失,但一五年來影響力始終不衰。當時達爾文苦思不得其解的生物變異現象,早已由孟德爾遺傳理論及現代分子生物學發現解開;後天性狀可以遺傳的拉馬克主張,也已遭到駁斥。演化的觀念,不單是現代生物學最重要的基石,更大幅改變了我們對於自然以及人類地位的看法。這就是今日我們紀念達爾文以及《物種原始》的理由。(作者為生理學教授,科普作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24 08:54:34
达尔文真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