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随着寒流的侵袭,全国各大城市用气纷纷告急,“气荒”愈演愈烈。在目前能源紧张的大背景下,本在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中无足轻重的天然气问题也被陡然放大,“气荒”实质上是天然气定价机制之争。从“油荒”到“气荒”,每一次能源供应的紧张背后都闪现着中石油等垄断巨头的身影,每一次他们也都是涨价最积极的呼吁者。虽然,包括天然气在内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已是箭在弦上,然而,垄断着国内天然气市场的三大巨头要求改革天然气定价机制的呼声则被打上利益的烙印。
2004年,在中国407.9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中,中石油占了总产量的58.4%,中石化与中海油分别占14.4%、10%,中石油占有绝对领先的优势。事实上,作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中石油一直是天然气涨价最大的推动者,自2000年开始,中石油已经为此呼吁了5年多。
而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产业景气报告”预测,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将超过2000亿立方米。据此计算,即使仅仅是“微调”,也将给三大巨头带来天文数字般的收益。
发改委的态度无疑让三大巨头甚是兴奋。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指出,针对天然气价格水平偏低的状况,逐步提高天然气价格,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的价格关系,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调整的机制,促进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P>
<DIV > 市场化定价要以市场多元化为基础,在目前天然气供应基本被三大巨头所垄断的格局下,几乎没有任何条件能够保证市场化不会成为垄断利益的幌子。“因为对上游资源的控制,可能会导致以“与国际接轨”为理由的“市场化”价格,最终是,垄断集团得利,而消费者埋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