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720 0
2018-03-12

4039.关于元素不同形态临界温度的思考

2018.3.12

元素的临界温度应该包括不同物质形态的临界温度和原子裂变、聚变的临界温度。其中,熔点可能是部分固体形态核外电子共轭解体的临界温度,沸点可能是部分液体形态核外电子互补解体的临界温度,燃点是原子裂变为光子的临界温度,彻底的离子形态可能是核聚变的必要条件,找不到相关资料。

从水蒸气来看,分子形态还没有破坏,也就是沸点以后还有部分核外电子共轭现象存在。

物质达到沸点离核裂变、核聚变就很近了,究竟发生核裂变,还是发生核聚变,要看总体的环境条件,至少包括重力条件和光子密度条件,光子密度条件就是温度条件。深入思考,还得不同种类的光子齐全才能聚变出化学元素,相同物质形态(指正反物质形态)的裂变反应可以提供相同物质形态核聚变所需要光子种类。

核聚变可能从光子聚变开始,也可能从原子聚变开始,都要有“氢”、“氦”同位素的形成和补充才有可能。并且,要遵循元素形成规律,也就是不同高端元素的聚变也要按照核外电子构型形成新的化学元素。所以,高端元素聚变可能隐藏裂变反应,包括原子重组和光子重组。

原子重组不是简单的原子量和质子数量相加,而是按照核外电子构型规律产生的“氢”、“氦”同位素重组。所以,不是一加一就一定等于二。也就是说,不是任何元素都可以实现一加一等于二,只有初始元素(“氢”、“氦”同位素)的加入才有可能实现一加一等于二。

所以,我质疑许多人工核素的形成。其一,是没有物质能量的损耗;其二,不同结构如何形成新元素的内部结构?

元素的核结构重组只有表层结构重组才有可能。两个高端元素只有其中之一,或者全部裂变为“氢”、“氦”同位素,才能重组新的高端元素。这一过程没有物质能量的损耗很难想象,只有极特殊情况才有可能实现临界条件下的物质能量零损耗,零损耗就是没有任何物质能量的释放。

星际物质如何通过星球表面的热层,只有光子、电子和耐高温物质才有可能,3到6号元素的沸点都很高!“碳”元素的沸点达到摄氏4830度,完全可以毫发无损的通过地球大气热层,聚变出相对高端的化学元素。氢气的燃点只有摄氏570度,不可能通过地球和恒星表面的热层,只能粉身碎骨,才能浴火重生!

一切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已经经过了严酷自然条件的选择,我们只能发现其中的奥秘,为我所用。

元素的形成至少需要重力条件和光子密度条件。不同重力条件形成不同周期元素,不同光子密度和重力条件形成不同具体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所以,我关心元素不同形态的临界温度,特别是核裂变、核聚变的临界温度。遗憾的是相关资料有限,有待完善,我的研究只能在遐想阶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