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传统美德 民族意识落后
按照现行的经济理论分析,老龄化社会将是一个矛盾的社会。创造价值的就业者群体得到的国民收入将越来越少,而不创造价值的老年人群体得到的国民收入将越来越多。这样的分配必然违背“按贡献分配”或“按劳分配”的原则,但这样的社会又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显然,现行的经济理论与老龄化社会的伦理道德是矛盾的。其实,现行的经济理论是错误的,正确的经济理论与老龄化社会的伦理道德不可能矛盾。
我们应该承认,老年人的确不创造价值,但不是因为他们不劳动。因为现代社会的劳动者也不能创造价值,只能创造财富。财富的生产并不仅仅依靠劳动(即活劳动)的贡献,还应包含土地与科技知识的贡献。其中,融化在生产资料中的科技知识对财富的贡献远远大于劳动的贡献。不难想象,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单位产品中,土地的贡献基本不变,劳动的贡献越来越小,科技知识的贡献越来越大。由于科技知识大都是人类祖先积累的,应该象土地一样归社会公有,又因为财富分配的依据是贡献的大小,因此,科技知识与土地带来的公共收入越来越大于盈利部门留下的净收入。由于老年人群体积累与传播科技知识的贡献大于年轻人群体,因此,老年人的人均收入理应高于年轻人。现代老人完全依靠子女赡养,不再是传统美德了,而是民族意识落后的象征。
众所周知,老龄化与自动化紧密相连。由于自动化将迫使大量的就业人口从盈利部门向非盈利部门转移,因此,占人口比例很小的盈利部门中的人员虽然生产了全部的社会财富,却只能分享其中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社会财富都要通过高税率的渠道转移给非盈利部门,包括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然而,私人企业绝对不甘心把自己创造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利润交给ZF。这就意味着,私有制社会与老龄化社会是冲突的。虽然现代社会主张,赡养老年人的社会基金还应该来自工薪阶层缴纳的养老保险,但这并不能减轻企业的负担。如果工薪阶层因缴纳养老保险等而减少了收入,那么他们会要求提高工资,归根结底还得由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