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一:人人都是纳税人
当政府花费公共资金时,很多人说:“不关我的事,我没纳税。”事实上,消费即纳税。每个人从出生时喝的奶粉到离别时的葬礼,税始终相伴、无处不在。
·日常商品中的含税份额
一袋价格为2元的盐,包含大约0.29元的增值税和0.03元的城建税。
你去餐馆吃饭,最后结账时不论多少,餐费的5.5%是营业税及城建税。
每瓶3元的啤酒包含大约0.44元的增值税、0.12元的消费税和0.06元的城建税。
如果你吸烟,每包烟8元,其中大约4.70元是消费税、增值税和城建税。
你去理发店理发,费用的5.5%是营业税及城建税。
你花100元买了一件衣服,其中包含14.53元的增值税和1.45元的城建税。
如果花100元买一瓶化妆品,其中除14.53元的增值税外,还包含25.64元的消费税和4.02元的城建税。
常识二:政府无权单方面征税和决定税款的使用
税是老百姓用于购买政府服务的费用。民众自愿地将创造出的一部分财富授予政府,以使政府向民众供应必需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未经民众同意而征税是不正当的。
·“无代表权不纳税”——美国倾茶运动
1764年和1765年,英法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苦于无力承担驻北美殖民地军队的开支,分别在北美殖民地强制征收砂糖税和印花税。砂糖税针对输往殖民地的糖浆和其他物资课征,每加仑征收3便士,这就对殖民地糖酒工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印花税则将殖民地所有印刷品和法律文书纳入征税范围,其影响远远超过砂糖税。英国统治者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反抗。他们立即做出了强烈的反应,组成了“自由之子”等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抵制运动。1765年10月,马萨诸塞等9个殖民地的代表举行了针对《印花税法》的会议,并通过决议要求“非经他们自己亲口同意,或者有他们的代表表示同意,是不能向他们课税的……”在殖民地的强大压力下,英国议会当时虽然采取了妥协态度,撤销了《印花税法》,但1767年又故伎重演,试图对殖民地的玻璃、铅、茶叶、纸张等开征一系列的税收,使得其与殖民地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随后,英国为了帮助陷入困境的东印度公司起死回生颁布了《茶税法》,向殖民地征收进口茶叶税,此举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从而爆发了波士顿茶叶事件,并导致1774年独立战争的爆发,最终结束了英国在北美的统治。
常识三:在现代社会中,纳税人拥有知情权、监督权、诉讼权等不可侵犯的权利
纳税意味着纳税人让渡了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同时也应该获得参与税收事务的权利。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纳税人权利得到了全球性的普遍关注和保护。
•日本知高县律师起诉县政府追回近五亿日元税款
20世纪90年代中,日本民众对政府机关的招待费很关注,曾发生针对政府机关招待费、接待费的诉讼。日本高知县的律师以纳税人的身份,要求县政府公布有关招待费的具体开支情况,遭到政府的拒绝后,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据地方政府信息公示法,命令高知县政府公开有关开支情况,其法理根据是:每个纳税人有权了解政府如何支出公费的情况。但县政府只愿意公布招待费总的开支数额。日本的招待费称为食粮费,通常是由出面招待人的主管签字就可以报销。原告在诉状中提出,公务员的工资中已包含了本人的生活费用,原则上公务员吃饭应该自己付钱,如果是必要的公款宴请必须公布被宴请客人的姓名,这样才能让纳税人判断公费请客是否合理。法院判决原告胜诉,由于有关公务员不愿意公布被宴请客人的姓名,这些费用在财务上就不能销,只能算是公务员自己请客,因此,最后依据本判决从相关的公务员处追回了四、五亿日元的金额。
常识四:缺乏权利的纳税等于被掠夺
未经合法程序确立的税收,不具有正当性。只有政府首先依照合法的程序,在纳税人同意的情况下,确定税收的种类和额度,并保障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才谈得上纳税的义务。
·工信部耗巨资强制为个人电脑安装过滤软件
2009年5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7月1日之后在我国销售的所有个人电脑出厂时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绿坝·花季护航”,该软件可以过滤不良信息、控制上网时间等,还会每3分钟对网页截一次屏,软件使用者打开就可以知道想监视的人上过哪些网站,工信部称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这款“绿坝”软件是工信斥资4170万元人民币向郑州金惠和北京大正两家公司采购的,供网友免费使用一年。
通知曝光之后,有人斥责此举侵犯个人隐私权,随后该软件被人曝出有若干安全隐患,接着美国一家软件公司指责该软件侵犯其版权,并警告电脑商不能安装,否则就等着吃官司。在众多唾沫与口水中,工信部改口不再强制要求每台电脑安装,但仍要求中小学采购的电脑和家电下乡的电脑强制安装,并称到6月底已装机总量超过5000万。
常识五:税收过重会导致企业倒闭和居民失业
税收是政府对民众收入的“提成”,政府“提成”得越多,老百姓可支配的收入就越少。从企业的角度看,交的税越多,利润越少,进而减少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最终结果,会减少居民的就业机会。
·“不再折腾自己”
蒋建平是南安市机动车维修协会会长,福建省南安市建平汽修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是一家汽车综合维修企业,属一类企业。现在,这家公司已经不存在。
据蒋建平介绍:汽车维修企业营业额主要是工时费收入+配件销售额。综合修理厂工时费收入与配件销售额比例一般是25%~30%:70%~75%;他的厂是一般纳税人,税负率是国税17%+地税6 %(多),总计负税率是23%(多)。国税的17%只要有进项(即进货增值税发票),就可以按10%~12%进行抵扣;工人的工时费(产值),因没有进项,因此不能有抵扣。假如维修产值10000元,因没进项抵扣,绝对要徼纳国税17%+地税6%(多),即必须缴纳2300元税。这种高额营业税岂不与所得税一样了吗?这种税额也已经接近乙类香烟30%和雪茄烟25%……
蒋建平自认为他的企业在南安市不论是信誉、技术、服务等均属较好的企业,但没想到全市唯独只有他一家综合型汽修厂被指定为-般纳税人──“这种税率企业哪里能撑得住?”别说企业想发展,连维持运作的利润也没有了。无法与同行业平等竞争,企业根本无法生存!于是,蒋建平为了“不再折腾自己”,横下-条心,含泪把十多年辛苦奋斗和经营的企业卖掉。
常识六:衡量税负轻重的标准不在于税收是多少,而在于政府为自己花掉了多少
在发达国家中,有高税国家,比如瑞典税收占GDP的51%,也有低税国家,比如美国税收占GDP的27%,但它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却差异不大。税负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使用税收而非收了多少税。净税是指政府运作的成本,净税越高,民众福利受损越大。
·福利国家的高税收与高福利
瑞典、丹麦和法国的财政支出结构非常近似。对于这三国而言,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和一般公共服务是花钱最多的四项,共占去全部支出的近80%。尤其是社会保障,在这三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中都占到42%以上的比例;而教育医疗支出合计起来也都占到总支出的25%以上。这意味着民众的社会福利非常高。把社保、教育、医疗、环保等公共事务支出加起来,占到了瑞典等国财政支出的绝大部分,这样来看,民众虽然税负很重,但政府的税收有相当大的比例返还给了民众,让民众享受到了高福利,因此其实质税负并不如表面看到的那样重。
常识七:在中国政府的支出里,民众直接受益的份额很少,政府自身的耗费很大
在政府支出的17个大类里,“一般公共服务”主要是指我们日常所见的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运行支出,“公共安全”是公安、武警、司法等部门的运行支出,它们是比较纯粹的政府自身支出。除此之外,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社会救济等大类支出下,也有专门用于供养政府管理部门的支出。
·福建省及全国财政支出的估算
按本书的分类和估算,在福建省的一般政府预算支出中,政府自身耗费的行政费用比重最大,约为35%;政府用于间接公共福利的资金比重第二,为25%;另有去向不明的“其他”类支出21%;而用于直接返还民众的福利支出仅有7%;剩下的百分之十几,主要是政府在具体产业上的投资,反映出政府对经济事务的直接参与。
根据财政部网站公开的全国财政决算表也可以推算,其中用于直接返还的民众福利支出很少,这些支出基本都已经在决算表中列出,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类下的部分支出、农林水事务下的“扶贫”支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等,粗略估算,在全国6.26万亿财政支出中,仅占8%(约为5000亿元)。
常识八:政府的自我审查,不可能消除财政支出中的腐败和浪费
年复一年的“审计风暴”表明,不把政府的自我监督变为社会各界的外部监督,不把职能部门的任务性审查变为广大民众基于自身利益所作的持续性追查,政府预算中的种种问题就无法解决。
·国家审计署2009年报告披露的部分问题
教育部挪用部本级项目经费305万元,弥补了5个所属单位的项目支出或基本支出超支。
工业和信息化部本级基本支出等超预算1007.16万元;扩大项目经费使用范围支出432.60万元,用于非项目支出。
人口计生委挪用专项资金495.89万元,用于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协会维修费等支出。
环境保护部未经财政部审批,在3个项目中安排公务用车购置预算,相关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经费中列支126.61万元,购置公务用车6辆(其中2008年列支74.51万元购置4辆)……
常识九:中国的政府支出有“账簿”,但被隐藏起来了
每年的人代会都开得风风火火,但最后发布的预算报告却非常模糊。社会公众只能看到模糊的预算报告,对载有详细财政信息的《预算草案》却无法获知。
·财政部拒绝公布《国家财政决算》
2009年9月,本书编者向财政部和省级财政厅申请公开信息,财政部回复如下:“您申请的2008年全国财政支出详细数据(您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所需信息内容描述’栏中具体填写为‘按经济分类科目划分的财政支出数据’和‘按功能分类划分的‘款’、‘项’级财政支出数据’),为《国家财政决算》(机密级文件)中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的相关规定,对此本机关不予提供。”
常识十:税制改良的根本动力,在于民众自身
从历史看,国王不会主动去为贵族们想这些人纳税后应该得到什么权利,贵族阶层也不会主动为平民百姓争取纳税后的权利。这些权利最终所以落实到每个个体,都是靠纳税人自己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