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术梯队。现有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16人。学术带头人有:黄达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升业教授(博士生导师)、陶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洪涛教授、吴晓求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雨露教授。其中,黄达教授担任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唯一专家委员和中美经济学交流委员会中方主席。周升业教授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陶湘教授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吴晓求教授是北京市跨世纪青年学科带头人。
2、教学成果。本学科设有学士、硕士、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流动产。黄达教授承担的全国经济学核心课程教材(货币银行学)获第一届国家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他还完成了“九五”国家重点教材《货币银行学》的编写;周升业教授承担的教育部课题“面向21世纪金融学科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北方组课题已经完成,这一成果将指导下世纪金融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周升业、陈雨露教授编写的研究生教材《对外开放下的金融运行》,获1995年全国高校金融类优秀教材一等奖。
3、科研成果。近年来为国家重大金融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的科研课题有,黄达教授主持的“货币供求问题研究”,国家教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重构”项目;周升业教授主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金融体系”项目;陶湘教授主持的“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张洪涛教授主持的“中国保险体制改革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吴晓求教授主持的“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规范化问题研究”(国家社科项目);陈雨露教授主持的“国际资本流动与内外均衡”(国家教委项目)。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张洪涛教授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关于中国保险监管体系的改革建议》,受到朱容基总理的高度重视。目前,报告中所提出的三大改革建议中,已经有两项付诸实施,即撤消中保集团,设立单独的商业保险监管机构,为我国保险体制改革作出了贡献
自从1985年金融学科(货币银行学科)成为全国重点学科以来,我校始终在人事政策、经费投入和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金融学科在教学、科研、后备学术梯队建设方面的突出成绩,特别是在开放经济下金融运行、证券理论和保险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巩固并发展了作为重点学科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