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3189 5
2009-11-26
11月21日—22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为期两天的“黄河学”高层论坛在河南大学召开。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黄河学”建设的意义、学科属性、学科内涵、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黄河学”创建研究的学术论坛。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摇篮。开展黄河文明及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创建以黄河为对象的“黄河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应有之义。
  
  创建“黄河学”应多学科共同努力
  
  近几十年来,随着黄河流域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污染日趋严重,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因此,研究“黄河学”,不得不从治理黄河入手。早在2004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就从反思河流治理的终极目标入手,以人水和谐为宗旨,确立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论坛上,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提出了河流伦理的新概念。他认为,日益严重的河流生命危机催生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进而又进一步催生了河流理论。他表示,河流是有生命、有价值、有权利。构建河流伦理能够改善调控管理,使人水和谐相处,最终实现流域生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张红武教授认为,黄河问题绝不是单纯的水利、防洪等工程问题,而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国力等。研究黄河,单靠水利学科这还远远不够,需要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史学、考古学、地学、农学、气象学等多学科的参与和渗透,通过各方力量来创立“黄河学”,为弘扬黄河文化,贡献中华儿女自己的力量。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王星光教授指出,“黄河学”的构建,应当把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郭来喜表示,黄河流域地区应充分挖掘自己深厚的农耕文化,依据考古重大发现,融入时代元素,打造农耕文明之源旅游工程,使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服务地方经济。他建言,河南应着手建立中华农耕文明生态博物馆、建设农耕文明“万年时光隧道”、策划中华感农文化旅游节、以农业为主建设中国商都—郑州等。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认为,黄河学研究涉及人文、自然等方方面面,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包容的。广义的黄河学包括从古到今,从自然、工程到社会、人文等方面方面。狭义的黄河学,主要指与黄河变迁、黄河水利、黄河文化相关联的内容。他说,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应尽快建立以黄河为对象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模式。
  
  创建“黄河学”应研究黄河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部黄河文化史,就是半部中原文明史。”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程有为研究员表示,黄河文明源远流长,研究“黄河学”应该着重挖掘黄河厚重的文化内涵。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王蕴智也表示,汉字体系的早期形成应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文字作为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它对于研究“黄河学”有其重要的意义。
  
  民俗学家、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教授高有鹏指出,黄河流域的神话传说、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或形态的文学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情感和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和底色。“黄河学”的构建应该以民族文化为重要基础,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深入研究以黄河为背景的一系列文化现象,是构建“黄河学”的必要条件。
  
  “黄河文化应是‘黄河学’的基本内容”,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副主任牛建强认为,从内容上看,黄河文化包括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及其邻接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从本质上看,黄河文化应归于农业文明的范畴。
  
  早在2001年的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与张红武共同递交联合发言《关于创立黄河学的建议》的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也通过张红武表达了她想创作以黄河为对象的文学作品的愿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让更多的中华儿女了解黄河深厚的文化内涵。
  
  创建“黄河学”任重道远、意义深远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是目前国内唯一以黄河文明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2008年,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成为河南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以此为契机,河南大学决定依托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整合经济、地理、历史、文学等优势研究力量,规划通过各方的努力,在全国创建“黄河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黄河学”研究中心。
  
  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指出,河南大学对“黄河学”的研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学校现在的学科门类齐全、结构趋于合理,这为黄河学的研究、创建和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学科支撑,学校会在各个方面对“黄河学”学科体系的构建给予支持,使其成为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特色的新学科。
  
  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南大学原校长李润田表示,从世界范围内看,在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国为了进一步宣传自己,都纷纷挖掘自己本国的历史,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新学科。如美国要建立“美国学”、日本要建立“日本学”;在国内也是如此,有人要建立“古都学”。在这个大趋势下,建立“黄河学”就非常的有必要,它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认为,“黄河学”是关于黄河生命的学问,研究它能够促进人地、人水、人河和谐相处;为社会经济和自然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使我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他还表示,中心正在考虑成立黄河学研究会,联合国内外研究黄河方面的专家学者,为研究“黄河学”而努力。今后每年会举办一次这样的高规格论坛,着手解决“黄河学”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26 09:44:15
《大公网》专家学者呼吁建立“黄河学”迫在眉睫

    “黄河学”高层论坛在河南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学者表示,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摇篮,开展黄河文明及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创建以黄河为对象的“黄河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应有之义。      黄河面临着“生命危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时值今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以仅占2%的河川径流量,滋养着全国15%的耕地和12%的人口,并支撑了占全国11.5%的GDP。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指出,黄河流域又是中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近几十年来,随着流域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致使黄河受到过度开发,不堪重负,由此造成河道断流、水质污染持续恶化等一系列生存危机。
    李国英认为,当今的黄河面临着“生命危急”。日益严重的河流生命危急催生“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治河行为不仅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大实践,也是人文科学的一个全新命题。
    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张红武教授认为,黄河问题绝不是单纯的水利、防洪等工程问题,而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国力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认为,黄河学研究涉及人文、自然等各个方面。广义黄河学包括从古到今,从自然、工程到社会、人文等方面方面。狭义黄河学,主要指与黄河变迁、黄河水利、黄河文化相关联的内容。他说,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应尽快建立以黄河为对象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模式。
     “黄河学”应“海纳百科”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王星光教授指出,黄河的历史不仅仅是这条河流的历史,还要让自然进入历史,让人与黄河相融,“取百科之道术,求故实之心知”。让黄河学成为“海纳百科”的多门类交叉的学科体系。中国科学院地理学科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郭来喜提出,要树立“大黄河观”,研究黄河要把淮河、海河1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都包容进去。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戴松成认为,要站在世界河流文化的高度考虑“黄河学”的总体研究思路,站在黄河全流域的高度构建“黄河学”的大框架,从水利黄河、生态黄河、旅游黄河、文化黄河、农业黄河、城建黄河、交通黄河、环保黄河等九大领域的理念出发丰富“黄河学”的内容,站在文化产业角度强化“黄河学”学科建设的时代性,联合黄河流域九省区协作创立“黄河学”。
    戴松成还建议仿照欧洲9个国家联合成立“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共同管理和保护莱茵河的作法,由黄河流域60多位城市市长联合成立“黄河市长论坛”,构筑“黄河学”的研究平台。
    构建以民族文化传统为基础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高有鹏教授认为,“黄河学”的构建应该以民族文化传统为重要基础。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深入研究黄河为背景的一系列文化现象,是构建黄河学必要条件。
    他指出,在黄河流域集中分布中国传统政治的中心区域,有力影响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进程,尤其是黄河流域的神话传说、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活动形态的文学形式,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情感与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和底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无论如何不能离开传统。
    据悉,河南大学专门设立以黄河及其流域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的“黄河学”,致力对黄河文明的形成、发展、演变规律和现代化道路的研究。该校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是内地唯一以黄河文明及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机构,通过整合经济、地理、历史、文学等优势研究力量,来构建文理交叉、多学科整合的研究平台——“黄河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该校争取用若干年的时间把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建成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思想库”和决策咨询基地,使之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黄河学”研究中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6 09:45:24
《大公网》河南大学举办“黄河学”高层论坛

    “黄河学”高层论坛昨日在河南大学闭幕,黄河水利委会主任李国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清华大学教授张红武等专家学者围绕“黄河学”建设的意义、学科属性、学科内涵、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黄河文明及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热烈的交流与研讨。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李国英的《河流伦理》、李殿魁的《论黄河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侯甬坚的《揭示古老民族生存哲理的黄河学》、王巍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新工程》等大会主题报告相继举行,与会代表着重探讨“黄河学”建设的意义、学科属性、学科内涵、研究思路与方法等问题。
    专家学者纷纷呼吁加快构建“黄河学”学科体系的步伐,让黄河文化发扬光大。一直力挺加快构建“黄河学”的著名作家张海迪在贺信中说:“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与她同在。我们的血脉就是来写黄河的,我们都是黄河的儿女,了解黄河、研究黄河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让我们共同为黄河文化的辉煌尽力吧。”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是目前国内唯一以黄河文明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学校依托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整合经济、地理、历史、文学等优势研究力量,创建“黄河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此间表示,河南大学的学科门类和发展结构为“黄河学”的创建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科支撑,学校将从各个方面对“黄河学”学科体系的发展给予支持,使其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学科。   
    孙九林指出河南大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 “黄河学”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希望与会人员加强交流、共同探讨,深入挖掘黄河流域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为“黄河学”的创建提供理论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6 09:46:12
《河南日报》创建“黄河学” 关注母亲河——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聚首河大研讨“黄河学”

  

黄河母亲

  11月21日到22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为期两天的“黄河学”高层论坛在河南大学召开。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黄河学”创建研究的学术论坛。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黄河学”建设的意义、学科属性、学科内涵、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一直力挺加快构建“黄河学”的中国残联主席、著名作家张海迪向论坛发来贺信。她说:“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母亲河。我们都是黄河的儿女,了解黄河、研究黄河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论坛上,专家呼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摇篮。开展黄河文明及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创建以黄河为对象的“黄河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应有之义。
  创建“黄河学”应多科并举
  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污染日趋严重。研究“黄河学”,不得不从治理黄河入手。论坛上,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提出了河流伦理的新概念。他认为,日益严重的河流生命危机催生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他表示,河流是有生命、有价值、有权利的。构建河流伦理能够改善调控管理,使人水和谐相处,最终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张红武教授认为,黄河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国力等。研究黄河,单靠水利学科远远不够,需要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史学、考古学、地学、农学、气象学等多学科的参与和渗透。
  “黄河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部黄河文化史,就是半部中原文明史。”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程有为研究员提出,研究“黄河学”应该着重挖掘黄河厚重的文化内涵。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高有鹏指出,黄河流域的神话传说、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情感和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和底色。“黄河学”的构建应该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深入研究以黄河为背景的一系列文化现象,是构建“黄河学”的必要条件。
  创建“黄河学”意义深远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以黄河文明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说,河南大学对“黄河学”的研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学校现在的学科门类齐全、结构趋于合理,这为黄河学的研究和创建提供了重要的学科支撑,学校会在各个方面对“黄河学”学科体系的构建给予支持。
  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南大学原校长李润田说,从世界范围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国为了进一步宣传自己,都纷纷挖掘自己本国的历史,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新学科。如美国要建立“美国学”、日本要建立“日本学”;在国内也是如此,有人要建立“古都学”。在这个大趋势下,建立“黄河学”非常必要,它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6 10:19:09
这里确实有几个牛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6 16:33:20
牛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