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科大讯飞营收约54.45亿,同比增加63.97%;归母净利润约4.35亿元,同比下滑10.27%。上市近10年以来,首次出现利润下滑。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提出“近年来科大讯飞却出现了一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实际上,这句话只说了一半:即便是下滑的业绩,还存在着并表的影响。
2016年,科大讯飞购买了安徽讯飞皆成23.22%股权(原为联营企业,已持有49.02%股权)以及北京乐知行100%股权,将这两家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2017年,这两家公司净利润分别约1.4亿及0.49亿,分别占到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的29.25%及10.24%,合计达到39.48%。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并表产生影响,从另外一个数据——人均营收,来看会更明显。成长中的科技公司利润总额也许不是最关键的,人均营收却是个很有价值的参考。2011年之后,科大讯飞人均营收进入上升通道,2015年达到峰值83.87万/人。2016年,似乎是一个转折点,人均营收同比下滑33%至55.89万/人。2017年有所回升,但仍远低于2015年水平。
科大讯飞的人均营收在科网股中处于偏低水平。我们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中概股中,筛选了55家总市值超过150亿的科技公司,由于2017年财务数据不完整,以2016年人均营收计算,平均值为134万/人。按从大到小排序,科大讯飞位于第42位,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
高科技公司的竞争力最终要体现在提高生产力上,科大讯飞已经上市近10年,成立已经18年,市值已经突破800亿,人均营收和利润还维持在偏低水平。是发展阶段问题?管理的问题?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抑或价值被高估了?
资本化研发支出超过净利润:寅吃卯粮仍严重
科大讯飞研发投入资本化较高,早就引起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研发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可以说是财务总监们调节利润的一个大蓄水池:费用化的研发支出是影响当期利润的,而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则可以在未来摊销;如果企业研发投入资本化率较高,增加当期利润,但将产生的摊销会削减未来利润,这就造成了寅吃卯粮的后果。
2017年,科大讯飞研发投入金额约11.45亿元,其中,资本化的研发投入约5.49亿,资本化研发投入金额已经超过了当期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