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你参考,这个同学也是牛人,背景和你算是类似。专业课119,他觉得专业课是成功了。
如果考清华经管光华CCER 复旦金融/交大安泰金融/交大高级金融研究院
你的目标就是 数学 140 英语 80 政治 80 专业课 120 或者说总分 420
上财金融/人大金融/复旦其他专业/交大安泰其他专业
你的目标就是 数学 140 英语 75 政治 75专业课 120 或者说总分 410
目标定的高一点好,这保证你一旦没有达成目标的情况下也有考上的机会。
据说 清华经管 光华 CCER 复旦 人大 交大高级金融研究院 专业课 120 都是很难达成,
上财 交大安泰 专业课 120 希望稍微大些
所以我老是提醒你专业课很重要,专业课可以先开始。
清华经管 光华 CCER 这三个地方的专业课不好好看是考不到90分的,这样就宣布你挂了,也就是无论你公共课多高都没用。每年都有N个同学公共课分数很高但是专业课挂了。不骗你。
其他地方专业课没那么容易挂,但是考高分难。
[转帖]清华金融学考研经验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329275&page=1&from^^uid=912903
我来做个开始吧,我今年考的是清华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现在已经被拟录取了。期间经历过不少次的从绝望到抱希望再到绝望,最后能被录取我觉得从我本身来讲觉得很幸运的。一直希望能有能力和时间为大家做一点事情,给大家一点帮助,就像菜鸟说的一样,一届帮一届,希望接下来我的这些东西对大家会有用。
首先说明说明我的情况吧,因为每人的背景不同,复习策略也不同。我04年毕业于复旦数学科学学院,完了之后选择了计算机作为我的事业的开始,一直在搞软件开发。直到06年3,4月份的时候开始接触经济学,6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前期一直在职,后期集中复习了两个月。总复习时间在职复习6个月,集中复习2个月。
关于公共课方面,我复习的时间很有限,而且成绩也不是特别理想。我今年之所以成功,可能在于我的专业课比较高吧。我考的是451经济学,专业课成绩119。以下具体说说我的专业课经验,专业课方面由于我之前对经济学是从零开始的,大学期间唯一学过的一门跟经济学稍微有点关系的科目是一门叫利息理论的,而且还是一门选修课。
我经济学方面看过的书主要有:(基本上按时间顺序来的)
1、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我认为这套书写得非常好,非常适合非经济学方向的人作为接触经济学之用,我从06年3月份开始读这套书,断断续续花了几个月在上下班路上看完了。整套书写得非常有趣,是那种能帮你建立起经济学直觉的书。建议转专业的人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从这套书开始,虽然对最后考试不一定会有直接的帮助,但会让你学习中级微观中级宏观变得更轻松。
2、 高宏业《西方经济学》
看完曼昆的书之后,我开始想尝试一下深一点的经济学,找了找看到网上有人推荐这本高宏业《西方经济学》,花了60多元买来看了看。但并没有看多大,一来总感觉他的书写得并不有趣,很多东西也说得不太深入,意识形态的东西总是感觉太多。
3、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之前为什么没有看完高宏业《西方经济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它那本书写得并不有趣,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在6月份的时候已经开始准备报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平的这本微观经济学是清华的指定教材,很自然地我开始阅读这本书。说实话,如果说之前我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我的经济学还处于很浅显的认识的话,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微观的数理基础。认识到要充分理解一个经济问题必须从经济,数学,几何三方面来理解它,这样才能更深刻。我认为无论是451还是453,平的《微观经济学》无疑都是应该认真学习的。
4、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
我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是从这本书开始看的,因为我之前微观看得很细,所以直到10月份的时候我才开始看这本书。为了提高进度,我规定自己每天必须看50页。说实话,开始看得很是郁闷,因为多的这本书是从增长理论开始讲的,这也是整本书中用数理用得最多的地方,也是最难的地方。而且由于翻译的原因,很多短期,甚短期,中期,长期,超长期的翻译都不是特别精确,而这个对于理解增长理论是很重要的。所以第一遍我看完多的书,基本上没在头脑里留下任何东西。对IS-LM,还有凯恩斯收入-支出模型之间的联系和演变几乎是一团糟。当时对自己的信心有很大的打击,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对于宏观的东西把握强于微观,本来以为宏观会学得比较轻松,结果却是完全不得要领。这个时候我做了一个决定,暂时放下这本书,开始复习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之后花了几天时间重新复习了一遍曼昆,这哥们实在是太牛了,宏观体系在他笔下是娓娓道来,虽然简单,但结构清楚。看完之后,出于对曼大哥的崇拜,我又买了他的《宏观经济学》来看。细细看了一遍,不得不承认这哥们写书是有一套的,看完之后慢慢对中级宏观有了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觉得宏观的东西真的不多,归根到底是为了研究经济增长。
随后开始回过头多的《宏观经济学》,这个时候就开始感觉到了多的这本书经典,知识面介绍得很全面,对各种流派观点均有介绍,而且比较客观。而曼的书则溶入了太多他自己的观点,对其它学派介绍不多。
所以我觉得可以的话,应该从曼的《宏观经济学》开始,因为他的书结构清楚,而且不是很难,容易入门。随后再看多的《宏观经济学》,可能因为多是哲学博士再加上翻译原因,可能他的书有点晦涩,但坚持读下去还是有很多体会的。
5、 曼昆《宏观经济学》
关于这本书,我上面已经写了不少,其实这本书我买来就是为了补充多《宏观经济学》的,坚持了曼一贯的风格,简单清楚,适合中微入门之用。
6、 武康平《高级微观经济学》
7、 武康平《高级宏观经济学》
我之所以会选择看以上两本书完全是因为到后来我发现我即使把市面上经典的中微中宏的书都看得很熟,对于一些考研题,我仍然不知道怎么答。这个时候我开始想会不会需要看一些高级的书。找了一些师兄师姐,知道他们研究生教学用的就是这两本书。那个时候已经快接近考试了,我买来本来就是想随便翻翻的。武的书数理风格也很强,不愧是数学的博士出身。里面有很多泛函,实变的东西在里同。很多时候他专注于前提条件的数理化,可微,连续都是他研究效用函数,生产函数的出发点。所幸,在数学系混迹四年,看这种N多数学的书还是有点经验,毕竟当年经常是几天搞定一门课。数学证明一律不看,只看结论和定理,重点了解定理后面的经济学意义。慢慢地也对高级微观有些概念,武把高级微观分为四大块,一个消费者行为,生产者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社会福利。其研究方法也有很多相似点。而高级宏观方面,武则完全侧重于增长理论,加入一些复杂的模型。建议考研的同学高级微观尽量多看,高级宏观只需了解高宏和中宏交叉的内容就可以。
写了这么多,关键是希望能给后人一个帮助。我无法太明确地给我建议,因为我知道第一我是幸运的,第二我的经验不一定对别人有用。但我是如实把我复习的过程写出,起码对大家有一点借鉴作用。
最后,在这里再次感谢kenton,他给了我很大无私的帮助,我希望以对后来人的帮助来回报他。还有不少师兄师姐,他们都给了很多指点,由于我并不知道他们bbs id我就不说了,但没有他们帮助我绝对走不到今天,再次感谢!
愿后来人一切顺利!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
http://bbs.cenet.org.cn) 详细出处参考:
http://bbs.cenet.org.cn/dispbbs.asp?boardID=92515&ID=390102&page=6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329275&page=1&from^^uid=91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