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8日 10:39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瞭望东方周刊》日前报道了山西大同的“造城市长”耿彦波。耿彦波正以超常规手段推进大同的大拆大建,云岗石窟景区改造、城墙恢复、道路建设等,多个项目在同时推进。按照耿彦波的理想,大同还要实现新城与旧城的分离。
报道传递的信息是:这是一个勤政的市长,每天只睡5小时,别的时间都在工作;又是一个清廉的市长,整天在大同的工地间奔忙,如同农夫伺候自己的田地;这还是一个正派的市长,公心办事,不假私情;这更是一个魄力超群的市长,改天换地,克日期成。
争议却也是巨大的,以至有市民自发组织万人签名支持他。这个行动显示争议的严重性,也表明他在大同受市民欢迎的程度。
对处身事外的人来说,耿彦波对过去的大同,类似于“突然死亡法”的治理。大同,似乎是一块白布,变成了市长个人创作的对象。耿彦波一个人的意志,可以决定这个城市要变成什么样子。这种大有作为的姿态足够引人入胜,蓝图看起来激动人心。但这种个人创作,对城市的前途而言类似赌博,施放这样的胜负手,赢有大利,但万一市长并不那么英明,情况又会如何?
造城运动的推进很急,因为时间太有限了。耿彦波说,“我没有时间等待,所以拆迁不可以等待”。即使他在大同工作至退休也不到10年,而且他只能“希望能让我在大同起码干满一届”。这样的时间,对完成城市再造这样的作品,实在太短暂,而现实往往是“新官不理旧账”,“后任一般都不愿意在前任的阴影下生活”。
如此急迫的造城运动,使程序的规范性变成了“迂腐”。云岗石窟景区工程,涉及国家重要文物的安全,却违反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未经审批直接上马。城市拆迁,更是因“没有时间等待”变成了战斗,其中相关市民的利益、相关企业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可能被侵害。
一个魄力超群的市长,可以做成涉嫌超越法度的事情,而“大多数市民”对此可能是拥护的,因为对“大多数市民”来说,他们看到的是蓝图,是发展,是变化,是“一日千里”的现实,以及光明美好的未来。他们看到了城市再造的壮剧与史诗,并将享用许诺中的前景,直接利益受损的人永远是少数。
笔者是“旁观者”,而且未必做到了“旁观者清”。何况,即使“旁观者清”,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改变“当局者”。“当局者”不只是耿彦波,也包括大同市民。只是,事实上,他们并未得到过选择市长的机会,他们只是有机会在耿彦波与历任市长间作比较而已,一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使他们耳目一新。
但不管怎样,我们应当坚持,城市并非一个人的城市,并非个人意图的作品;事情目的和意义很正大,不能使违背法律变得合理,不能使损害人们权利的行为变得正当,哪怕只是少数人。(刘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