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电脑时发现的,复制一下。不全,谁能补全,万分感谢。
这个冬日暖阳的下午,你没去健身,没去休闲,也没有与亲情好友嬉戏,而是一头扎进这书海里,翻开了这一页,可想,你是很爱学习的,希冀着从别人的智慧中有所启迪,而成就自己的财富之梦。我会协助你的,能带给你帮助就是我的快乐,我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但是正如所有的天堂之路都需要自己攀登一样,最后登堂入室必须经由你自己的努力。当然在此之前,你必须回答我一些问题,你可以把你的真实答案写在问题的一旁:
*何为财富?
*它会流动吗?它会在哪里停留,又会在哪些地方快速流过?
*你对黄金投资感兴趣吗?你看涨黄金吗,为什么?
*你知道巴非特赚了多少钱?
我同意,以上问题都有些似是而非,很难准确回答,除了最后一个。我相信,即使你是个不怎么爱打听的人,也一定大概听说过巴非特这个美国老头,赤手空拳赚了一大笔财富,如果实在不知道准确数字,你一定可以轻松翻阅些什么就能找到,就像你翻到本书***页,你就能看到……,呵呵,很多,是吧,2006年他的财富值是420亿美元,大约合3000亿人民币。多吗?很多!有多多呢?很多很多……。
如果你现在马上上街,买一张2块钱的彩票,晚上就中了500万,你开心吗?还有更高兴的,神现在赋予你一种巨大能力,你每天买彩票,每天都可以中一个500万。神现在还给你一个选择,你可以保有这种能力,也可以用这种能力去和巴老交换他的所有钱财,你愿意换吗?好好想想吧!
你看,我这个人好做梦,而且还顺带着把你一块拽进梦境中。不过如果是美梦又何妨做一下呢。如果真让你在这两者做个选择的话,你会如何决定呢…………?我其实已经大概知道你的选择,因为我每次提出这个问题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做了那个选择,很遗憾,那可能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来,我们简单加减乘除下:
每天中500万,真是个令人梦想的事啊!而且我们预设你还是个天才儿童,打从娘胎里一出来就会买彩票,而且你这辈子也没干什么其他废事,就是买彩领奖(想想也是,还有比这更正经的事吗?),一年365天,你中了365个500万。你心情愉快,也比较长寿,最后活到了100岁,那么你一生的财富就是36500个500万。这个数字呢,与巴非特的钱财还是有很大差距,因为3000亿等于60000个500万。换句话说,你打生下就中大奖,一天不落,彩票市场也配合天天开门,而相关机构也未把你这个“神奇小子”列为非法,你100年的“努力”居然仅及巴老钱财的60%。所以如果你稍加细致计算的话,那么从财富角度,一次性的换取巴老的3000亿,无疑是最明智的。
呵呵,你做了个选择,你为什么这样做?不用强调你更喜欢惊喜连连,(相信天天要买彩票——领奖,干一辈子也是非常烦人的)。其实回想下,我们在说到3000亿时提问的问题——这钱多吗?有多多?我们都知道有很多,但你是不是一不留神,把3000亿与3000万也会混淆起来,或者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超过1亿,我都觉得很多,是一样多了。是的,这话没错,而是大错特错!如果你把成千上万倍的差别看成了一样,如果你在一道5年级小朋友都能准确计算大小的选择题前,都会做错的话,那么请问,你的财富从何而来?中国的农民巨富刘永好兄弟起家时:“当时就500元本钱,养鹌鹑,看着鹌鹑下一个蛋,就是1分钱,就这样一分一分的赚。”是的,一分分赚,赚出了中国首富。财富是怎么来的?当你把大数字都看成一体,当你在做选择时更多的是凭感觉,而那些未来真正的富豪正一分一分的在扣。请问,他成为富豪,你依旧贫寒合理吗?财富的留去一定是有理由,不要去抱怨,别再去申诉,去找差距吧!
财富来自于细节
就如同我们前面问的一个小问题,还记得吗?*财富会流动吗?它会在哪里停留,又会在哪些地方快速流过?答案可能就是细节。比如说,你有一天,开始黄金投资了,你刚买进黄金,就听到这样一条消息:“英国央行计划抛售300吨黄金。”请问你会如何评估这个信息?毫无疑问,这是个利空,问题是这个利空有多大,是小小的影响——你继续持仓呢;还是大大的问题——你应该及早离场?这意味着你对抛售300吨黄金要有个准确的评估(为了简单化,我们抛开盘面因素)。当我告诉你:“中国央行的所有黄金储备仅600吨。”你会对这个300吨有什么评价?当我又帮你计算,1克黄金约=200元人民币,1公斤黄金约=20万,1吨黄金约值2亿,300吨黄金也就是大约600亿人民币市值,你会对它有什么感想?我还告诉你全世界黄金全年矿产量一直徘徊在2500吨,你对300吨是否清晰了些?我还告诉你人类开采的黄金堆在这个地球上,一共有158000吨,你是否对300吨黄金又有新的认识?一点点细细的看,一点点体味,是不是有时候觉得抛300吨黄金很厉害,有时候又觉得也不过如此呢?是什么决定了你的判断——参照物。如果你仅拥有少数的参照体,那么你的判断很可能是片面的,而当你拥有更多更合理的参照体时,你才能做出准确均衡的判断。呵呵,我知道有很多人投资了一大笔钱,却一个参照体都没有,遇到情况就急急的打电话给另一位有1个参照体的朋友,请问,这样的投资,上天会让他盈利吗?财富是流动的,它一定流向更努力,更细致的判断。你如果希望从黄金投资中去攫取财富,松松垮垮一定是不行的。对于黄金,我们会不厌其烦的详加阐述,也希望你能够细心接纳。来!和我一起伸出手,来触摸下这扇金灿灿的财富之门。
巴老的财富
你做股票吗?对于刚刚过去的2007,一定影响深刻吧。股票指数从2700点起步,一路上扬到6000点,就是最后一天也高收在5000点上方,一根历史上最长的年阳线就此产生了。除去传说中的40%的亏损者外,很多朋友收获颇丰,在一次大型演讲上,我请年收益30%的举一下手,黑压压的一大片;随后是50%、100%直至200%,还有不少双手没有放下。我恭维的说声:“谢谢,你们都比巴非特强。”很多人笑了,很开心,也很自嘲。开心是因为2007年真的超越了巴非特,他的复合年收益率仅20%多一点,而自嘲的是,没有任何一个狂妄者自认为自己能够最终超越巴老。为什么没人敢挑战,巴老的收益率并不高啊,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巴老的高不可攀?
呵呵,据说是巴老现在70了,他赚了很多钱,更关键是在他近50年的投资生涯里,没有一年是亏损的。索罗斯的赚钱能力比他好,年收益增长率也高过他,但由于不多的几次亏损,索的财富仅及巴老的几分之一。巴老赚了惊人的3000亿,他的财富积累有什么秘密吗?偶没有机会亲口问见他,不过幸好这世界上还有些像我这样,无聊愿意打听人家秘密的人。有位美国记者揣着自己的小本子,仗着舆论自由的胆,在一次采访中,鼓起勇气“开导”巴非特:“巴老,你年纪也不小了,该赚的也已赚饱,该出的风头也出够了(估计暗指股神称号),你能不能把你赚钱的秘诀向大家透露一、二呢。”我估摸着这个记者甲当时提问的时候,心里一定也是惴惴的,深怕被“隐私问题”一个软榔头敲回来。不知那天是否日晕还是天狗啃月,反正是相当的反常,巴老一改以往的守口如瓶,笑口一开,莲花吐绽:“第一……”,乐的Mr甲赶忙抓起领带,速记起来。“第一、要保护好自己的本金。”保护本金,太对了,赶快写下来。“第二、要像保护自己眼球一样保护好本金。”甲摸摸眼球,再挠挠头皮,又记录了下来。“第三、要特别注意贯彻以上精神。”啊???怎么有点像政府报告,我反正知道大概意译就是这样的。而且我还深刻的估计到,Mr甲经过深思熟虑,最后把领带上记下来准备私藏,先辞记者职,后去干投资的那一段墨迹未干的巴老话,又拷贝到电脑里,给全世界放送出去,还给起了个很好听的标题“巴非特的投资财富”云云。偶是个心急肠子,拿到后就不免仔细揣摩起来,这个保护好本金一二三,想来应该是巴老讲的,毕竟人家还健在,记者甲乱编的话,那是要吃官司的。可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大家知的东西,巴老说三遍有何意义?那个记者甲觉得没意义,就编成新闻好歹卖了个稿费,我也要好歹学摸出什么东东来,也挣点牛奶钱,经过一夜的深刻反思,我发明了一套理论,并给这套忽悠人的投机方法起了个响亮的中文名字——财富保有力。
前篇 财富保有力 之 财富之道
同样的,在我忽悠之前,请你回答三个问题:
*谁更重要——进攻OR防守?
*什么是速度的真正打拼——直道OR弯道?
*你愿意怎样对待财富——占有OR暂有?
进攻OR防守
“整个早上都在等,为的是不让瞄准镜的反光暴露位置……太阳转过去了,对面的掩体后隐约有闪光,难道狙击手就在后面……用木棍慢慢的托起钢盔,速度就象战士抬起了头……子弹穿透了钢盔,假装的一声惨叫……是圈套!枪响了……”
守夜看《决战中的较量》是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战场的阴冷如夜般弥漫着屋内,弹雨纷飞,被击中、倒下,被窝甚至变成了最好的掩体……德军第一狙击手出现了,接连射杀了苏军两名狙击好手,苏军神射手瓦西里与他,一场殊死较量由此展开。夜很深,但偶一丝倦意都没有,铁与火时代,最强战斗力的两位狙击高手同时上场,以命相搏时,会是怎样的一个输赢,他们比拼的会是什么,攻击还是防守?都是神***,都能一枪毙敌及丰富的实战经验,会是什么决定着生存或者灭亡?据说电影化了8000万,就为了最真实的重现当时:废墟、爆炸、火光、冷枪,一切都是如此的喧闹,而两位主角在这场令人窒息的对决中,是如此的安静,趴着、趴着;忍耐、忍耐……四天中,双方仅射出3颗子弹,对于当时斯大林格勒这个每分钟都爆炸着巨量的铁与火的人间炼狱,两位高手是如此的坚忍。更有意思的是:获胜的一方仅射出一粒子弹。在这场人类火器时代的单兵最高战斗力对决中,与传统的想象相反,胜利不是狂轰滥炸,不是英雄般的执戈相舞,而是尽可能的隐藏自己,先保护好自我(本金),而后一直耐心等待机会,胜利也许只需要恰当时机的一颗子弹。
进攻还是防守,从来就是一对矛盾组合体。足球世界中,崇尚进攻的荷兰足球,橙衣飞舞,进攻行云流水,又如水银泄地,却几十年来从未获得一届世界杯冠军。无冕之王的称号偶尔戴戴是可以炫耀的,但如果从年初一戴到年三十,那么最好的黄帽子也一定变成绿帽子了。反观意大利足球,也许缺乏创造力,也许不够天才横溢,但却四次站上足球之颠。靠的是什么——混凝土式的防守。意式足球的典范,鼎盛时期的AC米兰,虽然场面并不好看,虽然奉行的1:0主义遭人诟病,但诗史般的58场联赛不败震古烁今。我们都喜欢华美,我们都赞叹创造性的进攻,但如果非要在成绩与观赏之间找一个G点的话,我们是否应该攻守平衡?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但你真的这样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