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的几点理论创新:
1、给出了可计算的经济效率定义和公式,该公式集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为一体,且与Pareto效率的内涵具有一致性。消除了经济效率度量的困难。
2、给出了新的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并明确了TFP与经济效率之间的数量关系。
3、证明了人们常用的经济指标:“投入产出比”与新古典框架下的要素边际产出的等价性。这意味着可以放弃边际分析方法,而在新古典框架之外展开分析。
4、发现了经济系统中广泛存在(Allais剩余之外)的第三类剩余,指出了第三类剩余与X非效率之间的关系。这一结论澄清了人们关于X效率和Pareto效率之间关系的模糊认识。
5、给出了均衡(和非均衡)程度的度量方法,使得均衡状态之间的比较成为可能。
6、给出了描述增长真实历史过程的“效率竞赛”模型。该模型涵盖了现有增长模型的几乎所有主要特征,但却不依赖于动态均衡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7、通过分析消除三类剩余过程中的理性问题、行为主体和途径,揭示了经济增长过程的微观机理。
8、明确了经济增长过程中企业、市场和政府各自的作用。克服了各种增长理论特别是新增长理论在说明政府作用方面存在的困难和尴尬。
9、给出了效率梯度定义,对趋同争议给出了新的解释;给出了比较效率优势原理,该原理涵盖了绝对、相对比较优势和H-O定理的所有结论。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8 4:41:5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