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hb 发表于 2018-4-18 23:13 
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是在用产品有用的程度来决定劳动的价值。
马克思用了2个标准来决定劳动产品的价值量:
3. 产品的有用性
4. 生产这个产品所花的劳动时间。
当有用性(使用价值)=0, 产品价值量=0, 这时完全不算生产这个产品所花的劳动时间。
以上都是事实。
1,张三搞除草劳动。但是,张三搞了半天,一根草都没有除掉。那么,张三的除草的劳动量是多少?是0,可以看成0。
李四是木匠,搞制作家具的劳动。那么李四拿着工具,对着空气比划了半天,连个木材都没有,连个板凳都没有制作出来。那么李四的制作家具的劳动量是多少呢?是0,可以看成0。
王五搞酿酒劳动,搞了半年,酿出来一堆的酒糟,酒液量为0,那么,王五的酿酒的劳动量也为0,可以看成0。
当然,王五的制作酒糟的劳动量,那还是有的。但,酿酒的劳动那是没有的。
2,马克思说的价值是什么呢?是制作商品的那些劳动。马克思说的价值量是什么呢?是制作商品的那些劳动量。
当制作出来的商品,没有什么用,谁都不愿意要,那么,这是废品,这是空气,这不是商品了。
从而,所谓商品的劳动,也无从谈起了。
如同,一个人啊,本来就不是新娘子,本来才是三岁的小朋友,那么,你非要问,新娘子的体重是多少哇?是0。
当然,这个不是新娘子的小朋友,作为小朋友,那是有体重的。但,这可不是新娘子的体重。
当我们说汽油量,那不言而喻,那必定是汽油。当我们说面包量,那不言而喻,那肯定得是面包。
当我们说劳动量,那不言而喻,是指有效的有用的劳动量。这就不包括没用的劳动,和不存在的劳动。
那么如何判断任一的劳动,是有用还是没用?这个要看劳动的结果,看劳动的产品。产品有用,则说明劳动也是有用的。
反过来说了,有效的有用的劳动,那当然是生产出来了有用的产品了。
在法庭上,也是这样。法庭上的证据,分为二种,一种是有效的证据,另一种是无效的无用的证据。
那么无效的无用的证据,也是证据,但,没有效,没有用,不能当成证据来使用。
马克思说的价值量,本来就是劳动量,本来就是有效有用的劳动量。这不言而喻。
那么,当产品有用,相关的劳动就纳入了统计范围。反之,产品没有用,相关的劳动就无效了,失效了,就不纳入统计范围当中。
生产出有用产品的那些劳动,是和产品的形成同步的,并且,在形成产品之后也相对固定不变了。
那你不能说,你蒸一锅馒头,蒸的质量好,那就劳动量大,反之,没有蒸好,那就劳动量小了。
巧手花费一小时的时间,蒸出了一锅好馒头,则劳动量是1人小时。
笨蛋花费一小时的时间,蒸出了一锅差馒头,则劳动量是1人小时。以上,分别都是1人小时。
本来,马克思说的价值量,那就是劳动量,就是生产出或好或差、或少或多的有用产品之劳动量,
本来,马克思说的价值量,那就不是指使用价值量,效用量,价钱量,等等,而就是指劳动的量。
亦即,计量劳动量、价值量,那就仅仅看劳动时间量,劳动时间量=劳动着的人员*劳动的钟表时间。
当你计量价值量,你就是计量劳动量。
当你计量劳动量,你就是计量劳动人员量和钟表时间量。
当然,不言而喻的是,当你计量劳动量,那当然是针对有效的有用的劳动量。
如同,当你计量在校生数量,你当然是针对有学生证的那些人。学校里还有来游玩的家长小孩,能算作在校生吗?
其实本来,马克思说的价值量,那就是劳动量。自始至终,那就是劳动的量。
你一看到马克思说的价值,价值量,你要立马自动转换成:劳动,劳动量。
那么,某个商品啊,它非常有用,则它的价值量是什么,是多少?那就看它的劳动量,就是生产它的那些人员*钟表时间。
那么,某个商品啊,它比较有用,则它的价值量是什么,是多少?这仍旧看它的劳动量,是生产它的那些人员*钟表时间。
或许说了,在你的内心世界里面,你说的价值啊,那就根本不是劳动,你说的价值量那就根本不是劳动量,
而是说啊,你说的价值量,你想的价值量,那是使用价值的量,或是效用的量,或是价钱的量,等等,
那么,那就根本不是马克思所说的价值量了。马克思说的价值量,自始至终,就是劳动量。
总之,马克思说,生产出的产品,如果没有用,如果不是产品,那么,那就没有产品之劳动,那就是没用的劳动,
总之,马克思说的价值,那特指有用的劳动,特指生产出有用产品的劳动。
那么,这里是说,产品有没有用,是个筛选标准,是个门槛,达标的就纳入计量范围,不达标的就抛弃到一边,
那么,这里并不是说,产品越是有用,产品的价值量即劳动量,那就越大。
反而,马克思说,劳动效率越高,生产出的使用价值量越多,则单位产品上的价值量即劳动量,反而越小了。
大学里录取新生,就有筛选标准,就有分数线这个门槛。
凡是达到了分数线的,就录取进来,进入大学的大门,成为了新生。
那么你不能说,凡是超出录取分数线的,超出的越多,就越是新生。
譬如,满分的是1.5名新生,接近满分的是1.4名新生,刚刚达到分数线的是1名新生。
其实,凡是达到了录取分数线的,那一律都是新生。满分的是1名新生,高考状元是1名新生,刚刚达到分数线的也是1名新生,倒数第一的也是1名新生。
价值即劳动,劳动即价值。价值量即劳动量,劳动量即价值量。
当你说啊,使用价值量越大,有用性越大,就越有价值量,
你其实在说,使用价值量越大,有用性越大,就越有劳动量,劳动量就随之越大。
那么,显然这是错误的说法。
显然,你偷换了概念,你把价值量即劳动量,看成使用价值量了,看成有用性了。
假若,你对价值的定义,那本来就是有用性,等等,等等等,
那么,你拿着你的定义,是无法否定马克思的定义的。这不过是,各成一家之言而已,各说各话而已,各不相干。
这一点,不需要多解释。都是常识了。
什么叫苹果啊?
烂苹果,是叫苹果吗?是市场上的商品吗?
那当然不是。
同样,烂掉的劳动,那也不是劳动了啊。对吧。
那么,
一级品的一吨苹果,就一定比二级品的一吨苹果,价值量即劳动量就更大吗?
这个,可不好说。这个要具体的进行计量了。
当然了,一级品的一吨苹果,比二级品的一吨苹果,更好看更好吃,价钱上也更贵。
但是,马克思说的价值量啊,那可不是使用价值量,那也不是价钱量啊。
本来就不是,本来就两码事,要各帐各算,不能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