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化与行为联系起来的研究路径,据我所知,有以下几条
第一条行为经济学路径:心理学-文化路径.基本范式是FRAME(框架).一般把回忆作为框架的研究对象.框架是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东西,是对经验和记忆的编码.作用是简化决策的心智成本.卡尼曼为此专门设计了记忆效用.而框架具有很强的文化特性.举例来说,离婚代表快乐,还是痛苦,不同文化,框架不同.这方面的文献,可沿着幸福测度理论展开,奚恺元\黄有光等文献可阅.这也是美国2005年经济学会的一个热门选题.早期文献可追溯到康德与边沁.
第二条行为经济学路径:管理学-文化路径:基本范式同样是FRAME,但主要是从管理决策切入.沃顿商学院的保尔.H.休麦克,与卡纳尔大学J.爱德华.罗索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研究构架.文献包括西蒙管理行为,R.A罗宾斯有本<决策陷阱>是按行为经济学逻辑写的,可以把不同文化背景的框架灌进去比较.
第三条行为经济学路径:制度经济学-文化路径.思路是把文化作为非正式制度\惯习,按我理解,实际是把制度作为宏观FRAME.汪丁丁\周业安有这方面介绍,文献包括威廉姆斯的心智模式.斯密德的制度与行为经济学.
第四条行为经济学的路径:规范价值论-文化路径:共同特点是围绕边沁价值定义,进行定性研究.第一文献是卡尼曼回到边沁,将价值与效用剥离,分为三支:一支是沿柏格森,德勒兹文献路径,研究最终价值的差异性;一支是沿巴塔耶<普遍经济学>文献,研究价值的异质学;一支是沿费耶阿本德文献,研究价值的不可通约性.这一路径的实证研究,最近形成一门显学,就是神经元经济学,汪丁丁热衷此道.
第五条行为经济学的路径:文化符号学路径.与上一条思路区别在于从价值论转向交换理论.有两个主要分支,一是鲍德里亚符号交换与象征交换,主要讲当价值与效用分离后,价值(边沁的苦乐)交换,不守等价交换原则.此支文献甚巨,形成多个显学,主要可见莫斯文化研究,及礼 品交换理论(制度经济学最近也有研究礼品交换)一是布尔迪厄文化语言市场理论,与鲍德里亚区别在于加入了资本分析.
第六条行为经济学的路径,日常消费-美学路径.文献主要集中在西马方面.渊源是1844年巴黎手稿,文献巨多,无法尽举.
将文化与行为联系起来的研究方法,至少还有十多种,如果真有兴趣,再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