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一篇论文,推荐。
文章Introduction部分如下:
=================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
NSC 88-2412-H-004-003
(民國87 年8 月— 民國88 年7 月)
家內勞動II
勞動過程的控制機制
計劃主持人:劉梅君
研究助理:丁穩勝
民國八十九年三月
家內勞動II
勞動過程的控制機制
前言他們為什麼不團結
在上一年國科會本研究計畫中,我們由弘觀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出發,釐出
家庭代工這一勞動型態所依附的生產外包制,於整個資本國際化趨勢中所佔有的位
置,並且藉由歷史分析的方法,企求進一步清晰出台灣「家內勞動型態」在七0 年
代以加工出口的生產方式與國際商品生產銜接後,所展現的特殊性。我們由國際政
治經濟學的視角,觀察台灣製造業的發展歷程,論證台灣家內勞動生產形態在加工
出口業興起後,多已擺脫前資本主義---簡單商品生產(simple commodity production)
的生產形態;社區人際網絡提供了台灣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基礎,具備高工時、低
工資、即時生產(just-in-time)、僱用彈性化、人事成本機變化的「新」生產外包體系
因而被形構完成,家戶生產單位成為「資本主義的生產外包體系」的參與單位,加
入龐大的國際分工。在這樣一個前提下,除了由「經濟社會一般」的現象描述,來
探究台灣家庭代工的成因與沿革外,我們由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中對剩餘價值生
產,以及第二卷對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再生產的論述出發,嘗試以嚴謹的政治經濟
學分析法,清晰出「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外包制」中各種經濟人群的階級屬性,將
家庭代工這一勞動型態回歸到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之中,對生產外包制當中繁複多
樣的參與者(如代工頭、外包頭、家庭代工… ),給予清晰的經濟階級評價。其結果
我們發現,廠內雇工與家庭代工(廠外的隱形雇工1),在經濟階級上同屬於「無本
少錢有價值」的無產階級,或是實質的受雇者、勞動力的賣方,而與其他經濟人群
(資本家、小頭家、外包仲介者… )有所區別。
理論上,在資本主義社會矛盾對立的生產關係中,同一階級當優先形成「聯合戰線」,
以求階級內部的矛盾統一,進一步與他階級相抗衡。但事實上,在生產外
包體系之中,比較廠內勞動者的組織與團結行為(組織工會、進行勞資爭議),我們
卻難以發現廠內雇工與家庭代工之間團結組織及行動的形成;甚至在美國工會運動
的歷史沿革中,兩者更是有水火不容的時候3。在台灣,家庭代工更是隱形於一般概
念上的勞雇關係之中,能見度極低,其本身不但無組織團結之行動,亦不見組織工
人(工會)如英美等國一般,因為外包代工對廠內雇工工作權的衝擊而與雇主有所
爭議。似乎,除了一般在單一生產單位對雇工所進行的勞動控制外(勞動控制無非
是朝向「確保剩餘價值的生產」與「阻礙工人團結行為」兩個方向前進),整個資本
主義生產外包制的形構過程,尚有支撐這一類勞動型態確立與持續的機制存在。
因此,我們要問:為何同樣是勞動力的賣方,作為「無本少錢有價值」4的勞動
者,在資本週轉的過程中不斷地被另一階級擷取剩餘勞動的產業無產階級(生產性工
人),在實際上卻無組織團結的可能?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資本主義生產外包制下的
家內勞動形態(再清楚些,應指家庭代工勞動形態),在勞動控制的運作與行使上,
是別於工廠制而具有其特殊性。然而,究竟這樣一組勞動控制系統,是在怎樣的一
個機制與基礎上的多元呈現? 它又是如何跨越生產與再生產領域來進行運作?能否透
過對資本主義生產外包制的研究,由繁複的生產關係中,理出勞動控制的若干面向,
並以田野經驗來論證並理解其具體運作? 這是本研究第二年計畫所關心的,也是本
計畫核心的問題意識。
勞動控制系統(Labor control system)作為「確保剩餘價值的生產」與「阻礙工
人團結行為」的承擔者,它的運作,使得資本主義社會下對抗性的生產關係得以確
定與延續,更消解了社會解放運動的力量。本論文第一章第一節先就英美工會運動
理,以略探廠內雇工與廠外雇工的互動關係。第一章第二節,我們
選擇在Marx 之後,當代若干被勞動研究界認為是重要的勞動控制理論,為簡要的
評述,以作為本文理論架構之基礎。
在第一年的研究中,我們不但清晰出生產外包制中,各類經濟人群在資本主義
生產關係中的經濟階級位置,並試圖提出完整社會階級分析的初步架構,我們認為:
除了由嚴謹的社會規定出發,清楚地在經濟階級分析中尋找同一階級來聯合之外,
尚須政治與意識型態的運作,才能確保階級力量的形成與再生產。反過來說,無產
階級之所以無法形成堅強的聯合戰線,乃是因為政治與意識型態是朝向確立資本主
義的再生產並且阻卻無產階級聯合的方向,而不斷的運行著。
如何在生產領域、生產過程5之中,甚至之外,被形構與被操作。有了這樣的認
識,在社會階級形成的脈絡中,我們才能進一步思考,阻礙聯合戰線形成的政治與
意識型態,此一勞動型態的生產過程結合了生產(市場)與再生產(家庭)領域,
也因為如此,使得我們將傳統勞動控制理論由專注在勞動過程的研究中解放出來,
在本文第二章,我們會進一步將論述視野提升至生產與再生產場域之上,回到Marx
原點,以Marx 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理論基礎,來重新建構屬於資本主義外包生產型
態中的家庭代工生產制的勞動控制理論,並導入性別、國家政治、空間、技術等理
論分析面向,來清晰出家庭代工的生產與再生產機制。
本文第三章將說明本年度本計畫之研究方法與限制,並敘述田野背景資料、勞
動過程。第四章,乃是以田野素材來進一步檢證本文第二章,關於家庭代工勞動控
制總論及諸面向理論的解釋力。而本文結論將提出若干建議並對本研究進行檢討,
希望清晰出本研究之侷限及未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