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你再转一些过来
人家引用的数据并非虚假数据,但解读就带有很强的很选择角度。
咱们将心比心地想,假如你现在服务于某个投资经纪机构,从事石油产品的市场分析,你最想拿到的数据是什么?
对!各厂商的成本。有了这个,就可以为自己的客户设计出很多投资产品,尤其是做期货类的。
这个数据,一般可拿不到特别确切的数据,如果想拿到,恐怕途径也不会那么正当。那假如有一个策略,制造一个事件,逼得你拿出来自辩呢?
说实话,如果是我,我就会这么干!我基本上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
在经济情报行里也算浸泡了不少日子,有些战斗手法我还是有体会的。
就当我是瞎猜吧,不针对任何人。
正如我所说的,要求公布成本的声音来了
这才是真正的组合拳:
崔新生表示,最关键的是,在中石化的解释中,并没有将相关的成本构成公之于众,“由此,这种说法并不能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
“要解决类似的问题,油价成本构成的公开是必须的。”崔新生认为,“另外,要指出的是,中石化应该以国内需求为重要前提,而不能老是‘分身’去加工别人的原油。”
——这位专家似乎又“忘记”了一点,那点“分身”的加工量的比例是多少?参与加工的企业是不是就是中石化本身?
——有人想拿到成本数据才是目的。呵呵,也许哪一天国企真该裸体经营了。
叶檀女士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她之所以被称为“有良心”,是在于持续地为中小投资者和中小企业说话。她的历史观给她的结论是政府是可恶的。这符合南方系的政治理念,也符合每日财经新闻等主张经济自由化理念的经济界人士的赞赏。
叶檀女士的独立性是其标榜的口号,但无奈其自己也透露:在表达观点时,也要受制于某些力量的,尤其是某些媒体的口味。这就让其无法自辩“客观性”了。
如同你为南方系辩护一样,我往往对媒体操纵舆论的行为感觉很反感。也恰恰是南方系的这类新闻“专业精神”,迫使我不得不在媒体披露“真相”后自己再去浪费时间寻找媒体行为的“真相”。
事件被夸张地炒作之后,当事人或事,最后变成了一个衡量价值观的符号。“真相”失去了客观的意义,炒作的生产线上生产出了一个又一个媒体“英雄”。
那天一看新闻,哟嗬!着实吓一跳。中石油为了证实在“气荒”中的清白,连“油气调控中心”这一战略要害中枢都解密了。
这一控制中心的解密,不知道以后又有为此增加多少国防安全成本了。
引用:
原帖由 shang1908 于 2009-12-1 12:52 PM 发表
楼主说的没错!
引蛇出洞,浑水摸鱼!某些人就是想从政府、企业的反应,得到想得到的东西!
后续的进程也的确如此:
《新京报:成品油核心数据不公开 油价调整难透明》
http://wz.people.com.cn/GB/139029/10346684.html
摘取其中一句:“据《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计算……”,如同本楼开篇所梳理的线索,《新京报》和《每日财经新闻》是主要操作方,这下,这篇文章倒是自己把这个联盟给点明了。
“信息公开并不仅仅意味着某个数据的公开,而意味着围绕核心数据的数据链条的公开。”——果然证实了我的猜测,对方要的就是这个核心数据。在拿不到这个核心数据后,才采用了这种操作方式。
[ 本帖最后由 乾坤 于 2009-12-1 02:48 PM 编辑 ]
叶檀女士最新一篇文章,《低价出口成品油无法辩驳》。
呵呵,看来网友天地的影响还是有的,本楼第一篇文章在网上被流转后,叶檀女士的新文基本就是针对这个帖子来的。可惜,一动手计算税负,就暴露了基本功的不足。
还有一些数据,对比起来是否更有意思?
英国:贸易分类334:oils obtained from petroleum or bituminous(包括车用汽油,航空煤油、重油、柴油……)这个与我国成品油概念接近
出口额6820532269英镑,数量22634760.925吨,平均301英镑/吨,合0.24英镑/升,市场零售价约是1.09英镑,出口价格是市场零售价的22%
日本:贸易分类軽質油及びその調製品(分类编号271011110-271019900)与我国成品油概念接近
本年出口数量15811889.355吨,金额730795960000日元,平均4.62万日元/吨,合36.72日元/升,日本市场零售价约是120日元,出口价格是市场零售价的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