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职称”太当真,如今一些有职称的人,院士、博导、教授、副教授很不“称职”。
某211(同时也是985)高校,博导、教授不计其数。某君,人品极差,靠溜须拍马,混得一官半职,可就是出不了成果,作为第一作者,仅在学校主办的学报发表了2篇学生论文(实际上是研究生的成果),在全国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报发表论文0篇,SCI论文0篇,EI论文0篇,教材0部。可是这家伙靠行贿发了横财,横向课题经费近仟万元。因为深得其主子——学校主管校长赏识,要评他教授职称。
可是该君第一次参评,名落孙山(论文未经送审,资格审查未通过);
第二次参评时,论文送审后的两份评审意见是:一份认为未达到教授水平,另一份认为基本(勉强)达到教授水平。要使在其他学校,根据这样的评审意见,他连上学科组会议的资格都没有。可是领导点名非要他上,结果在学科组会议上投票表决未过半数。时候该君认为是某评委如实所言的发言,使他未评上教授。
第三次参评时,为了确保其万无一失,其主子亲自指挥,首先指定论文评审人(由某君亲自指定评审人,校内1份,校外1份),同时撤换了上次如实所言的评委。结果使学科组投票勉强过半数,这样该君勉强混得教授职称。
后来学校主管领导亲自过问,改革博士招生制度,博导遴选重点强调“科研经费”,结果该君又混得“博导”头衔。当了博导又出不了论文,怎么办?。。。。。。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556052
中国社会现形记,真乃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