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波动论
经济波动给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呈现了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中国的实际GDP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7%。但这一长期平均值掩盖了经济中产品与服务的产出并非平稳增长这一事实。一些年份的增长高于另一些年份。有时候经济发展就不利。经济中产出的这些波动与就业的波动紧密相连。当经济经历产出下降和失业上升的时期时,经济被称为处于衰退(recession).
这些产出与就业的短期波动称为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这个经济波动并不能有效的预测。
(1)描述短期经济波动的数据
GDP及其组成部分
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由于GDP是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最概括的指标,它是分析经济周期的自然出发点。
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家庭对其收入下降的反应是减少消费,但在企业设备,建筑,新住房和存货等方面的支出下降更大。
失业与奥肯定律
经济周期也反映在表示劳动市场状况的数据中。失业率在每一次衰退中上升,在经济低迷时期更难找到工作。
因为,就业的工人正在生产产品和服务而失业的工人不起作用,失业率的上升应当与实际GDP的下降相连系。失业与实际GDP的负相关被称为奥肯定律(Okun’s Low)
奥肯定律说明,支配短期经济周期的力量与决定长期经济周期的力量很不相同。GDP的长期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决定。导致一代比一代的生活水平更高的长期趋势与失业率的任何长期趋势无关。相反,GDP的短期运动与经济劳动力使用情况高度相关。衰退期间发生的产品与服务生产的下降总与失业率增加相联系。
领先经济指标
领先经济指标(leading indicators),这些变量的波动往往先于整体经济。
(1)制造业平均每周工作小时数。
(2)平均每周初次申请失业保障的人数。
(3)制造业消费品和原材料新订单。
(4)制造业非国防资本品(不包括飞机)新订单。
(5)ISM新订单指数。
(6)新私人住宅单位的建筑工许可证。
(7)股票价格指数。
(8)领先信贷指数。
(9)利率差。
(10)对商业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平均消费者预期。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波动的理论被称为是短期波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