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4070 1
2006-01-01
<P >高等教育也要宏观调控<p></p></P>
<P ><FONT size=3>——谈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引导的必要性<p></p></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p></FONT></FONT> </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实行了高校扩招政策以后,每年的高等院校招生人数都有大幅度提升;再加上取消了报考的年龄限制,使更多的普通民众能够走进这一知识殿堂,圆自己的大学梦。<p></p></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但是,在面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高等教育仍然存在许多体制和结构上的弊端。人才市场上高等院校毕业生供求双方存在着巨大的数量与结构矛盾:一方面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而一次性就业率却连年下降,于是有人惊呼:“中国的大学生太多了”;另一方面我们却又看到众多企业招聘一名高级技工,开出数十万元年薪的天价仍无人问津,为广大农村、基层所急需的知识与技能复合型专门人才异常匮乏;一方面是每年的招生考试中一些热门专业异常火爆,分数线节节攀高,而就业形势却愈加严峻;另一方面是许多国家与社会缺乏人才的专业或者是高校没有开设,或者是报考人数寥寥无几,沦落为朝不保夕的冷门专业,只有靠着国家优惠政策勉强维持,学者无意,教者无心。<p></p></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以上这些现象呢?我们知道,经济学中有一条基本的理性人假设,即每个人都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一假设来分析每一位大学生的行为,他或她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与就业目标时面对的是一个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的市场,他或她只能从这些不完全甚至被扭曲的信息中进行分析与选择,其选择结果便可想而知了。如果大多数学生都进行如此的“理性选择”,那么个人的理性就会成为集体的非理性。而高校作为高校毕业生供给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其经费来源于ZF财政支持而不受市场需求的调节,因而高校的专业设置具有其制度上的刚性,产生了许多市场不需要或需求量不多的闲置专业甚至是早已过时的专业,浪费大量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进一步制造了不少“毕业即失业”的大学毕业生。<p></p></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高校毕业生供求早已实现了市场化,而以上种种现象正是“市场失灵”的典型表现。我们知道市场失灵就需要国家干预进行宏观调控,同样高等教育领域的市场失灵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首先是要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以培养市场急需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的,这样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其次是要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进行宏观引导,包括对从事基层工作的艰苦行业工作的毕业生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待遇。最后国家还可以对某些国家急需的专业毕业生实行有条件的计划分配,比如对于国防尖端技术专业的学生国家可以按一定比例进行强制分配,通过国家与高校毕业生订立某种形式的合同,国家承诺给予学费的免除及将来深造的优惠政策,学生则承诺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p></p></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我们都说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两者只有有机地结合才能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地发展。同样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一方面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担负起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责任;这就要求对于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一方面要有自由的市场机制,另一方面也要有各种指导性与指令性措施相结合的国家干预以确保整个高等教育朝着健康、良性和符合国家与社会长远利益要求的方向发展。<p></p></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一个健康高效运转的市场经济要求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一个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同样要求国家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希望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质量和规模水平上不断提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FONT><p></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 12:25:00
高校目前的管理与运作方面很多都实行了市场化运作,但国家对高校仍实行的是计划管理模式,这就产生很多冲突,学校经费由国家下拨一部分,其它的靠学校进行市场化运作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招生计划、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仍是国家控制。学校从报批专业、专业审批、开设、招生、只至学生毕业需要的周期远远滞后于市场需求。造成事实上的人才浪费。解决之道是放开学校招生权,改变现行的招生选拔与培养的机制,让学校有责任感。国家则对为社会贡献大的学校实行奖励。并加大对开设新专业的高校的经费投入,改变目前的二元制管理模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