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932 0
2018-05-09

最高层次的勤奋是战略勤奋

不同阶段的战略是不一样的


战略并不是大而空的,包含了长期愿景、中期目标和短期发展路径的综合方案,让你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

愿意花时间规划战略的人往往目标性更明确,他们做的无用功更少,效率更高,在自己位置上作出的成绩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但现在常见的情况是:年轻人愿意谈战略,但实际上对战略一无所知,既提不出真正有效的战略,也不会规划战略;上了年纪的人不愿意谈战略,因为既定的思维框架太多,而且产生了惰性,大脑里很少有时间思考战略。

不同的阶段战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年轻人应该谈战略,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资源、条件,以及外部环境比如企业战略、岗位对自己的要求,要把战略建立在充分认知上。

有一个北大高材生刚毕业到华为,给任正非写了一篇万言书阐述公司战略。任正非回复说“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马云也说“刚来公司不到1年的人,千万别给我写战略报告”

这些年轻人很多是被雷布斯那句“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但雷军说出这句话是在经历了在金山十六年天天到凌晨的加班,却发现金山上市后市值还不到七亿才有感而发的。

后来雷军痛定思痛,带领小米在短短几年跻身中国一线智能机制造商,直至最近上市估值千亿美元。

所以年轻人思考战略不要大而无当,更不要白口空谈,还是要踏下心来,多学多看。

而年纪大点的员工则不会这么干,他们往往不愿意谈,或者脑子里在自动回避战略这个词。

因为绝大多数老员工,每天处理的都是日常工作,繁重的重复劳动和琐碎的家庭生活,让他们不愿意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

做好手上的活儿当然非常重要,但是然后呢?

绝大多数老员工只是做好手上的活,但是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只是有模糊的概念,并不知道自己具体想要什么,也不能预期未来是什么样子,那就更别说改变世界了。

不同阶段的人应该怎么规划战略呢,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

刚入行的年轻人,最应该关注岗位需要你做什么;

入行五到十年的部门负责人,最应该关注公司需要你做什么,比如做出更好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协调不同部门的资源等等。

公司负责人,更应该关注市场需要你做什么,比如为公司选择赛道,构建高效的商业模式以及人才队伍等等。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生活中需要思考战略的地方远远不止工作这一个部分。

怎么才能做到战略层次的勤奋?


真正的战略勤奋,并不是大而空的高谈阔论,而是要建立在充分认知现状的基础上,既要甩开膀子,又要策略勤奋,既要有长期的战略定力,又要有短期的高效执行力。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到战略勤奋呢?

1、不断扩展认知边界,跟更牛的人学习

战略层次上的勤奋,首先是认知上的勤奋。

你必须搞清楚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机会和短板是什么,以及哪些是战略问题,哪些只是战术层面的问题。

但很多时候只靠你一个人,以来现有的经验和知识,以及你的思维定势,你是很难看清楚问题全貌的,也很容易掉进坑里。

这个时候就要不断的跨领域学习,同时要向更牛的人取经。

1997年,任正非带领的华为走到了发展瓶颈,在战略层次一片迷茫。于是他亲赴美国向把IBM带出泥潭的郭士纳请教。

彼时任正非53岁,郭士纳55岁;华为销售额40亿人民币,6000名员工,而IBM则是销售额600多亿美元,27万员工的庞然大物。

跟郭士纳的闭门交流结束后,任正非深受触动,回国就召开了全体动员大会:我们只学最好的,那就是IBM。

1998年,任正非斥资上千万美元请IBM作为企业顾问,改造企业流程、发展新兴业务、砍掉没有前途的业务。

相比每年30亿的销售额,每年上亿人民币的咨询费可谓是夸张了。但是结果大家也看到了,短短二十年,华为的销售额增长到了6000亿人民币。

不断突破认知边界,向更优秀的高手学习,就是战略勤奋的重要基础。

2、时刻保持战略定力: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所谓的战略勤奋,就是抱定长远目标,所有的工作都为这个终极的战略目标而努力,时刻提醒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永远只有一件,任何与之无关的事情都必须放弃。

在战略上勤奋的人一定是焦虑的,因为他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坚持的这件事情是不是正确的,加上战略的行为往往是长期的。如果长期做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那么问题就来了:你到底能坚持多久?

这个时候就要通过上一条,尽可能的确定自己的这条赛道是正确的,然后聚焦,all in。

据说,罗辑思维CEO脱不花三岁的小女儿都能说得出来妈妈的工作:妈妈要加班,妈妈要卖专栏。

聚焦到这种程度,加上罗胖和脱不花超强的能力、勤奋,罗辑思维想不成功也难。

当然他们并不是没走过弯路,有一段时间他们什么都卖,月饼、柳桃、会员,卖得都不错,但后来毅然决然的全砍了。

他们还原价卖掉了很多投资项目。因为靠非核心能力赚钱,会损害企业的核心能力。

找到你最擅长的那件事情,反复的做到最好,时刻保持定力,你离成功就很近了。


3、不要顽固的捍卫过去:别用已知判断未知

IBM CEO罗睿兰有一句很牛的话:“不要尝试捍卫过去。”

我总结了很多经验,发现这句话太对了,我就是一直被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死死地束缚着,做了很多错误判断。

战略层面的勤奋,需要你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做深入思考,不要用成见来束缚自己,本能性的追逐或者拒绝新生事物。

2004年,有人向我介绍阿里刚推出的支付宝,我嗤之以鼻:这项业务肯定发展不起来,用户怎么会放心把钱交到你的手上呢?

2011年微信推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微信不会成功,毕竟已经有了QQ了,干嘛还需要一个替代性的产品呢,多此一举。

2013年,我当时的老板大开脑洞,说要用比特币给我们发工资。当时比特币也就几百块,我们一个月能拿十个比特币。当时我们无情的拒绝了老板,觉得老板把我们当傻逼。现在比特币六万多一个了,我们觉得自己确实是傻逼。

绝大多数人可能也跟我一样,要么对潮流熟视无睹,要么认为潮流根本就是骗人的,但是普通人的想法,往往被证明是错的。

所以我现在的心态越来越开放,面对新事物,第一反应不是给它定性,更不是脑子一热就去跟潮流;而是放平心态,持支持的态度,看它怎么发展,考虑怎么把新生事物融合到自己的战略发展当中来。

4、真正的战略勤奋:抬头望大事,埋头干小事

真正战略上勤奋的人,就是那种抬头望大事,努力思考战略,学习策略的人,同时又能够踏下心来,专心把小事做好。

这也要求你在现阶段分清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什么是单纯的体力付出。

千千万万不要让这三者错位,特别是战略和战术的错位。

比如很多人会把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认为是战略层面的目标,但实际上这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小节点,解决的也都是你人生中的几个小问题。

毕竟有没有房子和车,有没有女朋友,远远到不了决定人生胜负的层面。

能够决定人生长远胜负的才算是战略问题。

好了,最后再提醒大家一句,真正聪明的人,往往会聚焦长远价值,因为这才是决定人生胜负的核心,毕竟人生不止短短两三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