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资产与重资产运营模式
于德浩
2018.5.9
花大价钱购置一套自动化AI系统,生产效率很高,所需工人数量很少,这就是高科技工厂,属于重资产运营。
假设固定资产投入本金是1亿元,只需要10个人高级工人,一个月销售额1000万。假定商品新增产值是20%,那么一个月毛利润就是200万,一年总利润就是2400万,年均资产收益率就是(2400-1200折旧-120)万/1亿=12%。 这其中10个高级工人的年工资总额是120万,与投入的1亿资本相比可忽略不计。原材料成本也可忽略不计,一是本来金额不大,二是现实中往往以赊欠的形式来抵消。
对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固定资产投入大约只需50万元,租用场地;原材料也只需大约50万元备用;需要雇佣大约200个普通工人,工人的月工资平均每人5000元/月,一个月工资总额就是100万元。这样初始投入资本金就是50+50+100=200万元。
一个月销售额假设也为1000万元,新增商品价值是每月1000*20%=200万元,一年的总毛利润就是200*12=2400万元。年均净资产收益率就是(2400-100*12工资-100)/200=600%。
重资产和轻资产模式比较一下,就可得出如下结论。高科技的重资产工厂,只需要10个高级工人就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200人的产值相同。重资产的企业的收益率是年均12%,而轻资产的收益率可以高达600%。重资产的门槛很高,需要起步资金1亿元;而人工型企业的起步资金仅需200万元即可开工。
所以一般来说,从资本的收益率来看,投资人更应该投资轻资产运营模式。但是,市场是公平的,是促进社会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的。如果动态的看,低技术含量、多人工的工厂就劣势明显了。
最常见的问题是销售市场不稳定。如果销售额是预设的1000万元,那么收益率就是高达600%;但是,当销售额减半,那么收益率就是(1200-100*12工资-100)/200=0%。这就是我们现实中看到的,市场行情好时,小工厂小老板们赚钱很多;一旦行情不好,他们立马就亏损及大量裁员。
而高科技工厂受到的市场冲击就很小,因为“折旧计提”并不是立即支出。现实的讲,自动化系统的每年实际维护成本是很低的,“折旧摊销”是为了机器的更新换代预备的。当然,对于融资租赁设备,高科技的重资产工厂要面临一项很大的每年必须支出的利息费用。如果,自有资本5000万,又贷款5000万,那么每年就有5000*10%=500万的利息支出。不过协商延期支付利息,总比裁员及再招工要省去很多麻烦。
还有就是社会效率提高是大势所趋。也许一个资本家不太在意10个人的产出比200个人还多,但是工人在乎自己的工资啊。普通工人会要求提高自己的工资从5000到10000元,而且高科技工厂的工作环境更舒适。从长远看,低技术的工厂逐步被淘汰,一是生产效率低,被利润淘汰;二是到时候,根本就找不到“体力活工人”。
最后就是门槛的问题。门槛低,容易进,这是好处;但是,也意味着局部竞争很激烈。一个小老板得去抢生产工人,也得去抢小额销售市场。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能力不足,是接不了大订单的。一是自己去拓展小用户市场,二是去接大企业的外包分单。这样一来,最后的净利润率也就没那么高了。现实的讲,小老板的梦想也是等资本雄厚了,去建一条大的自动化生产线。小打小闹的搞,太累了、太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