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8-5-10 15:31:51
罗鹏 发表于 2018-5-10 15:20
你傻啊,你不完整地说“愿意并且能够销售”,而说“销售”,就是栽赃。
你真的不知道我说的意思是:你说的供给的意义不是生产是销售吗?

西经的供给曲线是生产曲线,不是提供出售曲线,虽然西经说供给是提供出售。

请问:西经的供给曲线到底是什么曲线?是生产曲线?提供出售曲线?可能售出曲线?

我说,西经的供给曲线无论是其中哪一个,斜向上的供给曲线都是错误的。
只怕你还真不知道西经的供给曲线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0 15:37:02
罗鹏 发表于 2018-5-10 15:26
现在说你树立你自己编造靶子进行攻击的问题,你倒来个反守为攻,可惜,你的进攻毫无力量,而只能暴露你语文 ...
你还很会栽赃:大多数人说效用就是有用。可惜这个大多数人不会说话,所以不会反驳你。

——————————————————————————————————————————

我说过“大多数人说效用就是有用吗”?何处?这是不是你栽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0 15:39:03
罗鹏 发表于 2018-5-10 15:26
现在说你树立你自己编造靶子进行攻击的问题,你倒来个反守为攻,可惜,你的进攻毫无力量,而只能暴露你语文 ...
比如,你题目说:效用就是有用。这彻底暴露了你语文能力和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很lou。

——————————————————————————————————
我的题目是:效用不是有用。你怎么老眼昏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0 15:49:53
罗鹏 发表于 2018-5-10 15:26
现在说你树立你自己编造靶子进行攻击的问题,你倒来个反守为攻,可惜,你的进攻毫无力量,而只能暴露你语文 ...
你还很会栽赃:大多数人说效用就是有用。可惜这个大多数人不会说话,所以不会反驳你。

--------------------------------------------------

很多人和大多数人是一个意思吗?很多人有个百八十个就是很多人了,大多数人是什么的大多数?一个是绝对概念,一个是相对概念,你都能混淆。真有你的。

明白了,你犯错误的原因是概念的意义弄不准,总是混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0 15:53:25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10 14:27
用效——用后的效果,张建平先生说的比我早。虽然我是独立悟出。
所以英雄所见略同是真的有其事。
我认 ...
[下面是我十几年前写的使用与实现需求的效用的关系,这里就是我哪个公式(Q-/Q+)在微观上的文字描述,其中陈述了效用递减与递增的原因以及信息对称(包括隐含价格升降等原因)。


《物品使用率与效用标准率(或需求率)和效用递减规律与信息对称》
楼主  林汉扬 2007-10-23 1854 0

效用标准率
什么是效用标准率?也叫需求率,就是效用标准量(或在某种约束状态设为e下达到最大效用时的需求量)与时间量(即某一时间段的量)之比,比如,甲在身体e种状态下一天需要喝1000毫升水就能达到他对水这一物品的最大效用,少一毫升则不及而不满足多一毫升则过之而生侮(即过多导致负效用),在这里,1000毫升水就是甲在某种状态下的“效用标准量”,一天(或24小时)就是“时间量”。明白了这个,那么,甲在某种状态下的效用标准率就是1000毫升水/一天(或24小时)。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笑我又乱创新概念了,甚至质问我:经济学的概念己经够多了,无端端又提出一个“效用标准量”或“效用标准率”不够麻烦吗?其实,学过一点营养学或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人体为了维持生理的健康状态(达到生理最大效用时的状态),在身体状态设为e下总会有其对应的某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或水等的新陈代谢量,这个对应的某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或水等的新陈代谢量,它其实正是生理上的效用标准量,与其对应的时间量(即某一时间段的量)之比即是效用标准率,在某一时间段、某种约束状态设为e下可以重复,(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实验印证,只不过可能比一段的化学或物理学实验较复杂性大些罢了,总之,大家明白就行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医学关于健康体检方面的知识。)
物品使用率

物品使用率是指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时,该物品己经被使用掉的数量与“时间量”之比。比如,①甲在身体e种状态下环境的水资源充足时可能闲着无事与别人比赛喝水打赌,一天喝了5000毫升水;②也可能在身体e种状态下环境的水资源充足时刚好一天喝了1000毫升水;③又可能在身体e种状态下环境的水资源不充足时,那天才喝了500毫升水;那么,在①种环境下他对水这一物品的使用率就是5000毫升水/一天(或24小时);在②种环境下他对水这一物品的使用率就是1000毫升水/一天(或24小时);在③种环境下他对水这一物品的使用率就是500毫升水/一天(或24小时);
物品使用率与效用标准率(或需求率)和效用规律的关系
经过我上面的分折,大家应该明白物品使用率与效用标准率是不一样的两个概念了?那么,现在问题就好办了。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个单位 商品或服务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某种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然而,从上面可以看出主流经济学关于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是递减的规律;然而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一定就总是按照递减的这一规律体现的吗?一直以来人们提出了种种质疑,但是却没有看到人拿出实质性的论证它的合理性。
现在,我们以上面的甲在e种状态下一天喝水的事件为例:甲在e种状态下一天喝水的效用标准率(或需求率)是一定的即1000毫升水/一天(或24小时);而物品使用率却常常>、=或<效用标准率都有可能。当物品使用率>效用标准率时,边际效用才是递减的,因为,物品使用率>效用标准率时,超过效用标准率的那部分使用物品会使人体产生不适或负效用,比如,甲在上面的例子①种环境下就属于这种情况;当物品使用率=效用标准率时,边际效用是0,这时,身体对水的总效用最大即对水的需求量厌足,比如,甲在上面的例子②种环境下就属于这种情况;当物品使用率<效用标准率时,边际效用应是递增的,比如,甲在上面的例子③种环境下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在这一天,甲的效用标准率还未实现满足,而紧接着到来的下一天的效用标准率又需要去满足它,这正是:今天未喝足,明天又更挨渴了。当然,第③种环境下的情况一般较少见,那么,我们应该做的是在水资源相对充足时的环境下尽量达到物品使用率=效用标准率,避免物品使用率>效用标准率产生的负效用或资源浪费,从而优化自身与环境资源配置或使资源支配可持续,这就是我们应该要去努力争取达到的理想状态。
信息对称的问题与和效用规律的关系
然而,虽然上面我们己经明白了物品使用率与效用标准率(或需求率)和效用规律的关系,但如何达到那种理想状态呢?那就是我们现在要谈的信息对称的问题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认为获得某一物品是越多越好,可事实是如此吗?当然不是!因为,第一,获得某一物品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种成本不仅仅是货币成本,可以是拥有的空间方面的物质、能量资源(包括自身的体能耗费)也可以是时间资源(表现为生命时间的流失或衰老);第二,任何物品都是会发生量变和质变的,这种变化一般物品表现为保质期,有生命的物品表现为寿命;第三,不同物品对人(物品使用价值的对象)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物品对同一人在不同时间段它的使用价值也可能不同;第四,对自身的效用标准率(或需求率)与可以供消费的物品使用率的对称,尤其是这一点,人们的认识的完全性程度或信息的对称性程度非常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仪表的应用,对人本身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清晰,使人不仅仅靠感觉器官或生活经验估计而可以用更高级的人造的比自身的功能更强大的工具了解自身的需要以及环境对自身的利害,从而可能来达到两者之间的价值的优化与和谐关系,可见,信息对称的问题与和效用规律的关系密切相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0 16:06:16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5-10 15:53
[下面是我十几年前写的使用与实现需求的效用的关系,这里就是我哪个公式(Q-/Q+)在微观上的文字描述,其中 ...
当物品使用率=效用标准率时,边际效用是0,这时,身体对水的总效用最大即对水的需求量厌足。

————————————————————————————————————————————
本篇对效用的解释很精准,上面的那句话更精彩。餍足量是效用概念中最重要的量。使用量与餍足量的对比是效用。所以我把效用用百分数表示,最大效用是100%。
基数效用,序数效用,均用绝对数而不是相对数表示效用,是没有理解效用的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0 16:12:32
[原创]优化效应的概念解读“泛系统价值优化论”
楼主  林汉扬 2006-11-05 1990 0
优化效应的概念
什么是优化效应?对于许多人而言,尤其学经济学的来说这是个陌生的概念;可对我而言,这是个必须确定的概念,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构建“泛系统价值优化论”需要它,它是使功用与效用统一的桥梁!下面我试试看为您分折或定义它:先了解效应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指某一事物的量或质的变化而引起其它与之相联系事物的量或结构的质状态变化,优化效应则是指整体的量或结构的质状态变化向积极、平衡上升的方向优化,是一种理想、和谐状态。
从系统自身的角度出发与环境的联系的层次看,它可分为:物质优化效应、能量优化效应、信息优化效应;从系统与环境的联系它又分为:环境系统优化效应、系统优化效应、大系统整体优化效应三个阶段!
①系统内在优化效应:因系统内部某一要(因)素量或质的变化而引起其它要素量或结构质变化的状态,或引起系统整体结构功能变化的状态向积极、平衡上升的方向优化。以人为例:某人(假设为糖尿病人)由于身体胰腺分泌胰岛素(推化降低血糖的激素)增多,血糖降低人体系统整体结构功能变化的状态向积极、平衡上升的健康方向优化;一个组织企业也如此,因对某种人才的用人不当引起的该企业的某个环节的停顿、亏损状态,当从某个部门发现所需的符合条件的人选后,提拔任职后,该人在企业的发挥得当引起了整个企业的整体优化和总效益和利润增多,这些都是系统的内在优化效应。
②环境外在优化效应:环境系统外在某一要(因)素量或质的变化而引起系统量或整体结构质和功能变化的状态向积极、平衡上升的方向优化。以人为例:某人(假设为糖尿病人)由于去医院开了降低血糖的降糖药,回家吃药后,身体胰腺分泌胰岛素(推化降低血糖的激素)增多,血糖降低,人体系统整体结构功能变化的状态向积极、平衡上升的健康方向优化;一个组织企业也如此,因某种人才的缺乏引进引起的该企业的某个环节的停顿状态,当从某人才市场招募所需的符合条件的人选后,该人在企业的发挥得当引起了整个企业的整体优化和总效益和利润增多,这些都是环境系统引起的的系统优化效应。
③系统整体优化效应(效用):外在环境系统与系统内在整体结构功能状态的合理或和谐状态。就是这种状态符合整体优化,就像您由于缺乏维B得了脚气病,他缺乏维D和钙得骨质疏松,如果您由于缺乏维B得了脚气病却服用维D和钙,他缺乏维D和钙得骨质疏松却服用维B,这是浪费!如果这些物资环境中是有限的,可服用的维B与维D和钙刚好是满足您和他所需要的量,将引起您和他的两损(不良效应),为了防止这种浪费再发生,系统整体优化配置就是必须的。当您从环境摄取大于0到刚好缺乏维B的量时;他从环境摄取大于0到刚好缺乏维D的量时,引起的生理(物)效应状态就是系统优化效应(当然,该过程也是环境优化效应最大化的过程)。
一个组织企业也如此,因某种人才的缺乏引进引起的该企业的某个环节的停顿状态,而这种该企业的某个环节生产需要的技术人才在社会环境中大量闲置,两者却因信息不灵通,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和该企业的某个环节的停顿状态!为了防止这种局面再发生,社会系统整体优化配置就是必须的,当从某人才市场招募所需的符合条件的人大于0到刚好缺乏技术人才的量时;这些技术人才在企业的发挥得当引起了整个企业的整体优化和总效益和利润增多,引起的组织企业效应状态就是系统优化效应(当然,该过程也是环境优化效应最大化的过程)。
用系统相似性或同态原理,以此类推、举一反多,总之把个人也好、企业组织也好、国家也好······,都看成一个系统,那么万物(泛系统)的优化效应也是万物(泛系统)的效用,跟人的效用同态!
因此,广义经济学的许多数学公式和理论的重建,正是用此原理!
下面是我构建“泛系统价值论” 系统效应一般模式:
参照主体系统输出成本价值-→功能(我认为功能是中性的)-→编码-→信息 (媒体或介质) -→译码-→引起客体或环境系统、主客整体系统(优化或退化)效应-→新的结构功能重组-→再反馈给参照主体系统-→环境系统输出成本价值-→功能-→编码-→信息 (媒体或介质) -→译码-→引起参照主体系统(优化或退化)效应的过程。
当然,当参照主体系统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成为功用时,参照主体系统、客体或环境系统合作使主客整体系统功用更提升或由于获得更高层次环境系统的价值流时,过程是价值优化的过程,否则相反。但作为参照主体系统唯一的目的应该只能是优化自身或在优化目标系统的过程中优化自身,达到物我两化 ——— 整体系统(大系统)优化 —— 天人合一的境界!
另外,人的效用与系统优化效应的关系:
人的效用与优化效应有何关系?传统主流的效用概念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但这是从“人”——消费者偏重于心理方面的角度出发。而本人认为:“某物引起消费者生理、心理的体优化效应是效用“人”——消费者的整个人体系统的角度出发。因此,他的效用与效应的关系就是某物引起消费者生理、心理的整体优化效应——即是他的效用。这个整体优化效应的量即是效用量。
当然,上面的定义只是狭义的效用,广义的效用即企业组织、国家社会系统、甚至宇宙中任何以系统形式存在的优化效应。即我个人认为的泛系统优化效应(效用)论,也是在下准备创立“泛系统价值优化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0 16:18:4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10 16:06
当物品使用率=效用标准率时,边际效用是0,这时,身体对水的总效用最大即对水的需求量厌足。

———— ...
也就是说你这个“用效″我用“效用标准″一个意思。当时我为了更能全面描述供求关系,还提出了一个更广义的客观效用概念一一“优化效应″,还在审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0 16:21:35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5-10 16:18
也就是说你这个“用效″我用“效用标准″一个意思。当时我为了更能全面描述供求关系,还提出了一个更广义 ...
您将餍足量与时间对应,非常准确。一般在谈餍足量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0 17:36:56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10 16:21
您将餍足量与时间对应,非常准确。一般在谈餍足量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时间。
我当时也这么认为,故才用“时空″结合研究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0 18:25:15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5-10 15:53
[下面是我十几年前写的使用与实现需求的效用的关系,这里就是我哪个公式(Q-/Q+)在微观上的文字描述,其中 ...
又看了一遍,提点建议:
物品使用率改为单位时间物品使用量,效用标准率改为单位时间效用标准量。
率容易被误解为无量纲。

另关于边际效用递增递减问题。
在一定时间内:
在物品使用量未达到效用标准量时,边际效用为正值但是是递减的(越来越小),但总效用越来越高。
当物品使用量超过效用标准量时,边际效用为负值也是递减(越来越小),总效用越来越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0 20:00:39
另关于边际效用递增递减问题。
在一定时间内:

在物品使用量未达到效用标准量时,边际效用为正值但是是递减的(越来越小),但总效用越来越高。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答:提醒下,其实我要表达的是效用标准量虽然在一天时间内是假设一定时,平均单位时间的边际效用变化状态。当然,如果一天内中某时段是从看作为变量时,的确在一天的不同阶段是有波动的,就像我们喝水,比如,在大热水干活,流汗的速度快于水的供给时,有边际效用递增的现象。
当然,在物品使用量未达到效用标准量时,边际效用为正值但是是递减的(越来越小),但总效用越来越高。这种现象也有,但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在物品使用量未达到效用标准量时,物品使用率(速度)小大当天中某一时段效用标准率时,这时有短暂的满足甚至超边际的浪费,但换来的可能是更渴使水的边际效用更递增。
这就像一个水池,有两个孔,一个入一个出(流量),当dQ-/T(入)>dQ+/T(出)时,水位边际上升,存(容)量变化为正;反之,水位边际下降,存(容)量变化为负。可见,存量的大小有相对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1 06:59:32
罗鹏 发表于 2018-5-10 14:41
你脑子有问题啊。
有效用,就是指 有用。连这点语文知识你都没有?
有效用就是指有用?你英文水平如何?有效用英文是什么?有用英文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1 07:10: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1 11:13:21
龚民 发表于 2018-5-11 07:10
有效用就是指无用、这下楼主会满意、开心吗?
弄清概念的真正意义,与糊里糊涂哪一个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2 05:08:57
供给曲线无论理解为生产提供出售售出,都是可能性的曲线。说供给是生产或销售,也都是指生产的可能性或销售的可能性。只不过销售的意义有些模糊,无法区分是提供出售还是售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2 05:53: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2 07:10:29
龚民 发表于 2018-5-12 05:53
哈哈,现在你弄清概念“效用”和“有用”了吗?那恭喜你。测试一下,可以么:效用不是有用; 效用 ...
你一定选择效用是有用,我的选择当然是效用不是有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2 08:24: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2 08:44: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2 08:56:13
龚民 发表于 2018-5-12 08:24
那么,食品有效用,对你是有用还是无用?衣服有效用,对你有用还是无用?怎么脑袋不开窍,有哲人说 ...
食品对于要吃食品的人是有用,对于不想吃食品的人是无用。

效用是人吃了食品后的感觉。例如吃一碗牛肉面饱了,满足了,就不想吃了。

有用是效用的前提,有用才会去购买,之后才会去消费,消费后才能产生效用——用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2 09:06: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2 09:09:55
龚民 发表于 2018-5-12 09:06
哈哈,因此食品就无用吗?你说给你老婆听,看她抽不抽你嘴巴?
食品对于不想消费的人来说就是无用,只有对于要消费的人才是有用。
假如回民不吃猪肉,非要他吃,他是什么想法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6 20:08:05
罗鹏 发表于 2018-5-10 14:40
石开石的毛病是树立一个子虚乌有的靶子,然后套一个名称,于是开始自娱自乐。
石开石批供给曲线就是这样的 ...
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续10)——“商品价值”与“效用”有关
关键词:马克思,马克思主义者,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效用
十一、“商品价值”与“效用”有关
马派一门心思地要片面强调“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所谓一元论观点,否定效用(使用价值)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决定作用。但马克思并没有否定效用与商品价值的关系。马克思说:“商品要成为价值,首先必须是效用;同样,劳动要被看作抽象意义上的人的力量,人类劳动的耗费,首先必须是有用劳动。”[49,186]“劳动总是联系到它的有用效果来考察的。”[23,55]这说明生产了没有用的物的劳动并没有“创造”出商品价值来;“商品在能够作为价值实现以前,必须证明自己是使用价值,因为耗费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只有耗费在对别人有用的形式上,才能算数。但是,这种劳动对别人是否有用,它的产品是否能满足别人的需要,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得到证明。”[23,103—104]马克思的观点很明确,即抽象人类劳动首先必须是有用劳动,而且是对他人有用的劳动。因此,商品价值是社会对生产领域中的起点形态的劳动在商品交换关系中的有效用程度的一种评价,或者说是社会对劳动者所运用的劳动的社会贡献大小的评价。马克思则绝对没有把劳动和商品价值直接等同起来,他明确地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欢迎挑错、补漏。
马派鱼目混珠的观点暂时先谈这些。接着想讨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不足与失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7 17:04: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17 22:28:45
龚民 发表于 2018-5-17 17:04
你饿了想不想消费食品?依你的意思就是你只有饿了才会想起食品有用,不饿了就不认帐食品有用。回民 ...
猪肉对回民无用,不是回民觉得猪肉无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1 11:40:08
虽然说概念可以自由定义,但合理的概念体系有利于建立清晰简明的理论。以下是自然学派的经济学概念体系:

财富:任何对人有用处的、能满足人的需求的、可被占有且通常需要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东西(包括无形的、非物质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财富。
用一句话总结: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东西即是财富。
财富包括产品和可被占有的、值钱的自然资源。
商品:用于交换的财富。
产品:一般来说是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人为改造转化而成的,可以用来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类各种需求的物品,包括无形的非物质产品和服务。
使用价值,效用:指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用途,直接使用该物而得到的具体效果和作用。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购买(或者说交换)其他商品的能力,这种购买力(或交换力)决定了不同商品之间互相交换时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交换价值反映商品的贵贱程度,其实质无非就是一种对财富(主要指产品)的所有权、占有权、(参与)分配权。本概念体系中并没有与交换价值不同的价值概念,所谓价值只是交换价值的简称。
价格: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格是人们对商品交换价值的比较或量化结果,是交换价值的现实表现形式。
劳动:人类为了生产产品而付出自己的必要的脑力、体力、精力,占用耗费自己时间的行为,即人们为了生产产品而付出必要的自身代价的行为,都是劳动。
简单地说就是出人力。
工资:劳动的报酬。
劳动价值:劳动(者)取得的分配权,来源于劳动的价值。
工资的实质。
资本:就是被用来增生更多将来分配权的原有分配权。
表现为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
实物资本:(货币资本所购买的)实物形式的资本。
不仅包括生产资料(半成品),实际上也包括了被租用的自然资源、以及被雇佣的劳动者(的劳动),实际上就是资本家控制的所有的生产要素。把实物资本仅仅理解为生产资料就显得狭隘了。
利息:资本的报酬。
对应企业的整体平均利润或融资成本。
虚劳动:资本的作用。
虚价值:资本取得的增殖的分配权,来源于资本的价值。
利息的实质。
半成品:除了完全没有动过的自然资源(保持地球提供给我们时的样子),以及人们可以拿来消费并真的拿来消费(不会被再次投入生产来谋求后续利益)的最终消费品,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见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半成品。
大致对应传统经济学生产资料、资本品的概念。
优势:能造成不等成本交换和利润率差异,帮助个别企业或生产者突破平均利润率、赚取超额利润的力量或因素,可统称为优势。
优势,是优势利润即超额利润的来源。
代劳动:优势的作用。
代价值:优势取得的分配权,来源于优势的价值。
优势利润的实质。
地租:自然资源优势的报酬。
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参与分配,向资本使用者收取回报的人。狭义地说,就是为生产过程提供货币资本(垫付货币),进而占有或控制生产要素(实物资本),并借此在产品中加入自己的分配权,牟取资本回报(利息)的人。
地主:凭借自然资源所有权参与分配,向自然资源使用者收取回报(地租)的人。
劳动者:亲自参加生产、付出劳动并凭借劳动取得回报(工资)的人。
资本家,地主,劳动者,都是经济学角色或身份的概念,是典型经济行为的人格化,各代表一种典型的经济行为。现实中的人,通常为三种角色的混合体,即三种行为的混合实施者。
企业家:劳动者的一种,从事企业的创办、组织与经营管理。
包括了熊彼特所谓的以创新为职能的狭义企业家。创新即创造新的优势。
利润:并非实质性的、严谨的经济概念,任何收入与支出成本之间的差额都叫利润。
在自然学派语境里,工资归入成本;优势利润归入利润;利息可归入成本(融资成本),也可归入利润(整体平均利润)。利润分为货币利润和产品利润。
货币:通货。价值的标尺,可以用它来测量和表示所有商品的价值,从而作为交换的媒介。
金属货币:一种被抽离了使用价值、专门作为交换价值标尺的通用商品。
纸币:是一种被强制规定其交换价值的虚拟货币,是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或者叫分配权符号。
通货膨胀:一种货币政策的倾向,往生产流通领域里面增加(过多的)货币量。
涨价只是通货膨胀的一个效果。
通货紧缩:从生产流通领域里面往外抽取货币量或者减少货币注入量。
甘付代价:效用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一个人甘愿为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效用)而付出的最高代价。
可承担代价:人们为某种商品所能付出的最高代价,或者说能够负担得起的最高代价。
竞争代价:竞争对手(生产同类产品或替代产品)的出价,也包括消费者自己生产这种产品的代价,这两种代价都称为竞争代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学派将使用价值与效用意义等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