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7607 18
2009-12-04

权力与我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权力这个东西早已存在,无处不在。在我们的一生中,甚至每一天,我们都会跟他打交道,或者为获得权力,或者为权力所左右。我说说我与权力打交道的故事吧。
我们童年的时候,教育资源是很匮乏的,上学的人又多。我所在的地方三个那时叫做生产大队的小孩都到一所学校上学。这所小学有些年纪了,都是未经烧制的土砖建造的,墙壁上已经是千疮百孔,很多墙壁都已经摇摇晃晃了。记得下课后我们经常做一件事,那就是推墙壁,推得墙壁摇晃得很厉害,于是一个个大笑着跑开。当然老师看到了是要挨骂的。就是这样一所危房组成的小学,却人满为患。每个班都是坐得满满的。估计有五六十人。有个这样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我们读六年级的时候,由于原来读书的小学没有六年级,必须到另一个村的小学去读,路途遥远呀,估计有3-4公里路。想一想,一个身高一米多一点的小孩,我个子比较小,每天清晨背着书包走这么远上学,走的基本上是田埂,池塘的堤岸,天气好还没事,刮风下雨下雪实际还是有危险的。我还不是最远的。那时的父母也真的够放心的。
求学艰难倒还没什么,现在想了也不觉得苦,相反觉得很有意思。那时的我们很自由的。
然而对我来说有一件遗憾的事,没有评上少先队员。
记得那时候多么的渴望戴上红领巾。我记得我是流过泪的,当然是偷偷的流,让人知道了很丢人的。
我们经常嘲笑那些少先队员,话我就不说了,有的不雅。然而我知道我心里的想法。
当然我还是带过红领巾的。有一个跟我关系要好的女同学是少先队员,回家的时候有时给我带一带。当时的感觉不记得了,总之,是绝对不能让别人发现的。
那时评少先队员是老师指定的,名额也不多。我是怎么也不够资格的。我可能发育的比较慢,妈妈总是说我小时候傻乎乎的,一点也不机灵。我自己的记忆也差不多。好像上三年级了还在裤裆里拉过大便,走路也经常摔跤。成绩也不好,差一点留级,后来好像是有一个女孩子辍学了我才得以幸免。而且年龄比较少,个子也很小,总之无论如何也是毫不起眼的人。
所以少先队员注定与我无缘,尽管我非常想。
我跟我后来的朋友、同学说我小时候没有评上少先队员,他们都觉得很好笑。看来他们从小就很优秀。
这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我一直这么认为。
我爸爸是非常严厉的,很凶。我妈妈说我小时候挨了不少揍。有机会我也问一问。许多都已经不记得了。
我爸爸在我十岁的时候去世了,就在我生日的前几天。上五年级了。
有些事还是很有印象的。
每次放学回家之后,放下书包总是要出去玩的。回家的时候总是要透过窗户上的玻璃看看爸爸是否在家,看他脸色好不好,如果脸色不好就要想办法了。一般是说点从外面听到的新闻。记忆中我从未因放学后出去玩挨过打。
上小学时,晚上我是经常不回家的。到我爸爸的一个朋友家去玩,我叫她婶婶。所以我童年的记忆与此有很大的关联。从感情上来讲,我的心中一直有两个“妈妈”。
婶婶对我很好。给我洗脸,洗脚。记得小时候,冬天我的膝盖总是黑黑的一层污垢。婶婶总是给我洗的干干净净。婶婶跟我妈妈相比对我的照顾细心多了。
总之,我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如今,婶婶家已经变化很大,但是那里的一切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甚至家具的摆放。
爸爸知道我如果没有回家,则一定是到婶婶家去了。有时候晚上也来寻我回家。但我会躲起来。婶婶家的人也会帮我。一般我爸爸都会无功而返。我想我爸爸只是想出来转转,并不是一定要我回家。于是更加大胆。
我在婶婶家度过的时间是很多的,在这里有我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知道后来上六年级了,离婶婶家太远了。就渐渐的去的少了。但那段经历永远都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4 15:34:06
记忆中的挨打只有一次。
我跟一个同村的男孩起了争执,他打了我,我打不过他,于是我跑到他家摔了一个碗,那时流行这样做。没想到他也跑到我家摔了碗。我爸爸知道了,气势汹汹的到村庄里来找我,找到之后把我夹在腋下,说要把我扔到池塘里,当时好多人来劝我爸爸,做我爸爸的工作。总算逃过一难,可是“死罪”逃了,活罪难免。
爸爸把我带回家,我知道“大难临头”了。瞅准机会跑掉了,以最快的速度跑。现在我都记得当时的想法,当时想只要我能跑到池塘边,我会毫不犹豫的跳下去。可惜,怎么跑得过爸爸,又被抓了。带回房间,把门一关,我妈妈都没有办法,很奇怪,挨打的感觉我现在没有丝毫的印象。听我妈妈回忆说打得很厉害,竹条都打到肉里面去了。
小时候的我是很乖的。十岁以前就会做饭、做菜、喂猪、带弟弟了。而且插秧插得很快。
记得有一次,爸妈说好了我插完六分田就可以回家,六分田对于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不少了。没想到我早早的就插完了。回到村里玩,同村的人还说我不懂事,不会帮爸妈做事。
还有一次,弟弟掉到水田里,全身湿透了。为了不挨打,用被子把弟弟盖个严实,希望能捂干。后来妈妈发现了。至今妈妈都说我好傻。
但那时候,学习成绩不行。印象中好像也不够机灵,不怎么调皮,比较笨。
奇怪的是,自从我爸爸去世后,我的成绩慢慢的好起来了,而且是出奇的好。人也变得非常调皮、淘气。变成了一个让老师最头疼的学生。
上初中、高中以后,我有一个愿望,当班干部。然而我的整个求学生涯都未能偿愿。连小组长都没有当过。
我的同桌是个物理科代表,有时他要我帮忙收作业,并送到老师那里,我是非常愿意效劳的。高兴死了。
有时老师做实验,需要有人搬仪器,由于我的成绩较好,次数还不少,别说有多开心。
然而,自始至终我都未能当上“干部”。尽管那时,我成绩非常好,人也机灵,人缘也好。在班上可以说是“呼风唤雨”。
后来我源于好奇,同时也觉得里面隐含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仔细的想了想背后的逻辑。
那时当班干部有两种办法,老师任命、同学选举。
以我的个性当不上理所当然。
首先,我太调皮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不守纪律。上课讲小话,做小动作,不认真,睡觉、迟到、早退等等,所有的规矩可以说都被我破掉了。举个例子,读高中的时候被检查纪律的老师发现一次违纪要扣1分的。一般人都是零分,可是我一个学期下来最高纪录11分,一个学期我要扫十几次地。
一个自己都管不住的人怎么可能当班干部呢?当时他们都是这样想的。
其次,胆子太大。
我是无所畏惧的,老师我一点都不怕。
老师上课,我坐第一排,然而我却明目张胆的睡觉,而且次数非常多。只要我困了,我就睡。
作业,我一般不抄题,能省就省。考试我都不作答的。
记得一次寝室里有人讲话被扣分了,班主任第二天调查,我回答四个字,我不知道。老师气得不行。
读初中的时候,有时候迟到了,我干脆就不去上学了,旷课。
高三时,在我的倡导与坚持下,把化学老师换掉了,要知道,那个老师可是个领导。
我要是不喜欢哪个老师,那个老师会有点麻烦。记得有一个年轻的英语老师,对我们班上的一个女生有好感,总是时不时的瞟上一眼,我恰好坐在她的前面,于是我做了一件事,统计他一节课要看那个女生多少次,记得好像数字非常具有轰动效应。然后我就公布我的“调查结果”。全班开心了好长的时间。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个老师很快就没有叫我们了。
读初中的时候,我们班主任教物理,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把我调到最后一桌。第二件事,他上课第一件事就是叫我出去,我倒乐得逍遥。这样大概持续了两个星期。
中学六年里我最得意的一件事情就是高二那一年的正月十五。
学校是不许放花炮的。我呢可不管这么多,晚自习课的间隙偷偷跑出去买了花炮回到教室放。然后下一节自习课就做一件事,“募捐”。一个一个的游说,最后收获不少。一下课就跑出去买花炮,回寝室放。其他班的同学也受了影响,都开始行动。于是那一年的元宵,特别一点。连老师都站在下面笑眯眯的“欣赏”。最后,老师回过神来,发现形势有点失控,于是纷纷上楼来,把我们赶进寝室。闹出了好多笑话。有些爆竹是延迟起爆的,于是整个寝室处处是“地雷”。老师肯定受了不少惊吓。许多花炮才放一半,就像彩珠筒。老师上来了,只好回到洗手间,用水淋,用脚踩,可惜偏偏就是不熄灭,还在不停地冲出来,火光四射。老师来到寝室,我们都已上床,然而点燃的花炮还在,老师刚刚讲话,花炮一飞冲天,大家躲在被窝里拼命的笑。
太值得回忆了。这样的事还很多。
胆子太大,当上班干部岂不是天下大乱。我注定是与干部无缘了。
后来上大学、工作,我的“官瘾”荡然无存。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同时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哪有那闲心。
读研的时候,竟然混上了一个“副班长”。一个班才十几个人。同学们选的。
现在经营着一个小企业,真正当上了“干部”,办公室挂着“总经理”的牌子,手里有了点“权力”了。
父母也老了,家里的事基本上也是听我的。
我终于可以享受“权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15:35:34
历史里的权力
    稍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对这个多少知道一点。这篇文章内容基本是从历史书里东抄抄西抄抄拼凑而已,原本意义不大,只是为了追求完整故写此文,读者完全可以不看。以免浪费时间。
   秦始皇,我们的始皇帝,看看权力是如何在他手里展示的。
   第一件事修长城。
   长城可能是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东西,当然笔者除外。有句话叫做不到“长城非好汉”,许多人到北京总想登登长城。当然笔者也除外。
   这一切都是秦始皇的功劳。
   到过长城的人为他折服自不在话下。没到过长城的人,也可以从文字、图片上感受长城的伟大。
   长城像一条巨龙绵延万里。它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沙漠,奔向苍茫大海,不愧是中国甚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罕见奇迹。
    关于长城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少,我们来看看下面一首诗。
登万里长城
    秦时楼堞汉家营,匹马高秋抚旧城。
      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
      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
      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
      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
      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
      百万空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这只是我们后人的感觉。
    当时的秦人,我们的祖先可没有这种感觉。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历时四年,动用了近百万的劳力来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那个时代没有任何可减轻劳动负荷的机械装备,工作环境又是处于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就算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也绝非易事,在当时的条件下其艰难程度可以想象。付出的代价也可想而知。肯定有不知多少的人埋骨在长城下面。多少人是伴着血、汗、苦痛、屈辱在建造这注定要流芳百世的伟大工程。
从下面的文字中去体会吧。
 “秦始皇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孟姜女的故事已经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祝"并驾齐驱的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第二件事修宫殿。
   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宫殿,而在统一六国期间,更是大兴土木,每灭一国,便要将该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附近仿造一遍,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整个关中地区,自渭河以北,雍门以东,直到泾河一带全部都是宫殿群。
  统一之后,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每年动用民工七十多万人。虽然有人辩称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万这个数量相比于当时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来说,这个比例也是很惊人的。朝宫可以容纳十万人,在里面运送酒菜要用车和马才行,仅一个前殿的面积就达到了东西长693米,南北宽116米,台基高达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万人。
除此之外,还有兴乐宫、梁山宫等等。
第三件事修墓。
  骊山墓从秦王登基起即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万人修建。现在留存的墓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
第四件事为求长生不老之药,
派方士徐巿(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第五件事享用美女
有宫殿就要有美女,在灭六国时,就把所有各国的美女都掳掠来放在所建造的宫殿之中。宫女总人数,据三辅旧事记载: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
再来看看我们的“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汉武帝。
至今都有人对汉武帝崇拜的五体投地。把他与西方的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相提并论。
汉武帝的“武功”是怎么也绕不过的。
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
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以秦帝国的版图之辽阔,不过是汉武帝时代版图的二分之一。
即位第八年(元光二年,前133),汉武帝第一次运筹帷幄征战匈奴,马邑之战失利。但是,短暂的失利,丝毫不能影响24岁天子的征战豪情,反而促使汉武帝破釜沉舟,毅然抛弃汉王朝施行近七十年的和亲国策,全力出击匈奴!
此后汉武帝对匈奴连续用兵44年,如此大事武功,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与此同时,汉武帝又剑指东方、南方、东南方、东北方,使汉朝的势力到达今天西方的中亚,西南的云贵川,东北的黑吉辽,南方的海南与福建,勾勒出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
  可是,对于将士、对于不堪重负的百姓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什么值得高兴的事。
看看司马光的评述。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班固绝口不提汉武帝的武功。
汉武帝不只对外厉害,队内也很在行。
方法就是“酷吏政治”。
据汉书记载,整个汉代446年。汉武帝统治了54年。史书上有姓名和事例记载的酷吏,汉武帝统治的54年间所占的比例占整个汉王朝446年里面的百分之七十还稍微多一点,
   有一个人叫公孙贺,战功赫赫,汉武帝看中了他,下了一道旨,任命他为丞相,公孙贺接到这个圣旨在汉武帝上朝的时候流着眼泪、磕头,求汉武帝,说我无德无才、我绝不敢接受这个。为什么呢?他前面的三任丞相,每任丞相平均任职不过一年半,全给杀掉了!他说:“我绝不能当。”汉武帝说:“你不当也要当,你是个人才。”结果他在皇帝面前“长跪不起”,最后汉武帝逼着他做丞相。结果他家里人扶着他回去,他一路走一路哭仰天长啸说:“完了,完了,死期不远了”!
   汉武帝可以说是“嗜杀如命”。
看下面一段话,汉武帝说的话。
    “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 “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唐太宗李世民应该是负面评价较少的。  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强盛的时代之一
   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参与史官所写的起居注当中。这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朝政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但唐太宗这个名君却犯了一个颇大的历史错误,影响干预了史官的公正性。
    贞观二十年(646年),辽东战役回来时,唐太宗得病,此后一直调养,由此开始服用方士提炼的金石丹药。先前唐太宗还曾经嘲笑秦皇汉武迷恋方术和寻求丹药,现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进去了。
   再看看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
     一日,禁军太将石守信等奉召来到后花园,太祖设宴相待。酒过三巡,太祖故作愁眉不展状,开口说道:“我不是靠你们出力,到不了这个地步,但做皇帝太艰难了,实在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晚上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忙问其故,太祖就说:“这不难知道,谁不想做皇帝呢?”石守信等一听,惊恐万状,纷纷表白道:“陛下何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不然!”太祖断然说道,“你们虽无异心,然而倘若你们部下希求富贵,一旦以黄袍加你之身,你虽然不想做皇帝,能办到吗?”众将一听,都吓得离席叩头,请求太祖指示一条“可生之途”。太祖才表明了自己的真正意思:“人生如白驹过隙,求富贵者,不过想多积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免遭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出守地方,方多买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再同你们结为婚姻之家,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不很好吗?”众将明白了太祖的意思,一齐下拜说道:“陛下关心臣等,真可谓生死而肉骨啊!”第二天都称病职。太祖大喜,安排他们到地方做节度使。赵匡胤几杯美酒,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大将专军权的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成为千古佳话。
《雍正皇帝》的电视剧在播放的时候,收视率很高,轰动异常。有个皇帝还是不错的。
康熙在位61年,他制造的著名的文字狱有两起。而雍正在位仅13年,他制造的文字狱大案就有5次。如吕留良案、汪景棋案、查嗣庭案、陆生楠案、谢济世案。案犯所著书,一律被罚没,被禁毁,不得再版,不得翻印,亦不得私藏。案犯不是被处死,便是被流放,还祸及家族。查嗣庭在判刑前就已痪死狱中,仍然被鞭尸枭首,死也不放过的。   
    雍正说钱名世他“死不足蔽其辜”,可雍正竟然没将他处死,亦未让他坐牢流放,而是用了一种让钱名世“虽腼颜而生,更甚于正法而死”的别出心裁的方式来处置他,即在将他“褫职递归”时,“赐以匾额”,“且亲书‘名教罪人’四字,令悬其门,以昭鉴戒。”但更别出心裁还是雍正“复命在京大小员工,由科制出身者,咸为歌诗以刺其恶。”亦即雍正让凡是科举出身的上自大学士、尚书下至给事中、员外等大小官员,统统写诗对钱名世大批判。  
     历史上喜欢杀人的皇帝不少。
中国历史占第一个喜欢杀人的暴君首推秦始皇了。他在平定六国、建立帝业的过程中,常常以得胜之师残酷屠杀六国的军民。天下统一、做了始皇帝后,又以全国人民为假想敌,制订了严密残酷的法令,时时防范与严厉镇压人民的一切“不轨”行动。甚至百姓们仅仅是被怀疑在内心里有不满思想,所谓“腹诽”便要“弃市” ――拉到大街上去杀头。他对知识分子的血腥屠杀――“焚书坑儒”,更将他永远地钉在了“暴君”的耻辱柱上,留下了千古骂名。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据《明史•文苑传》记载,其杀害知识分子之多为历代罕见。当时著名的诗人高启被朱腰斩;与高启并称“四杰”的杨基被迫害死于徙流的工场,张羽在岭南投水自杀,黎贲下狱瘐死;与高启并称“十才子”的谢隶被杀;此外还有著名的文人苏伯衡、傅恕、王彝、张孟兼、杜寅被杀,王蒙、王洪瘐死,戴良自杀,等等。历史学家徐一夔在给朱元璋的贺表中,因有“光天之下”与“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之句,朱元璋便疑心徐有意讥讽自己出身微贱、作过和尚,“则”字近“贼”等,要杀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15:36:36
制订《大明律》,规定凡敢于“谋反”者,不分主从,一律凌迟处死,并株连亲属,凡年满16岁的都要处斩。“胡惟庸案”是他杀戮功臣的开端,前后株连杀戮了约3万人。后来他又以“谋反”罪处死大将军蓝玉,死者有13族,达1.5万多人。其他如身冒百死、战功赫赫的大将傅友德,曾被朱元璋誉为“忠贤集于一身”的太子之师宋濂、朱的儿女亲家、位列百官之长的李善长等元老重臣,也都纷纷遭杀身或抄家之祸。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在位的约140年间,以望文生义、捕风捉影、任意罗织罪状等手段,连续制造了多起迫害与屠杀知识分子及其家属、族人的文字狱如庄延、戴名世《南山集》、汪景祺《西征随笔》、查嗣庭“维民所止”、吕留良、胡中藻《坚磨生诗抄》等等,每一案都是杀人如麻,株及妻子儿女,而且连已死的人都要开棺戮尸,对死人也要屠杀一次。真是“杀人如草不闻声”啊!  
   刘邦做了皇帝后,感到这些“功高震主”的部属对他的兵是个威胁,立即在其妻吕后的协助下,制造种种借口,血腥屠杀这些元老重臣。他首先向功盖世、谋略超群的韩信开刀,以查无实据的“谋反” 罪名突将韩逮捕,后贬为滩阴侯,不久让吕后出面将韩斩首,并夷三族;接着,刘邦又用相同的手段,把梁王彭越杀害剁成肉酱,夷三族;然后又将淮南王英布等异相继诛灭,甚至杀死了有恩于他的丁公;最后连与他最亲近的开国元勋樊哙与萧何也几乎惨遭毒手。   
    武则天当权前后,皇室骨肉间互相杀戮成为常事,在她成为高宗皇后前,为了在高宗面前诬陷政敌,竟亲手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她当政后,又连续害死了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唐玄宗李隆基一天间杀死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
南北朝时石虎为了篡位,把做皇帝的哥哥三弘杀了,连嫂嫂、侄儿全杀光。做了皇帝后,杀人如麻,后来因家庭小事,又残忍地杀死自己的亲子石宣,同时还把石宣的妻子和9岁的儿子一起杀死。  
    北齐文宣帝高洋立子高殷为皇太子,因高殷愚弱,诸叔强悍,高洋为除后患,竟以莫须有罪名活活烧死他的亲弟高浚、高涣。及高洋暴病垂危,预料到他儿子皇位终将为诸弟所夺,便哀求长弟高演,说:“夺但夺,慎勿杀也。”但后来高殷即皇帝位后不久,仍被高演废杀。高演在策划阴谋时,曾联络其弟高湛,并许诺:“事成以尔为皇太弟。”及即位,高演却立其子高百年为皇太子。直到高演临死,深知高百年非高湛对手,只得传位于高湛,并恳求高湛善待其子。但高湛做了皇帝后,却仍将高百年杀死。
   皇帝当然也喜欢美女。“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丽”很正常。然而好像还是不够。
卫宣公为人淫纵不检,作公子的时候就与其父卫庄公的妾夷姜私通,生下长子公子急,寄养于民间。登基后因原配邢妃不受宠,就立了公子急为嗣子。公子急十六岁时,聘了齐僖公的女儿宣姜为妻,卫宣公因为听说宣姜美貌,就自己迎娶了宣姜。
金废帝海陵王完颜亮生性狂放,贪嗜女色,曾有“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之言。被他收入深宫而“妻之”的,竟有他的弟媳、小姨子、堂姐妹,更有甚者,连叔母、舅母都不能幸免。
汉成帝的皇后很有名,大家可能都知道,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赵飞燕,赵飞燕还有一个妹妹,叫赵合德,汉成帝专宠赵氏姐妹。成帝自甘堕落,迷恋酒色,不理朝政,为了将淫欲进行到底,他过量服用春药,做了风流之鬼,享年45岁。
历史上喜欢嫖女人的皇帝不少,如唐宪宗李享,对青楼女独有情钟,宋徽宗对当时名妓李师师十分爱怜,明武宗也经常带着手下到宫外乱搞。清朝的同治皇帝载淳最后把自己的命也搞掉。
载淳常常与太监周道英夜出宫门,到南城一带娼妓出没的地方寻乐,在窑姐身上寻求安慰,往往嫖到天亮才悄悄回宫,最后染上了性病,下体生疮化脓,俗称花柳病。
元末政权不稳,但顺帝在宫里是一样恣情酒色,并不曾想如何维系元朝政权。他召入良家女子供自己“实习”,日日在宫中淫戏作乐。后来出现了一个糟糕的、史上闻所未闻的“规矩”:凡是境内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不论美丑高矮都要先给僧人睡一下,叫做“开红”,等僧人玩够了,才许回家完婚。
   还有一些喜欢吃喝的,玩的,打猎的,为自己立牌坊的等等,只是小事。
  至于一些喜欢做点木活、画画、写字,更是好事。
    上面说的都是大人物,手中有大权力的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多多少少有点权力的人,表现也基本差不多。从丞相、知府直到衙役。只是由于权力有限,程度不同而已。另外有一点就是他们得当心自己成为更大权力的牺牲品。如此而已。
    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人哭着要权力,为什么有些人六亲可以不认,然而就认权力,为什么许多人至死都不愿意放弃权力。
小时候看《西游记》,对里面的法宝是羡慕得不得了,日思夜想,要是有一个就好了。
权力就是那个法宝,就像观音手里的那个“小瓶”。
   权力是个好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15:37:25
现实中的权力
权力这个东西实际是很简单的东西,尽管我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琢磨才明白这一点。从诞生起,实质都一样,后面我会说。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如此。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表现有了点变化。有些“节目”没有了,增加了新“节目”,有些节目只是稍微变了变脸,当然还有许多是保留“节目”,从未变过。我们来看看。
第一收费征税。这个自古都有。深层意义暂且不谈。
看看现有的税种吧。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烟叶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关税、船舶吨税、农业税等。
历史上可能还存在其他的税,有些税已经取消,或者将要取消,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增加一些税。有一点是肯定的,税是要收的。古已如此,今亦如此。
我们来看看近几年的税收数据。
2001 年全国税收收入共完成15157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比 2000年增长19.7%,增收2496亿元。
2002全国税收收入突破17000亿元,全年共完成17004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比上年增长12.1%。
2003年12月31日,2003年全国税收收入共完成 20450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比上年增加3446亿元,增长20.3 %
2004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25718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比上年增长25.7%,增收5256亿元。
2005年全国税收收入达到30866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比上年增长20%。
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继续稳定较快增长,共入库37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增收6770亿元。
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49442.73亿元(不含关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比上年增收11806亿元,增长31.4%。
2008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4219.62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上年回落14.9个百分点。
人民交税,国家、政府收税。皇粮国税嘛,天经地义。
收费我就不说了。看看乱收费的新闻,无处不在的收费站,就略知一二。
可以收,当然也可以不收。
   2004年开始,取消牧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实行取消农业税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对种粮农户实行直接补贴、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户实行良种补贴和对购买大型农机具户的农户给予补贴;吉林、黑龙江8个省份全部或部分免征了农业税,河北等11个粮食主产省区降低农业税税率三个百分点,其它地方降低农业税税率一个百分点。
  2005年上半年,中国22个省免征农业税;2005年年底28个省区市及河北、山东、云南三省的210个县(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50多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税所占比例已大幅下降。1950年,农业税占当时财政收入的39%,可以说是财政的重要支柱。1979年,这一比例降至5.5%。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免征除烟叶税外的农业特产税,同时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农业税占各项税收的比例进一步降至1%。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小时候,笔者每年夏天都要送“中粮”。也看到过干部到村民家里催缴粮,收各种费用。也听说过许多干部与群众围绕着个事发生的故事。看来,这种事情至少在一定时期里不会再发生了。
媒体当然好好的宣传了一番,内容我就不讲了。
笔者倒是认为收不收税,无所谓绝对的对与错。收不见得不好,不收也不见得好。深层逻辑我就不讲了。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收与不收好像都不是农民说了算。
收了这么多税,政府有钱了,肯定的做点事,把钱花掉。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08年中央财政支出安排为34831.72亿元。
5625亿元:突出加强农业基础;
1561.76亿元:保障优先发展教育;
831.58亿元:大力支持深化卫生体制改革;
2761.61亿元:编织社会保障安全网;
417.6亿元:促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
253.05亿元:支持文体与传媒事业;
555.2亿元:支持抗冰救灾和恢复重建;
8467.02亿元:财力转移力促区域发展协调;
再看看2009年的数据。
项    目        2009年预算数(亿元)
一般公共服务        1313.61
外交        268.93
国防        4728.67
公共安全        1161.31
教育        1980.62
科学技术        1461.03
文化体育与传媒        279.75
社会保障和就业        3350.69
保障性安居工程        493.01
医疗卫生        1180.56
环境保护        1236.62
城乡社区事务        3.95
农林水事务        3446.59
交通运输        1887.20
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        757.50
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        1780.45
金融事务        315.58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        970.00
国债付息支出        1371.85
预备费        400.00
其他支出        1688.39
对地方税收返还        4934.19
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        8854.50
中央财政支出合计        43865.00
这只是中央的,地方政府一样有税收,有收入,也要花掉的。
当然,这些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搞不太明白,看不太懂。
实际很简单,一个国家跟一个家庭一样,柴米油盐都要花钱的。
公务员的工资要付吧。
办公大楼要建吧。
办公设备要买吧。
办事要用车,车要买吧,油要买吧。
开会要钱吧。
领导国内国外考察要钱吧。
接待客人要花钱吧。
修路要钱吧。
各种基础建设要钱吧。
各种公益事业要花钱吧。
国有企业投资要钱吧。等等。
从这些来看,国家是肯定要收税的。
再看看现在正议论纷纷的各项改革吧。
先说说最近高等教育改革。
目的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等教育体制。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4年国务院又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加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使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1996年,原国家教委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到本世纪末,要使省区内高等学校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合理,全国高等学校数进一步减少,推动有条件的高校进行实体合并。同时提出,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当发展民办高校。
将高等学校按层次分为研究型大学、省部级重点大学、一般本科院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五个层次,将研究型大学、省部级重点大学作为“211 ”工程进行重点建设;通过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共建”、中央部委所属大学划转隶属关系、高校之间实行实质性合并、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大学改制为职业技术学院等方式,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
1999年5月, 大部分中央部委属重点院校实现了与地方政府的共建,10所部委属重点大学划转教育部管理,在一般院校中,除铁道、邮电、石油、银行、航空航天等行业性强的院校外,其他部委属院校大都划转省级政府管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15:37:54
合并院校116所,新建高校34所,增设职业技术学院39所,发展民办高校17所,普通高校从1080所减少到1053所。
我从自己的感受来说说教育改革。
第一个感觉,学费贵了。我读大学的时候每年学费800元,而且还有补贴、补助,基本是免费读的。第二年“并轨”了,很快就变到以千为单位,三五千不等。现在好像以万为单位了。这只是学费,其他的费用我就不说了。当然关于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的消息也多了。我上学的过程中也听到一件事,同班的两个同学,由于父母下岗,家里没钱,新学年两手空空返校,什么事都没有。甚至同班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么回事。
第二个感觉,大学生多了,研究生多了。我们那时候考上大学,是一件大事。一个村也许几年也出不了一个,大学生很骄傲的。不管是专科、一般本科、重点本科。实际看看数据就知道了。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 2008年有550万。2009年估计超过600万。我们那时候一年全国也就几十万。再看看研究生招生规模。1999年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9.22万人; 2000年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12.9万人;2001年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17万人;2002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20.26万人;2003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26.9万人;2004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32.63万人;2005年全国招收研究生36.48万人;2006年研究生教育招生40万人;2007全国招收研究生42.4万人;2008年,全国招收研究生44.8万人; 2009年,全国招收研究生47.5万人。跟原来的大学生规模差不多了。
现在到大学校园走一走,有一种感觉就是人真的多,尤其是早上与下午。记得我们原来上学的时候,校园很安静的。甚至吃饭,由于开餐的时间延续很长,感觉不是很多人。
第三个感觉校园漂亮多了。这一点在我们离校的时候已经可以感觉得到。到处都在开工建筑,可是我们是无法享受了。
大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洗澡。我所在的学校有一万多人,可是澡堂呢,很小。我没有统计过,总共的水龙头加起来应该不超过60个,而且一半几乎是坏的。从进学校到离校,有些水龙头从来没有好过。于是洗澡成了生活中的大事。要一下午的时间。排队占据绝大部分时间。有很多现在想来很有意思的事。一个水龙头下十来个光溜溜的人排队,一个一个来,有些人边排队,没事干,无意识的一边在身上搓,很好笑。大池里就更是壮观。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你想坐下去,有点困难。我们自也有办法,不洗还不行吗?我们一般两个星期洗澡一次。当然也有人洗冷水,但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干的。
现在的大学条件可是不能同日而语了。
第四个感觉找工作难了,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人多了。我们几乎不存在这个问题。虽然也开始通过人才市场找工作,没有找到工作的极少,一般是不愿意找,或者希望找更好的,也不着急。至于找不到工作采取极端行为的好像没有听说过,尽管大学中也听到过几例极端行为的消息。
深层的变化,笔者不是那个圈子里的人,就不得而知了。
再看看医疗改革、住房改革。好像都有一个特征,都涨价了。
郎咸平说过一句话:房改之后住不起房、医改之后看不起病、教改之后上不起学。好像有点道理。
再看看我们社会中那些有“权力”的人。
陈良宇官至上海市委书记,位列中央政治局委员级别,身居如此高位,却动起了老百姓社保金的“别样心思”:他违规动用了10亿元的社保金,并在项目审批、土地规划、职务升迁等方面大肆为他人牟利。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成克杰四年里受贿4000多万元、日均敛财近3万元——这是惊人的受贿记录。他与情妇李平联手,上演了一幕幕疯狂的钱权交易“二人转”。由于成克杰在位时“一手遮天”,此案还牵连出十余名厅级高官,贪官几可以“窝”论处,震惊全国,被称为“广西现象”。
  曾锦春,在郴州,作为与煤矿行业完全无关的市纪委书记,曾锦春的绰号却是“曾矿长”——他独揽了全市矿权的审批。他的总家产高达6000多万元,这些钱财来自为行贿的私营矿主办理采矿证、争夺矿山资源,助违法人员甚至黑帮头目干预司法等等。曾锦春手中的王牌是纪委的“两规”权。在郴州,不论你是否党员、干部,一旦得罪了曾,很可能就有“两规”之虞。曾锦春曾被上级调查过三次,最后都不了了之,人称“三不倒书记”。
李真,从“政治暴发户”到“经济暴发户”,仅用了7年的时间。他的“能耐”在于,在当河北省委主要领导的秘书时狐假虎威,大肆伸手敛财,被称为“河北第一秘书”。
丛福奎,一位手握重权的河北省副省长,摇身一变成了求神拜佛的“老佛爷”,演绎出了一套全新的腐败版本。丛福奎不仅在佛教界有师父、有法号,供养起寺庙来更是一掷千金,甚至在被两规后仍大谈佛法,俨然一名虔诚的佛教弟子。然而,信佛对于丛福奎来说除了寄望个人命运外,还有更重要的利用价值,就是借佛敛财、倚佛洗钱。利用这种方式,千万余元的“善款” 就这样从私企老板的口袋流向了丛福奎的荷包。
余振东,涉案金额高达40亿!余振东创下了贪官涉案金额之最。时任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行长的余振东通过购买房地产,炒卖外汇,赌场挥霍等,将大部分资金转移海外,自己也随即仓惶出逃,以为至此万事大吉。
  褚时健改革开放的第二年,褚时健担任了玉溪卷烟厂的厂长,从此踏上了他人生的辉煌期,18年间他为国家贡献的利税至少有1400亿,但其个人总收入为80万元。巨大的失衡下,他悄悄向国家伸了手,在59岁这个特殊的时候带着无期徒刑的判决离开。
徐其耀这位江苏省原建设厅厅长不仅“贪绩”卓著,而且在其桃色履历表上还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徐其耀被批准逮捕后,有关部门在他随身携带的包里搜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居然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100多个情妇的名字!为博红颜一笑,他一次就收受他人巨额贿赂2000多万元。
马向东,据说他在澳门赌博的豪爽令港澳“赌神”都黯然失色——他在两年半时间内去澳门狂赌17次,4次登上澳门赌船“东方公主号”去公海赌博,曾3天输掉上千万元。但凡招商引资,他必定是走一路赌一路,就连1997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他也多次溜到香港、澳门进行豪赌。
王怀忠,安徽省原副省长,是公然索取巨额贿赂的典型。大部分腐败分子是因为抵御不住诱惑而收礼、受贿,而王怀忠不仅先后16次非法收受贿赂达人民币230余万元,还4次主动寻找“糖弹”吞吃,成为利用权力去“拦路抢劫”的“江洋大盗”。最为嚣张的是,当王怀忠得知中纪委专案组进驻安徽、即将对他展开调查后,他竟筹资200万元,放言以此“摆平” 中纪委,其性质之恶劣堪称空前。
这个是不用我多说,再简单不过了。以上人物只是典型而已。
   下面我们看看权力人物的办公环境。
下面是一些比较突出的,由于笔者出去旅游的机会比较少,未曾亲眼目睹,只是从网上看了看,真的很气派。
安徽阜阳市花费3000万元建造政府办公楼。
浏阳市行政中心主楼,据说耗资三亿。
江津市几江街道办事处办公大楼被网友称为“国内第一豪华街道办事处”。
山西忻州煤矿安监局的办公楼,据说仅有10个工作人员。
贫困村、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徐洞村耗资400多万元兴建6层办公楼。
重庆市万州区天城交通局仅有12名职工却拥有7000平方米的“欧式”办公楼。
重庆市忠县黄金镇政府修建的像宫殿一样的办公楼。
实际,留一点心不难发现这个现象。笔者到过不少城市,发现许多政府机关办公楼建得非常宏伟、漂亮、有气势。一般都是所在城市中一道很好的风景。另外好像有些国有企业的办公楼也建的非常不错。笔者原来所在的单位的办公楼就很漂亮。应该有一二十层吧。我们是建设施工单位,本来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