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445 7
2009-12-04
据新华社济南12月3日电:从山东省政府获悉,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985万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依据《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规划》明确了黄河三角洲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4 21:57:09
黄河三角洲:探索开发新模式 领航高效生态经济

    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08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已超过15%。预计到2015年,这一地区将突破9300亿元。

    “黄河三角洲开发,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突出高效生态经济主题,在发挥比较优势上加大力度,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走在前列,在改善提升生态环境上树立典范,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开拓创新,实现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探索大河三角洲开发新模式。”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说。

    一直备受关注

    多年酝酿期盼终破茧

    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结合部,与天津滨海新区最近距离仅80公里,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西可连接广阔中西部腹地,向南可通达长江三角洲北翼,向东出海与东北亚各国邻近,还是山东省对接滨海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前沿和枢纽地带。

    长期以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并做出重要批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黄河三角洲开发就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更是连续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纲要。

    最近几年,山东省委、省政府适时启动新一轮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将其作为山东全省重大发展战略的建设重点。2008年省政府编制《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并出台《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建设的支持力度。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实地调研,在山东省《规划》建议稿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经多方征求意见并多次修改完善,10月,国家发改委将编制完成的《规划》(送审稿)报国务院,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57:25
处于产业北移中间带

    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

    “黄河三角洲资源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介绍,区域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人均未利用地0.81亩,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高45%,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在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调控政策、投资项目与建设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东部沿海及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梯次转移的趋势明显。黄河三角洲地区处于产业北移的中间地带,拥有大量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和荒草地,面临着主动接受辐射、集聚生产要素的战略机遇。”

    冬日赴东营、滨州等地采访,记者真切感受到:随着瓶颈制约的逐步突破,黄河三角洲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滨州北部沿海地带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等条件束缚,长期以来发展缓慢。滨州市适时启动沿海生态科技产业开发带的开发建设,建起一条总长210公里的防潮大堤。防潮大堤不仅成为一条保证几千平方公里土地免受海潮侵袭的“长城”,而且使滨州新增土地63万亩,保护滩涂开发100多万亩。此外,滨州被交通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滨博高速、滨大高速及荣乌、津汕高速公路滨州段、滨博高速公路黄河大桥、惠青黄河大桥、滨州公铁黄河大桥等构筑起了便捷的陆路交通网,实现了由交通末梢城市向国家级交通主枢纽城市的跨越。

    “规划建设区域性大港和铁路、高速公路,将为黄河三角洲开发提供支撑保障;加快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扩大直接利用海水和海水淡化规模,将有效缓解水资源制约。大规模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基础和条件日益成熟。”费云良说,山东省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于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57:58
后发优势明显

    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胜利油田的所在地,东营市是胜利油田的主产区。如何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东营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洪军说,“东营布局4个产业区,探索出一条高效生态的发展模式。其中,232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建成环渤海区域重要的高效生态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和能源供给基地;210平方公里的高端产业区建设黄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承载区;428平方公里的生态高效农业区培育以黄河口大闸蟹和海参为代表的特优水产品;246平方公里的生态旅游区建成八方来宾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而在滨州,依托临海资源,着力切入盐化工、涉海装备制造、生态能源等产业链高端环节,精心运作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渔业,倾力构筑高附加值产业体系。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则培植壮大海洋装备制造、石化、绿色能源、临港物流、生态海洋化工五大蓝色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为黄河三角洲打造一个沿海增长极。

    “有这些地区的先期探索,有国家政策支持,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将更加注重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为同类城市发展积累经验。”费云良说。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后发优势突出。通过加快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开发,优化提升,有条件发展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增长区域,为促进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加速环渤海地区振兴与崛起发挥重要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58:34
潜力巨大但生态脆弱

    探索大河三角洲开发新模式

    在黄河三角洲开发潜力巨大的背后,是脆弱的生态。这里许多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淡水资源匮乏。这要求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只能走一条“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新路,要在这片中国最年轻的大河三角洲上探索开发新模式。

    从此次批复的规划来看,国家赋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山东,对接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一体化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而为实现这样的目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将分两步走:

    第一步,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第二步,到2020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59:02
中国区域经济版图逐步成型

  据新华网济南12月3日电: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今年批复的第8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专家表示,加上之前出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我国区域经济版图已形成东、中、西部并行、东部沿海地区较为集中的新区域经济版图。按照《规划》,黄河三角洲将成为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区域,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广杰说,国务院批复《规划》,不仅实现了山东省没有区域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历史性突破,对完善我国沿海布局和区域经济版图也有重要意义。

  从我国沿海发达区域来看,黄河三角洲还不是一个实力雄厚的经济区域,经济总量与青岛市相当,但除去以胜利油田为龙头的石化产业和以滨州魏桥集团为代表的纺织产业外,其余产业大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规模以上产值项目少、产业链不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认为:“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相比,黄河三角洲面临发展与转型的巨大压力,要在生态和发展两方面协调发展,找出一条发展和保护双赢的道路。国务院批复《规划》,为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等7个规划。今年批复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出台速度前所未有。

  李文华说,一个地区和周围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说交通、人居环境等,如果只从很小单位来规划,难免有很多局限性,强化以区域为单位的综合开发,打破传统的行政划分,集中力量推动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李广杰说,国家通过发挥区域优势,促进特色板块崛起。今年8个区域发展规划各有特色,如辽宁沿海经济带起到拉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作用,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江苏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缩小苏南苏北发展差距。他说:“国家已经正在推动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上近年出台的区域发展规划,我国已经形成东、中、西部并行,东部沿海地区较为集中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九大区域一年划定 规划获批数量超前4年总和  

  从2009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开始,今年获批的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数量超过前4年总和,范围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区。中国沿海已形成了“三大五小”(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与辽宁沿海、山东半岛、江苏沿海、海峡西岸、北部湾)开发格局,中西部地区也在奋起直追。

  其实,从沿海区域规划的“见缝插针”,到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的各个突破,每一个区域经济规划的出台,都不只是单个区域的“独奏”,只有各地携手并进,方能担起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任。而一系列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也许就是国家顺势打出的“区域振兴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