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三个月期央票(700亿元)和91天正回购(300亿元),共回笼资金1000亿元。正如市场所预期的那样,本周央行连续第八次实现净回笼,金额为220亿元。自国庆长假以来,央行已累计净回笼资金达到6870亿元。 但透过净回笼的表象,并不能得出央行有收紧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结论。多位银行间市场资深人士指出,对冲外汇占款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首要目标。12月3日,一家上市银行债券研究员直言,预计未来公开市场操作都将以净回笼为主。 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充裕的流动性将能支撑明年的信贷投放。一家上市银行管理层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虽然按照现在的口径,明年的人民币信贷增量不超过7万亿,但实际执行情况可能不会低于7万亿元,而且考虑到今年信贷增量中仍有2万-3万亿元放在银行账上,这部分资金释放出来后,明年的信贷增量与今年基本相当。 不过,年内信贷新增空间已非常有限。某股份制银行资金部人士直言,该行今年末要将信贷规模控制在10月底的水平,其他银行可能也有类似情形。市场普遍认为,今年的人民币信贷增量目标是9.7万亿元,11、12月份尚有约8000亿元的空间。 下一步,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安排上,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皓宇告诉记者,从10月份以来的央票发行期限结构可见,短期内央行没有提高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的意愿,表明货币政策的价格型工具推出时机至少要等到明年一季度后。 同时,多位银行人士直言,短期内央行可能也不会动用准备金率工具,尤其在明年1月份之前。但这需要视外资流入的情况而定。 8周净回笼:对冲外汇占款 虽然上周净回笼规模仅为20亿元,但市场依然预期净回笼将在本周继续。 本周,央票到期950亿元,正回购到期400亿元,共1350亿元,而央行通过央票和正回购共回笼1570亿元,投放与到期相抵,净回笼220亿元。 国庆长假前一周,为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足,央行向市场净投放资金1000亿元。但长假之后,央行公开操作进入净回笼格局,10月12日至16日,当周净回笼资金为730亿元,此后五周的净回笼规模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分别为1600、1300亿、1230亿、810亿、930亿元。 11月23日以来的两周,净回笼规模回落,分别为20亿元和220亿元。8周以来,央行累计净回笼资金6870亿元。 “但大家有个误解,实际上流动性收紧与否,与公开市场的回笼量,两者之间是没有关系的。”王皓宇告诉本报记者。他指出,流动性紧与否,取决于银行间资金到底有多少;尽管公开市场操作是净回笼,但并不代表央行抽紧资金,目前银行间资金面非常宽裕。 原因之一是外汇占款增加较多。今年10月末,外汇占款余额为187660.04亿元,较9月末增加2285.58亿元,成为今年除5月、9月外的第三大单月增量。而10月份净回笼规模达3660亿元,超过当月外汇占款的增量,应可理解为是对9月份外汇占款猛增的回笼。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外汇占款猛增4067.7亿元,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资金为2790亿元,两者相加,9月份共有6857.7亿元资金进入银行体系,令市场流动性非常宽裕。而10月份以来,央行连续8周净回笼资金6870亿元,基本与之相当。 前述股份制银行资金部人士称,现在的思路很清楚,公开市场操作的核心是对冲外汇占款。至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收紧流动性,这几乎不太可能。因为综合各方的信息,明年的信贷增量还会在七八万亿元。 原因之二是年底的财政存款下拨,也会带来银行资金面宽裕。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表示,从理论上讲,财政存款的减少有货币扩张的作用。 历史上看,2007年12月份,财政存款一改11月份增加503亿元的态势,大幅减少6291亿元。2008年11、12月份,财政存款分别减少1403和10403亿元。王皓宇认为,这一态势将在今年年底续写。 货币政策风向标:热钱是否异动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人士预测,在明年3月份之前,央行不会动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敏感时刻,不会触动这根弦”。 而本报记者注意到,10月份以来,央票发行的期限结构以3个月的为主,该期限央票的发行规模一般是一年期央票的3倍以上,如本周3个月央票发行规模为700亿元,而一年期央票仅为120亿元。 王皓宇指出,这是一个市场博弈的结果。他指出,市场并不接受目前一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希望可以有所提高,但“央行短期内可能并不愿意提高,于是减少一年期央票的发行力度,增加3个月的央票”。 同时,王皓宇认为,这也向市场传达一个正面信息,央行并不愿意上调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也就意味着不会加息;“确实外部压力很大,上调利率会吸引更多的热钱”。 “发行3个月的央票,与一年期需求不旺有一定关系,央行连续回笼是市场基本一致的预期,而且预计未来公开市场都将以净回笼为主。”前述上市银行债券研究员告诉记者,“观察央行的政策取向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汇率的走势,美元的走势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王皓宇指出,明年上半年,央行可能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前提是明年信贷投放量很大,而央票发行情况又不佳;而且还要看外汇占款的情况。一位金融监管专家也表示,动用准备金率工具的时机,与外资流入情况密切相关。 “出口恢复是逐步的,所以,明年上半年不会出现贸易顺差、FDI大幅增长的态势,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基本可以对冲由此产生的外汇占款,但热钱是一个不可控因素。”12月3日,一位大行研究人士直言。 对于近两周净回笼量突然缩小,王皓宇分析,或许央行在观察,考虑用其他手段把“过剩的”流动性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