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中国珠三角的港口热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 
汤姆•米切尔 2009-11-30
上上周,“中远广州”轮停靠在了南沙港,庞大的船身长达350米,可以运载上万只标准箱(TEU)。该轮出现在珠江河口的这座深水港,象征着中国的“人定胜天”取得了又一胜利。
南沙港位于广东省会广州市以南70公里,于5年前启用。它是珠江三角洲众多集装箱港口之一,为珠三角这个中国主要制造业地区提供服务。
但南沙港若想供像“中远广州”轮这样的大型船舶停靠,就必须不断疏浚河道。船舶必须驶经一条35公里长的狭窄水道,才能到达南沙港的10个泊位。这条水道目前已挖至15.5米深。
根据计划,当泊位增加到16个时,水道深度将加深至17米。在中国,政府可以随心所欲地搞建设。
各市政府建设专用集装箱港口的热情,令中国各港口在应对经济低迷时所面临的挑战变得更为艰巨。
一名分析师表示:“许多(扩大吞吐能力的)决策都是在两到四年前做出的,那时,珠三角的形势一片大好。但后来基本上都陷入了困境。”
今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了约17%。深圳市的两个主要港口——盐田港和蛇口港——的吞吐量,则分别同比下降13%和24%。
总部位于伦敦的咨询公司GHK预计,今年珠三角港口的利用率可能会降至75%以下。中国另外两个主要港口系统——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东北部以天津为中心的渤海湾地区——也出现了同等水平的吞吐能力过剩。
只有南沙港还在增长,今年前三个季度增长了4.4%,但它的增长起点较低。南沙港位置更靠近珠三角西北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预计今年会吸引约200万只发往国外的集装箱。这些集装箱也可选择从深圳或香港装船发运。
广州港集团(Guangzhou Port Group)生产业务部部长杨维钧表示:“世界上最大的船舶都可以开进这里。”
“这有些疯狂,”一名行业分析师表示。他将南沙港的建设视为人类相对经济学常识的一次胜利。“(他们的)财务状况很糟糕。”
尽管吞吐能力过剩,行业高管们仍乐观地认为,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他们还表示,考虑到成本构成,中国港口业目前的形势仍处在可控范围之内。
港口运营商——迪拜世界港口公司(DP World)掌管亚太地区业务的Peter Wong表示:“好消息是,我的[航运公司]客户的发货量正在企稳。”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