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llqq 发表于 2018-6-11 15:19 
理论要联系实际,看看实际情况。生产厂家的一种产品需求变小了,厂家就减少生产这种产品的产量(例如: ...
哦呦,越说越离谱,要换劳动产品啦?产品是不能换的。
你的想法“这种只有一点点用的产品,在一个资源配置问题不存在阶级冲突的社会中,只会生产一点点,花费一点点劳动时间,从而平均到单个产品中只有一点点的劳动价值,从而只有一点点的价值。”(305楼)明显是错的。生产这种产品的总的劳动时间变少,是不会使生产单个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变少的(这等于说:总的劳动时间变少会自动加快单个产品的生产速度),这是明显荒谬的。你搞错了,忘了实际是生产的产品数量变少了。你搞反了。这种错误,笑死人了。
兜不转了,要换劳动产品啦?产品是不能换的。越搞越不像样了。
逻辑大混乱,无轨电车越开越远。
看看清楚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 “如果一种商品在社会生活中不那么需要了,被其他商品取代了,那么这个社会生产这种商品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不会变化吗?这个时候社会生产的生产率和平均劳动时间会不变吗?”。 看到定义中的“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里的“现有”两个字吗?
“被其他商品取代了”是很大的变化,不是现有了。
2. “只有毫无经济常识的人,才会这么说。当年社会上刚流行鸿运扇和VCD的时候,几十家的小厂生产,然后在大一点的品牌厂组装。今天这样的产品滞销,电商就美的、格力等二三家巨头用大型生产线生产,然后是上千家半手工的小厂生产其他品牌或者贴牌。可以说,即使生产技术毫无改变,电扇这种商品的正常生产条件和必要劳动时间,几乎随时都在随着社会必要的变化而变化。”
生产技术不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不会改变的。这是常识。也是和马克思的定义一致的。
3. “ 什么叫正常的生产条件?是美的的大型全自动生产线是正常的生产条件,还是小企业的半自动手工加工算正常的生产条件?还是他们之间的一种综合折中?”
仔细看看《资本论》第一节,”例如,在英国采用蒸汽织布机以后,把一定量的纱织成布所需要的劳动可能比过去少一半。实际上,英国的手工织布工人把纱织成布仍旧要用以前那样多的劳动时间,但这时他一小时的个人劳动的产品只代表半小时的社会劳动,因此价值也降到了它以前的一半。”我已经在283楼讲过一次了,还要瞎说?
4. “还是那句话:你把全社会的经济整体想象成一个“鲁滨逊”,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劳动力,所有的资源都是他整体支配,然后他要对有限的资源和各种熟练程度的劳动时间进行生产分配。你说他会怎么分配资源和劳动力?怎样决定一台电扇换多少台电视机?” 。
见上面的讨论,就是“鲁滨逊”也救不了你。
5. “你这么想你不就懂得劳动价值论了吗?现实中的价格现象和劳动价值论好像格格不入,有什么好奇怪吗?这就对了呀,就说明资本主义世界是个乾坤颠倒的幻界呀,到处都是“商品拜物教”和“市场的迷雾”,用古典政经学揭示的劳动价值论这面照妖镜一照,就显出原形了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理论要准确反映客观世界,而不是相反。是事实检验理论,不是理论检验事实。唯心论都搞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