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342 1
2009-12-06

说到教育,读者朋友可能感到熟悉了,但可能远非你想像的那么简单。

现在,教育的重要性可能全世界都已达成共识。历史、现实提供了许多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瞧,我们不也提出了科教兴国嘛。尽管,是不是这么做的或者是否在朝这个方向前进很值得怀疑。

然而笔者看来,全世界从古至今除了笔者没有一个人知道教育真正的意义,因此就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就像90年以前那场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懂得他们真正的含义一样。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件最重要的是事要做,这件事就是“让人受教育”。

那么教育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两个“人”。

1.  作为个体的“人”。

这一点有许多著名的人,像王蒙、南怀瑾好像就讲过,中国古代的教育虽然算是一种失败,但他强调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山阴金先生所著《格言联壁》有一句话用在这里最合适,那就是:“读书即未成功名,究竟人高品雅”。人除了知识、智慧也就是世人称之为才华之外,还有许多的东西,像品德、善良、同情心、情调、情感、情绪、情趣、胸襟、对美的感觉等等。看看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未成功名”的人,人高品雅吗?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所谓社会精英的人多少又人高品雅呢?笔者身边不乏许多高学历的、教育体制里的佼佼者、优胜者,但笔者感觉他们就像我们农村里面那些没有读过几天书的木匠一样,掌握了一项谋生的本领而已,只不过他们有着很高的收入、光鲜的外表、炫目的头衔、令人羡慕的工作,如此而已;有时甚至还不如,就像品德、善良。跟他们聊天,笔者几乎找不到心灵触动的感觉,只是一种应付、一种敷衍。所以就不可避免的孤独。倒是有时候跟父母聊天的时候,有意外的惊喜。倒不是父母聪明,而是他们顺着我的思路,给我说了许多他们亲身体验的例子。同时我有时因需要也向他们询问某些事,例如三年灾害、文革十年的事。

于是我总是用心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与现实中去寻找那些让自己“心灵触动”的东西,或是善良、或是无私、或是简单、或是执着、或是胸襟开阔、或是美、或是真正的智慧。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自我完善的过程,让所学的成为真正的自己的一部份,本身就是目的,不是手段;至于知识、智慧,那些才是手段,对一个人甚至于人类,因为她让我们得以安身立命。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后者重要得多,我们毕竟要生存,要过体面的生活;但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前者可就重要得多。知识、智慧给我们究竟带来了什么?

当你去这样接受教育的时候,你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

2.  作为世界的一部分的“人”。

作为世界的一份子,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世界就是一个“大秩序”,每一个人就是这个秩序系统里的一个“小原子”,微不足道,然而却意义非凡。每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了整个秩序的结构、变化。他们就像“蝴蝶效应”里的那只蝴蝶,微不足道,然而当他扇动翅膀时,飓风发生了,整个世界将会发生改变。

如何不让他扇动翅膀,或者正确的扇动翅膀呢?最重要的那就是让他形成正确的观念,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

教育最简单的讲就是让我们形成观念。

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做了多少呢?即使有是不是也是错的呢?

老师告诉我们:只有考上好的大学、读好的专业、找个好工作,才能有高收入,孝敬父母、让人尊敬、生活体面。

告诉过我们失败与成功是硬币的两面,告诉过我们还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吗,告诉过我们除了钱、衣锦还乡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东西吗?没有

告诉过我们成为正真的“人”比成为亿万富翁、高官厚禄、人上人更重要吗?没有。

告诉过我们要关注整个国家、整个世界,关注,关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吗?没有。

告诉过我们即使是一个所谓的“普通人”,也像一个国家的总统一样重要吗,一样影响整个世界吗,因此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吗?没有。

告诉过我们有些东西是无论如何也应该捍卫的吗,民主、自由、诚实、善良、法律、规则等等?没有。

告诉过我们有些事是无论如何也不该去做的吗,就像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欺骗他人?没有。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再说一点深奥的。

什么叫做国家,什么叫做爱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6 08:30:43
什么叫做自由?
人生的意义何在?
什么叫做党,什么叫做政府?
什么叫做法律,什么叫做道德?
什么叫做真理?
什么叫做真、善、美?
什么叫做竞争?
什么叫做爱?
我们肯定也说过,可是正确的有多少?
写到这有点怀念孔乙己、普希金了。
其次才是知识与智慧。
人类无论是与自然的关系、还是内部自己的关系,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解决他们需要知识、智慧。于是我们有了科技、理论、有了许多的大师、伟人、杰出人物。正是他们的努力,引导着我们人类的前进。我们还得继续努力。
然而笔者请读者朋友看看我们身边的世界、回顾一下历史,所谓的知识、智慧,所谓的伟人、英雄,给我们带了惊喜的同时,是不是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难,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还是。如果我们不改变“观念”的话。
最后就是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些棘手的问题恰恰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造成的。并没有太多深层的逻辑或原因。好的习惯让我们自己同时也让我们整个社会受益无穷。这个好多人也说过,但深度不够。
行为习惯实际就是一种秩序。坏习惯就是坏秩序,好习惯就是好秩序。要知道秩序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威力无穷。
随地吐痰。
不留心观察。
乱闯红灯。
乱扔垃圾。
撒谎。
以强欺弱。
大声喧哗。
不会排队。
太多了。这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一种“小恶”,然而遗祸无穷。
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件事:形成好的习惯。然而习惯不是那么容易形成的,所以我们需要教育。
看看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的作为怎样呢?
我们忘记了一些智慧的老人说的话。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由于不知道教育真正的含义,所以走上了歧途。
看看我们培养了什么“人才”?
胸襟里只有一个“我”,或者大一点,加上妻儿,再大一点,加上父母兄弟,基本上到顶了,朋友呢、邻居呢、同事呢、身边的陌生人呢,不要说世界了。笔者在下一个推论将要重点论述。
眼里只有名、利、权,有美、善良、同情、细腻的情感吗?
手段无所不用之极,有所顾忌、有所不为吗?撒谎欺骗、坑蒙拐骗、心黑手恨、践踏法律、无视规则、丧尽天良、装模作样、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破坏环境、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等等。
总是被别人看不起,自己人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写了一本书叫做《丑陋的中国人》。
总而言之,培养了一群“个人理性导致集体无理性”的忠实支持者,于是大家一起承受苦难、一起走向死亡。如此而已。
用一个故事结束这一节。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可惜,到今天我都还没有被教育。还好啦,自学成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