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金融工程(数量金融)与金融衍生品
2009-12-16 21:24:46
30# derekllgg

没反!
这正是让人产生错觉的一点.如果合约数量与实际需求数量匹配,那么价格下落,在合约上虽然体现浮亏,但结合现货价格的降低,东航的100$,除掉合约上的亏损,实际购买能力是提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13:55:28
31# bxllyl

呵呵,明白。原来我说的是单纯的衍生交易合约组合;你则从衍生产品同标的物一起考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14:12:00
是的:)
这就相当于买入一个"利率区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14:43:29
33# bxllyl
好,希望多多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15:24:48
贺俊翔 发表于 2009-12-16 18:09
多谢各位的激烈讨论,才算是比较清晰的了解了事件的情况。
现在看来某些媒体还真是混淆视听

截至2007年12月31日,根据签订的航油期权合约,集团需以每桶50美元至95美元的价格购买航油约798万桶,并以每桶43美元至115美元的价格出售航油约230万桶,此等合约将于2008年与2009年间到期。 ——2007年年报

“公司在2008年6月30日签订的航油期权合约是以每桶62.35美元至150美元的价格购买航油约1135万桶,并以每桶72.35美元至200美元的价格出售航油约300万桶,此等合约将于2008年至2011年间到期。”——2008年半年报

从以上大致 看出东航的投资组合
主要包括三种期权买卖:
买入看涨期权,即东航以比较高的约定价(如半年报中提到的每桶150美元)在未来规定的时间从对手方买定量的油,行权日时东航有权选择是否购买,对手方必须接受;
卖出看跌期权,即东航以较低的约定价(如半年报中提到的每桶62.35美元)在未来规定的时间从对手方买定量的油,不过行权日时对手方有权选择是否卖油,东航必须接受;
卖出看涨期权,即东航以更高的约定价(如半年报中提到的每桶200美元)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向对手方卖定量的油,行权日时对手方有权选择是否买油,东航必须接受。  

不知上述理解正确么??这样东航把航油价格是锁定在哪个价位呢?72.35~150美元??
个人以为:一个期权组合要整体来研判,这样我们的思路会更清晰流畅.就拿2008年的合约来说,简单分析如下:
整个合约是一买一卖2个"collar"组成:
    a   购买1个“62.5--150区间collar“, 数量=1135万桶;
         作用:为1135万桶原油套保,来抵御P大幅上涨带来的损失,价格下落对a有利。
    b   卖出1个“72.35--200区间collar", 数量=300万桶;
         作用:部分对冲a,使合约a在套保区间内的整体风险更小。
由此看来:合约真实反映了东航“套保之余,看跌油价,并在油价下落中赚取小额利润”的真实意图----这种“小额利润”(计算得:0--+30$)体现在东航同样购买1桶原油的价格(计算得:约70$--100$/桶)要远远小于“预算成本100$”----,后来事实大家都已经清楚看到,原油价格直线下跌到小于66.5$/桶,即东航从油价下跌中得到了自己预期“小额利润”的最大值(约+30$),尽管表面看见合约有浮亏。

国内媒体“巨亏”的解读,也许正是东航所需要的。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东航是最终的真实受益者-----它笑了,是在内心。
一家之见,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7 00:58:10
因为东航购买的是结构性产品  这种产品本来就是国外投行开发出来对冲自身风险的工具  试想我国企业购买了之后不但不能对冲自身风险  反而成为国外投行的套保对手  而且这种结构性产品有个指明缺陷 流动性很低 我国企业即使发现问题所在也没办法及时抽身  只能看着损失越积越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5 19:10:40
买入看涨期权与卖出看跌期权这根本就不是套保,分明就是一种投机行为,值要油价上升就有利,同时空行可能认为这样做能够降低他的合约成本,结果和里森的事件没有什么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6 11:04:23
dddddddddddddddddddd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6 11:05:10
ddddddddddddddddddd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9 00:35:15
collar的策略本身没有什么错的,如此大的数量只是买call的话对现金流的压力是企业无法接受的。考虑到多数公司的CFO不愿意掏现金作套期保值,zero cost hedging是多数企业的唯一合理选择。

问题多半是出在合约的数量上,2008-2009年经济不景气,全球多数航线客流量都减少,很多航空公司的实际用油量都远低于预测,所以造成overhedging。这时刚好油价大跌,当你签了合约要买10000吨燃油但是却不会使用的时候,如果无力储存,就必须在市场中以低的多的市价出手。再加上如果企业本身有投机的意思,可能做的hedging数量远大过预测需求量,那么这时就彻底惨了。2009年很多航空公司都有类似的经历。

对于这种客户投行一般都不会以欺诈的手段来引诱客户做这些合约,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出事了对银行的名誉和资金上的成本是很高的 - 这其中包括客户诉诸法律手段或甚至违约的风险。实际上,现在很多投行都积极教育客户并严格调查避免客户overhedge(有些爱赌的公司喜欢找多家counterparty做同样的合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0 19:56:34
我想问一下东航的卖出看涨期权以200作为执行价是否过高?可能吗,觉的有点假,会有人接受这个价格吗。
还有这个价格区间62.35-150还有72.35-200这个价格区间是否太大?,为什么执行价格是个区间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