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俊翔 发表于 2009-12-16 18:09 
多谢各位的激烈讨论,才算是比较清晰的了解了事件的情况。
现在看来某些媒体还真是混淆视听
截至2007年12月31日,根据签订的航油期权合约,集团需以每桶50美元至95美元的价格购买航油约798万桶,并以每桶43美元至115美元的价格出售航油约230万桶,此等合约将于2008年与2009年间到期。 ——2007年年报
“公司在2008年6月30日签订的航油期权合约是以每桶62.35美元至150美元的价格购买航油约1135万桶,并以每桶72.35美元至200美元的价格出售航油约300万桶,此等合约将于2008年至2011年间到期。”——2008年半年报
从以上大致 看出东航的投资组合
主要包括三种期权买卖:
买入看涨期权,即东航以比较高的约定价(如半年报中提到的每桶150美元)在未来规定的时间从对手方买定量的油,行权日时东航有权选择是否购买,对手方必须接受;
卖出看跌期权,即东航以较低的约定价(如半年报中提到的每桶62.35美元)在未来规定的时间从对手方买定量的油,不过行权日时对手方有权选择是否卖油,东航必须接受;
卖出看涨期权,即东航以更高的约定价(如半年报中提到的每桶200美元)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向对手方卖定量的油,行权日时对手方有权选择是否买油,东航必须接受。
不知上述理解正确么??这样东航把航油价格是锁定在哪个价位呢?72.35~150美元??
个人以为:一个期权组合要整体来研判,这样我们的思路会更清晰流畅.就拿2008年的合约来说,简单分析如下:
整个合约是一买一卖2个"collar"组成:
a 购买1个“62.5--150区间collar“, 数量=1135万桶;
作用:为1135万桶原油套保,来抵御P大幅上涨带来的损失,价格下落对a有利。
b 卖出1个“72.35--200区间collar", 数量=300万桶;
作用:部分对冲a,使合约a在套保区间内的整体风险更小。
由此看来:合约真实反映了东航“套保之余,看跌油价,并在油价下落中赚取小额利润”的真实意图----这种“小额利润”(计算得:0--+30$)体现在东航同样购买1桶原油的价格(计算得:约70$--100$/桶)要远远小于“预算成本100$”----,后来事实大家都已经清楚看到,原油价格直线下跌到小于66.5$/桶,即东航从油价下跌中得到了自己预期“小额利润”的最大值(约+30$),尽管表面看见合约有浮亏。
国内媒体“巨亏”的解读,也许正是东航所需要的。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东航是最终的真实受益者-----它笑了,是在内心。
一家之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