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了一篇帖子“西部大开发已10年矣,我们取得哪些成就?”。大家普遍反映西部大开发更多只是喊口号,最多是路修修好,房价炒一炒。
房价炒上去,这样虽然引来了很多投资,但中间很多的资本增值都被东部的房地产商和所谓“专业炒房团”抽走,政府也抽了税,百姓却更穷了。
除了房地产的投资,政府也在通过财政上的补贴,吸引其他实业的外来投资。这样做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有效率的平衡点。东部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西迁,政府还要抽老百姓的税来补贴这些企业,之后它们把财富又转移回东部,因为市场不在西部。
再看所谓支教,很大程度是为了报研而“被”支教,根本就没有打算在支教上扎根,教了一年就能报送研究生,支教难说不是走马观花。
其实修路是个真正的好东西,不管是铁路还公路。为什么古时候长安很富(我在西安上学),因为她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贸易的起点,她与现在东南沿海的情况有点相似。那个时候海运还没有兴起,东方的东西要运到西方就只有通过陆路,尽管慢,能运到总比运不到强。后来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切断了这条丝绸之路,他们又占领了中国的北方,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南宋时开始),于是海运开始发达,中国的中心从此就不再属于长安,古都开始衰败,一直到现在。海运发达的地方,正是现在经济发达的地方。
海运虽然运量巨大,但是时间成本高昂,由此带来的汇率的波动,还有海盗,万一遇到,则损失巨大。假如现在有一条“新丝绸之路”会怎样?比如,一条从西安到阿姆斯特丹的八车道高速公路,一个多月的海运,缩短到两个星期内,途中还有很多贸易对象。这个想法也许有点疯狂,有点天真,短期投入成本太高,但是我觉得把路修好肯定是对的,虽然不能直接拉动经济(名义GDP不算),但我觉得总比其他的在长期来看要有效得多,因为它可以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社会分工,使经济自发地加快增长。这有点像国共内战暂停到“七七事变”之前,蒋政府对于国内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使民国经济快速发展。
以上是一点肤浅的想法,欢迎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