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882 1
2009-12-07
法律能建立与维持秩序,这一点人所共知,几无争议。但实际上人类秩序的基石还有理与情,而且很多人看不到他们的力量绝不比法差,而且法律中本身就包含了理与情。这是在我们大力提倡“法治”的过程中必须看到的事实,忽视它必然带来灾难。其实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哎,为什么简单的事实那些所谓的专家、精英就是看不到、想不到呢?净在瞎搞,为祸不少。
现在好像争议火热的是处事时法、理、情的顺序,到底是法理情呢,还是情理法?愈世维先生说过这么一些话:中国人遇事,首先是讲感情,其次是讲道理,最后才是法律;而西方人不是这样子的,他们首先是讲法律,再讲道理,最后才是感情。这都是表面上的问题,顺序的不同,可能对最后的秩序有影响。最终如果结果有所不同,绝不是顺序的问题,而在于人类与社会现实的复杂,人类的复杂包括人的自利、聪明、愚蠢、欺骗、感情的多变性等等。你观察一个狼群或者其他的群居动物,看看他们的秩序是由情理法形成的呢,还是法理情?再看看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仔细分析后你一定大有所悟,绝不会参与类似的讨论了。
我看过一些讨论的例子。连法理情的本质含义都不知道,还讨论什么。这是后话。
上一推论我已探讨了法律。这里说一说未曾涉及的“法治”问题。现在“法治”炙手可热。好像只要“祭起他”就可以包治百病。无知。现在中国的社会现实某种程度上就印证这种无知。
法治之前的社会自有其秩序,不管好坏,是否合理。他们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以法、理、情为基础的,至于哪一个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已经无关重要了。我们可以叫他们道德、宗族、礼法、民意等等。总之就是他们在维持一个社会正常的运转。
我们大力提倡“法治”,方向肯定没有问题。无论从逻辑还是全世界各国的实践来讲都是毋庸置疑的。道理就是通过法律建立的秩序相对来说更稳定、更合理、更易于把握,而且可以持续改善、优化。
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看到,当你大力推行“法治”的同时,如果处理不当,其他维系秩序的基石会被削弱,而靠“法”来维系的秩序又没有建立起来,于是灾难性的结果出现了:秩序下行。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当秩序下行到一定阶段,法律已经无能为力了。有人看到这一点了吗?道理我已经讲得非常明白了,例子就不多举了。看看中国的现实吧。兄弟、父子反目为仇、拳脚相向,为了利益无所不为,丧尽天良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些原来早就有的良好的价值观、道德感被抛弃等等。虽然不能全怪在“法治”的头上,责任是无可推卸的。
因此“法治”绝对不可操之过急,不要迷信他的力量。看看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法治过程经过了多少年,良好秩序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激进主义从来只有一种结果:灾难。这是由秩序的属性决定的,谁也无法改变。
记住诺斯的一句话:只有当法律深植于民心时,法律才能显出其重要性来。
一个忽视规则的个体组成的集体中,法律有了另外的的意义——强者的武器。
选择性、任意性执法成为必然。
说说理。什么叫理?世人大多认为就是所谓的“道理”。就不再深究了。真正的“理”实际上就是“逻辑”。这就比较深奥了。简单一点就是要“说得通”。不是有种说法叫以理服人嘛。
逻辑这个词虽然我们经常能听到、看到,逻辑学也成了一门学科,然而恕笔者直言,真正能理解其深刻含义的人从古至今寥寥无几。笔者另有专文论述,这里简单提及。她是人类与自然,包括整个世界、宇宙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宇宙万事万物无不包含着自身的逻辑,也是我们最该敬畏的东西。他考验着我们整个人类的智慧,也惩罚着人类的愚蠢,在他面前人类足见渺小与无知。
既然道理就是逻辑,应该说绝对靠得住的。然而却与社会现象不符合。不是有一种说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吗?如果你有过劝夫妻吵架的经历,一定深有体会,听多了头都会大,不知该听谁的更不用说论对错了。古语云:清官难断家务事,实际上说的就是理难辨的问题。看看报纸、电视、书籍到处是这样的例子。
笔者曾经在老家与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聊天。他说儿子非常不孝。至今一个人住,生活得自理。而且儿子很吝啬,不给钱,也不给买点什么东西。更不用说关心、照顾、体贴,问寒问暖了。如今人老了,身体不行了,问题层出不穷,全身到处都疼,苦不堪言。最后说了一句,人老了早点死好,免得受折磨。这句话让笔者震惊不已。后来笔者问自己的妈妈询问一些情况,然而我妈妈的说法让我诧异不已。她说不要以为那奶奶很本分,善良,她自己的利益是绝对看得住的,而且她难伺候,多嘴、多事。他儿子也不错了,至少吃住不用她操心;更说起以前的事等等。还好笔者是智慧之人,几句话就把理说明了。这种情况孝是最高的原则,其他一切不用说了。逻辑很简单,此时不孝,会给老人带来多大的痛苦,跟他给你带来的痛苦能比吗?哪怕他是疯了、瘫痪了。根本就不用提到对老人的感恩了。我妈妈听我说之后也觉得有“理”。其实更深的意义笔者没有讲,那就是这是一种更好的需要我们去维护的“秩序”。更利于我们整个人类。后来笔者刻意了解了一下,全村仅存的三位高寿的老人全部独立生活,起居饮食自理,儿子均不在身边。更难过的是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已实无自理的能力了,想一想他们每天的生活吧,有快乐幸福可言吗?其实这也违背了另一条“情”。这是后话。哎!自利的人呀!
世人为什么为了这个“理”扯来扯去扯不清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7 09:32:08
这是由逻辑的属性决定的。逻辑首先要有事实,也就是真相。这是逻辑的素材。然后要有可以依凭的原则,这是逻辑的依据。然后要有正确的推理方法,这是逻辑的过程。
世上说不清的理无不在这三个环节上面有了问题,跟逻辑一点关系都没有。
先看看真相。看过日本的电影《罗生门》,对这个就很好理解了。真相从来不在你的眼前,是需要不断去追寻的。自利的人总是有意无意的掩盖、隐瞒真相。
原则。不管你想不想得到,了不了解,我们的社会中充满了各种原则,成文的不成文的。他们来自于法律、道德、宗教、常识等等。每个人在为自己辩护时总是找得到对自己有利的“原则”。举个简单的例子。妻子说男女平等,丈夫说男主外,女主内,我辛辛苦苦支撑这个家等等,你看问题来了吧。不用说最近的南海争议了,其实本质都一样。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哪条原则更重要,怎样更能形成一个好“秩序”,最终有利于大家。如此而已。
推理方法。这个就更有趣了。本来这个就很难掌握,需要智慧的,对一个普通人要求未免过高了。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多少人能做到合符逻辑的推理,讲歪理的、颠三倒四的人倒是不少。何况中国人本身就是一个缺乏逻辑的民族,古已如此。留心一下身边的人说话中的逻辑,保证你会快乐每一天。
正是上面的原因,“理”作为秩序的基石是有缺憾的。
再说说情。世人根本就没有搞清这里的“情”指的是什么。有说人情、感情、爱情、友情、亲情、师徒之情等等,有说世情、民情、实情等等。
这里的情指的是人的情感,以人的本性为基础,其中善良是核心。
世间许许多多的复杂的事用“善良”的准则去判断,一目了然,是非分明,根本用不着辩来辨去。不孝就是一例。战争又是另一例。看看建国后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吧,至今还在争执不休。愚蠢。
本来“情”是最好的秩序基石。看看群居动物,看看最初的人类社会,他们的秩序基石只有“情”。他们生活得很好。
然而情最大的弊端就是会被误导、被滥用、被刻意去压制。自利、愚蠢而又自以为聪明的人类从古至今都在做这件事。
几十年以前在中国大地上挥动屠刀、人性尽失的日本军人,在家人与邻居、朋友看来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小伙子。可能连宰鸡都不敢。
犯下滔天罪行的罪犯,近距离了解之后,根本就不是想象的穷凶极恶之徒,跟我们一样普通、敏感、有着一样的情感,甚至憨厚老实。看看马加爵、杨佳等等。
吃袁崇焕肉的就是普通的人。
战场上杀人,与生活中杀人情感上有区别吗?
折磨一个有罪之人,与折磨一个其他人有区别吗?
为什么我们对亲人那么善良,对其他的人那么冷酷呢?
这个涉及“观念”与“利益”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功不可没。当然这跟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历程也有关系。
由于法理情各有所依,于是经常相互冲突。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情、合情不合法等等的事层出不穷,如何判断就考验人类的智慧与情感了。
钥匙,笔者已经找到,那就是:秩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