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yongtz 发表于 2009-12-7 11:06 
发展战略出了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调整发展战略呢?发展战略调整的突破口又在哪呢?房地产透支了一代人甚至三代人的消费能力,如果“把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你说的是如何“把内需。。。”吧?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我只是个人觉得中国目前采取了一条政治家不愿意接受的而必须接受的发展道路,就是选择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的引擎。
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呢?我相信中央领导能从基层走到党的核心领导层都是很睿智的,很了解中国国情的,他们是真正想代表最广大尤其是穷人利益的,记得几年前温总一直再提穷人经济学的概念。
但他们又为什么不得不采取呢?中国政府是有大量的基层政府,尤其是省、县级政府组成的,这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是靠GDP说话的,房地产的飙升对GDP贡献是很大的。但是,如果不用GDP考量官员政绩,那谁有能找到寻租空间更小、更不容易造假的指标呢?什么幸福指数,是很容易被人操纵的,像GDP这种纯数字类的客观指标还有水分,何谈什么幸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充分透露了某些学者的无知。别忘了,政治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不是科学,科学是客观的、纯粹的,是有一系列假设条件的。
因此,我的第一个结论是目前中国的实际发展战略(注意不是口号的),是被地方政府和利益群体绑架的,组合而成的实际发展战略。口号型的发展战略是没问题的,什么发展服务业,支持中小企业都没问题的,林毅夫教授和吴敬琏教授的观点都是很好的,但是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下,这些科学的正确的结论的贯彻出了问题,问题的根结出在“人”,人是有利益考量的,尤其是各级政府的实权派,都是官场老手,很会衡量利益得失的。
所以,对于学界的关键是帮中央政府找到一种比GDP等现存的官员考核更可靠、易操作、对老百姓更有利的衡量体系,可惜的是目前学界并没找出来。如果实在找不出来,那要找出弥补现存官员考核体系的方法,现在学界好像也没走到这条路上。
之所以敢发表以上言论,其实,半年前我都有此想法,但觉得这些想法可能比较缺乏论证,不过,经过半年来在某国企企划办工作经验,我深信口号与实际是有区别的,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我党的领导力与执行力的问题。
真理大家很容易明白,但是做起来又不会那么回事儿了,大家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只有符合了所有人的利益诉求之后,真理才能得到贯彻,而所有人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需要去限制人的行为!
工作实在是太忙,没时间一直跟踪帖子,希望大家多交流,相信头脑风暴有助于所有人搞清楚问题的实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