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二篇 分析阅读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规则(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看要点总结,会觉得作者讲的都是我们看书时会使用的一些方法,而作者所作的只是将它们系统化而已。但真正去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发觉一点也不轻松,仅仅是“找出论述”这2、3页的文字,读了好几遍才算是勉强读通。
之所以会这样,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作者说话的逻辑性很强,很多地方要做到滴水不漏,而他要堵的那些小孔,可能是是我们觉得不重要的地方,没去关注过,因此当作者去说的时候,就会觉得很陌生,不好理解。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很多人认为一些不言自明的道理,是没必要废话重说的。但作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像”父亲的父亲就是祖父“,就是一个简单的语言约定,没啥好推敲的。而”整体大于部分“,看起来也是不言自明的,却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简单的来说,这种话是分场景的,在别的情况下的部分,可能会大于另外一个场景下的整体。因此这句话是有启发性的,研究它会增进我们的知识和理解力。我觉得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作者在这本书中讲的那些“小孔”,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太重要,但研究它们却可丰富我们的知识,锻炼我们的思维。
第二个原因更关键一些,那就是知难行易。读书的这几个规则似乎大家都知道,但能熟练运用的人寥寥无几。曾经专门的看过金字塔原理,自认为对归纳和演绎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本书中,作者在一段中也提到了这两个概念,刚看到的时候竟然两眼一黑,脑子断档了。可见实际运用一个知识点的难度。
4.昨日你阅读的时间量(小时计算,如0.5小时)
2小时
5.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小时计算,如20小时)
总计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