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06 4
2009-12-07
大概看了一下,只因自己的学识过于疏浅,只能读懂一些片面观点,仅作自己成长的积累。
我觉得中央的决策时很英明的。这不是恭维的话,而是从自己分析后得到的:
通篇都是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展开的。以前也提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这次国家要这样重视呢?
因为国家是在国内外经济的大形势下的主动选择,是正确的,
为什么呢?金融危机让我国多年来靠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短期失灵了,
而且是很被动的,因为出口的多少得有着美欧进口国说的算(况且短期这些国家经济复苏不明朗),
更有甚者,他们不高兴了,就会时不时的搞些外贸保护,这样让我们赚些辛苦钱很不容易。
同时,我国又是实行外汇强制结汇,靠辛苦攒下的外汇储备,无奈只得又让美国这样的强势货币国变相挥霍。
而他们又总是那人民币说事,造成中国外交很难啊。
总之,一句话,做外贸,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缺乏含量,缺乏经济增长的持续稳定性。

学经济的人都知道,投资、出口、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靠投资来动经济增长的效果短期很明显啊,但是弊端很多,要投资就是要投钱,钱从哪儿来啊?
当然是财政和信贷。09年信贷的天量始终是大家坚信潜在通胀的证据。除了重大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钱基本上都投向了城市。
会不会造成很多三高的企业项目上马,会不会有许多形象工程?
答案不言自明。那么前投向这些项目的效益高还是投向农村等薄弱环节的效益高啊?
农村有句俗话叫“要想富先修路”,我想从这一点微观可以看到更宏观的方面,
以后的投资要更加偏重农村等薄弱环节,这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会更加明显。这是符合资源经济配置的原理的。
而这一方面,国家看到了,投资要投,但要更加注重效益,更加偏向薄弱环节。
前面说了出口和投资,出口被动,投资缺乏内生增长动力而且负面作用也明显,那带动经济增长方式靠什么,靠内需。

而且中国经过08、09年一年多的探索:家电下乡,汽车消费等鼓励国内消费的举措实践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要转变而且有条件能转变。
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英明的做出重大决断:中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尤其是在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上做文章。
细细想来,你会发现我们党和国家很谨慎和理性:
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外需急剧恶化时,国家及时出台4万亿,利用投资暂时稳住经济增长,保卫改革成果;
同时不断反思和总结经济增长的方式,在积极拯救外贸(稳住就业、中小企业)的同时,
不断的实验消费等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实践中成功得出:只有内需才能使经济增长具有持续动力。
紧接着就在中央工作会议作出决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正确的,理性的,
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政府面临同样的问题时,
只是被动的补充流动性维持僵尸企业,不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比之下,中国政府是很理性的,理性在于很务实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当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要付出代价的,
一次金融危机,让我国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增长方式,
一次巨大的代价(失业,中小企倒闭等),使我们有勇气作出改变自己的增长方式承诺。
这是很不容易的,虽然肯定很悲壮,
但是,这是经济发展历史的必然。
哪怕这次我国没这样做,但是不久的将来会以更大代价作出同样的选择。
庆幸吧,中国正在做!祝福中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7 21:35:19
当然 从证券投资的角度,来讲,消费板块肯定是明年的持续性利好行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21:44:3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老调重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22:02:40
每一次转变都是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的一次成熟 这一次是从“保增长”到“稳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8 00:39:53
国家是英明的,市场是白痴的。是这个意思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