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数值,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数值。这是比较常见的存量和流量的定义。
存量的关键词是“存在”,流量的关键词是“发生”。“发生”的意义其实是“变化”或“流动”。
人们在理解存量或流量时忽略了“存在”或“发生”的关键词,却将“时点”看成是存量的关键词,“时期”看成是流量的关键词。人们说存量是时点量,流量是时期量。这属于对存量或流量的误解。
在一定时期,如果变量不变,那么这一时期的变量是存量,例如:一个活期银行存款账户在一个月内没有存入也没有取出。一个月内这账户中的存款10000元,是存量而不是流量。
在一定时点,如果发生变量的变化,那么这一时点发生的量或变化的量是流量。例如:某时点,将活期存款账户中的10000元取出5000元。这5000元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本论坛张建平先生与黄佶先生有过关于存量与流量的讨论,我们不妨摘录两段:
——黄教授:请问“2009年2月”,这是一个时点还是一个时段?
黄佶答:
时点。难道只有“一秒”才能算时点?难道你不知道“一秒”仍然可以再细分下去吗?难道你不担心引出这样一个结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时点’这种东西”?
在某个可能的价格下,二月份的需求量,就是一个存量。三月份、四月份、……、十二月份的都是存量。如果以“年”为统计长度,那么 2009年的需求量、2010年的需求量、……也都是存量。
难道 2008年的人口总数是流量?
难道你区分“存量”和“流量”的判据是观测时间的长短?
以上摘录于“《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作者张建平错误理解了供求理论”8楼。
——如果黄教授说:截止到某个时点(如月底)的需求量,它就是一个存量了,因为它对应于一个具体的时点。
黄佶答:
原来你知道这个道理。那我告诉你:二月份的需求量就是从二月一日 0 点截止到二月二十八日 24 点的需求量。这样,二月份的需求量是不是就是存量了?
以上摘录于“《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作者张建平错误理解了供求理论”26楼。
这两段对话是经典的对存量或流量的误解。对话双方都是教授级别,都有著作。但对于存量流量这对很简单的概念都是错误理解。
需求量这个量一定是流量,因为它是发生的量而不是存在的量,需求量不是存量是流量。
说需求量是流量,张建平先生是正确的。但是张建平先生的正确判断不是因为对流量概念理解准确得到的,而是因为将流量理解为时期量得到的——流量确实多表现为时期量。
黄佶先生的错误在于,他为了将变量说成是存量,把时期也说成是时点:2008年,2009年,2010年这都是时期不是时点,2009年2月1日0点到2月28日24点这一段时间是时期,当然2月28日24点是时点。
需求量不是某一时点存在的量,而是某一时期发生的量。
某一时期存在的量是存量而不是流量。
在2008年或2009年或2010年,某地段没有新增商品房建设也没有商品房毁损,某地段商品房建筑面积或套数不变,那么这些商品房的面积或套数就是存量而不是流量。虽然这些商品房的面积或套数对应的是“时期”。
张建平先生将存量理解为“时点量”,一个变量只要是在时点计算,就是存量;张建平先生将流量理解为“时期量”,一个变量只要在时期计算,就是流量。
某一年账户有存款10000元,张建平先生将10000元理解为流量(实际是存量),某一天某一时点从账户取出存款5000元,张建平先生将5000元理解为存量(实际是流量)。
张建平先生与黄佶先生关于存量或流量产生错误的理解,是因为他们都没有弄清楚:存量是指存在的量(在某一时点或时期不变的变量),流量是指变化的(流动的)量(在某一时点或时期发生变化的变量)。他们都以为:存量是时点量,流量是时期量。黄佶先生的错误要比张建平先生严重,黄佶先生竟然将时期说成是时点(为了把需求量说成是存量)。
判断一个变量是存量还是流量,要分清这个变量是“存在”状态还是“变化”状态。是“存在”状态,是存量;是“变化”状态,是流量。
判断一个变量是存量还是流量,不能以时点量或时期量为根据,不能说时点量是存量时期量是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