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260 1
2009-12-09
如果你未能在一开始进入市场,你才会称之为泡沫。如果你进去了,它就是牛市。经验表明,泡沫通常会持续数年。对那些更倾向于谨慎的人来说,这可能有些冒险。但你不能弄错逻辑。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托尼•杰克逊2009-12-09

美国银行家正在恢复信贷繁荣时期养成的无忧无虑的习惯,这让人感到心头一暖。在向私人股本提供信贷方面,他们似乎已再次发行所谓的“低门槛”贷款和“实物支付”贷款——借款人由此可以避免烦人的条款,并可通过借入更多款项来支付每年的利息。

这一切发生之时,私人股本上一次收购的公司正以惊人的数量陷入违约。套用讽刺作家汤姆•莱勒(Tom Lehrer)的说法,这让人觉得作为一名银行家很自豪。

这里更广泛的主题是恢复常态。只要想一想奖金问题,银行家似乎确实对以下观点感到不知所措:因为一些目前最好忘掉的不幸事件,他们应该接受较少的奖金。

在投资领域出现了同样的略有些超现实的氛围。投资者不但意识到自己处于另一场泡沫当中,而且似乎并不在乎。这就像一战的幸存者,只是停下来喝杯茶,坐下来歇会,随后就又投身于二战了。

人们对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相当熟悉:持续的最低实际利率,政府注入的流动性泛滥,等等。但更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行为问题。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先从投资组合投资者说起。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老牌英国基金经理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刚刚取消了退休计划,准备在香港成立一只基金。他最近在FT.com的一篇文章中发表了一些具有启迪意义的观点。

确实,波顿表示,中国股市或许正在形成泡沫。但正如他的一位亚洲朋友所言,如果你未能在一开始进入市场,你才会称之为泡沫。如果你进去了,它就是牛市。此外,波顿继续说道,经验表明,泡沫通常会持续数年。对那些更倾向于谨慎的人来说,这可能有些冒险。但你不能弄错逻辑。

如何把这种观点普遍运用于投资者,也值得考虑。基本前提必须是,我们都能驾驭老虎,都知道何时下来。而且,当然,到时候会有愿意接手的买家。

但是波顿的想法绝不是特立独行。近几年,全球市场变得非常不稳定,发现并充分利用下一个泡沫,已经成为游戏的代名词。因此,如果悲观人士警告说泡沫正在形成,人们会把它当作未来的希望,而不是威胁。

政策制定者似乎对这一切相当无知。想一想戈登•布朗(Gordon Brown)。作为繁荣时期的英国财政大臣,他曾相信,他已打破了盛衰轮替。在政治家们如今坚称最近的这场危机绝对不能重演的时候,人们很想建议他们应该多制造点危机。

对银行家而言,另一个心理因素似乎在发挥作用:一种强大的权利感。毫无疑问,一种小团体思想强化了这种权利感,即那些收入上百万美元的人往往会与那些理解这种感觉、志趣相投的人来往。

因此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对政府限制奖金的建议感到愤怒,只是因为它正好是所有者。高盛(Goldman Sachs)高管购买手枪,以保护自己免受暴徒伤害的谣言,想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谨慎的自我克制可能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这种权利感并不局限于银行家。在英国,最近的计算显示,过去一年,富时100指数成分股公司高管的加薪幅度是普通员工的两倍。为加薪辩护的人士(包括英国《金融时报》自己的Lex专栏在内)表示,奖金下降意味着整体而言他们的薪酬没变。

经济景气时,老板们得到的比工人多,经济不景气时,他们满足于相同的待遇。其他人可能会认为,在描述这一过程时,“止逆棘轮”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词。

不过,上述的一切都不能完全解释美国银行家向私人股本发放软贷款的行为。这让仍然存在这种行为的欧洲感到惊奇。但欧洲的银行家在最近的繁荣中才品尝到私人股本信贷的甜头,他们的伤口也明显要新得多。

他们也还没有效仿美国,恢复所谓的股息资本重组的做法。对于银行而言,这是一种尤其熟练的损害自身利益的做法,即藉此向私人股本控制的公司提供更多贷款。

私人股本所有者迅速把这些贷款作为“股息”收入囊中。如果这些公司随后因为债务负担加大而破产,私人股本公司的人保留了现金,而银行则丧失了安全性。

这让我们看到了人类行为较阴暗的领域。你或许认为银行家这样做,是以牺牲企业为代价,让自己的薪酬最大化。但正如上一次危机告诉我们的那样,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一次又一次,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美国国际集团(AIG)等公司的高管展示了自己有能力通过明显没有必要的冒险行为,来增加自己的财富。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后来表示,他对银行高管没有考虑股东的利益感到非常震惊。他或许可以加上一句,最大的股东往往是银行高管自己。

从方方面面来看,这告诉我们,人们比我们几年前所想象的要不理性得多。毫无疑问,这是有用的信息。是否令人欣慰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4 00:58:49
1# 老鱼父
这更加印证了资本市场中存在的牛熊更替和搏傻逻辑。
看完之后的参悟:价值投资、站好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