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863 2
2018-06-12
浅谈老年心脏疾病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疾病就会随之而来,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已成为全球的焦点。本文简要阐述最常见的老年人易患的心脏疾病。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新加坡也不例外,据估计,仅亚太地区到2050年就会有超过13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新加坡,65岁以上的人口在2016年占12.4%,首次跟15岁以下的人同样数目,到了2030年这比率将飙升到24%,每年增长率为7%,加上国人寿命不断增高,平均寿命为82岁,人口老龄化是家庭和国家都不可小觑的大问题,对资源、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疾病就会随之而来,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已成为全球焦点。老龄所带来的相应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变化,使得相同的疾病跟年轻人的临床症状,预防措施以及治疗反应,康复和预后都有相当大的差异。下面简要阐述最常见的老年人易患的心脏疾病:

一、冠心病

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新加坡超过1万人罹患心梗和心脏病暴发事件。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占了65%,平均男性患病年龄为66岁,女性75岁。按照种族统计,华族男性患病平均年龄为72岁,马来族65岁,而印度族最年轻64岁。

一般年龄大于70岁者,80%的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老年冠心病常合并多种致病因素如高脂血症、糖尿病、肾衰等。2016年国家数据显示,在所有的心梗患者中,75%合并高血压,72%高脂血症,50%糖尿病,59%肥胖和45%抽烟。

很显然,只要我们能着重控制和防治这些高危致病因素,就能有效改变老年冠心病的演变发展,降低发病率。从国家层面上来看,能达到遏制病况的高速增长和减少医疗负担。

另一点要注意的是心血管病,亦是老年女性死亡和致残的首因。老年女性病患除了既有的老年病的特征,又包含性别差异,其危险因素、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都有其特殊性,所以重视和开展老年女性心脏的有效治疗工作,是当务之急,一般年龄低于45岁的女性患冠心病概率明显低于男性,但在步入更年期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到了60岁以上后,男女患病率已无明显差异。

在我们的日常临床工作上,经常会因为老年女性症状多样化和不典型而漏诊、误诊或诊断延迟。女性的症状由于伴随着衰老,生理和心理特质变化,其首发症状除了心绞痛胸闷之外,还可以伴有下颌部痛、牙痛、背痛、腹痛、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由于女性患病年龄较男性高,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又难确诊,使得死亡率比老年男性较高。

由于老年血管僵硬增加,弹力减少,血管壁增厚,硬化病变相对弥漫复杂,在治疗方面其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虽然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与年轻者相仿,但近期及远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所以在做手术前必须全面合理评估。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还要尽可能缩短术后服食双种抗血板药物治疗,以减少老年患者的出血风险。

二、高血压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血压升高可增加发生心、脑、肾、视网膜等各个器官的损害。根据新加坡2010年全国健康调查,在介于30至61岁的国人当中,以140/90mmHg作为高血压定义的患者为23.5%,其概率与年龄层有关系,在新加坡60至67岁的老年人当中,有53%就已患有高血压,患者当中马来人居首(28%),华族(23%)和印度族19%。

高血压标准近年也有所改变,美国高血压诊断治疗指南推荐130/80mmHg为治疗的新标准,同时建议就算超过65岁,老年患者如完全健康独立而住在自己家里头或社区,也就应以130/80mmHg作为治疗目标。但如果是老年病患,百病丛生,长期卧床,寿命有限,则建议酌情处理,个体化治疗。

新加坡2017年的卫生局指南则建议80岁以下者,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下,而超过80岁者,则把治疗标准提高到低于150/90mmHg。

老年高血压患者通常都得服用两种或以上的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控制达标。在确定联合治疗方案时,得考虑其他理想药物治疗应符合降压平稳、有效、安全性佳、不良反应少、服用简便。

我个人认为结合近年的临床研究,钙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简称CCB)应作为基础首选药,再加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也是老年降压治疗药物,但使用期需检查血液里头的钠(Na+)、钾(K+)等成分。

老年人如身体不适,胃口欠佳,喝水少,就得暂停服食利尿剂,以避免导致缺水。高龄老年患者的另一特点是单纯收缩压高而舒张压降低或稳定不变(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简称ISH)。ISH是老年人脑卒中,心力衰竭和肾脏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人也常患有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这指的是老年人在改变体位时,比如从坐姿突然站起来时,收缩压会急速下降,超过>10mmHg 时会导致患者感觉头晕目眩,严重者则可能短暂失去知觉而跌倒。所以老年人在服降压药时得提醒他们改变体位时须速度放缓,先从卧姿成坐姿,再慢慢起身。

三、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病症,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等各种心脏的终未阶段。新加坡目前有五万心衰患者,50%患者是超过70岁老人群,根据国大医院的研究,本地老年心衰者平均年龄比西方病人年轻六年,合并糖尿病者50%,跟西方患者平均30%概率明显增多。

一般心衰患者诊断后,五年内的死亡率为65%,除经常反复入院外,预后差。死亡形式以猝死或顽固性心衰为主。医疗耗费大,对家庭和国家带来严重经济负担。幸好随着医学进步,药物治疗涌现和技术的应用,已使心衰者五年存活率达50%。

心衰可分为射血分数减少型(HF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简称HFrEF),或正常射血分数型(HFpEF),前者占70%,主要损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后者则损及左心室舒张能力。

HFpEF的存活率较HFrEF稍好,但长期预后相似。老年以HFpEF为多见。随年龄而增,患病率高,易被漏诊或误诊。

目前药物还在这组老年病人身上不尽理想,主要还是以控制病因如高血压和利尿剂谨慎使用为基础。心衰症状一旦出现,特别是HFrEF群,就显示出心脏与功能已受严重破坏,任何干预 、作用都很有限,所以最好的治疗须提前,及早治疗引起心衰的常见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四、心脏瓣膜疾病

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Senior calcific valve disease)又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degenerative valve disease)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瓣膜疾病。此病况主要累及左心瓣膜,如主动脉瓣(aortic valve)和二尖瓣环钙化(mitral valve annular calcification),甚少累及右心瓣。

老年瓣膜随年龄增长产生老化,退行性变和钙质沉积所致,使瓣膜发生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血液向前流动障碍或反流,这里重点讨论最常见的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简称AS)病况。AS起病隐匿发展缓慢,长期无明显症状。但是,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伴有气喘、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重者还可能导致晕厥和猝死。存在中度至重度AS在70岁人群中占2.5%,而80岁者可以上升至8%。

国大研究调查显示,在所有AS病患中,退行性瓣膜病占87%。一般主动脉膜有三个瓣叶,但少数(1.5%)人天生只有两个瓣叶(bicuspid aortic valve),后者瓣膜所承受的血流冲击磨损,高于正常三瓣,所以AS发和年龄提前,病情发展更快,在所有国人AS病患中占了9%,AS一旦进入严重阶段,便无法用药物来治疗,而得靠换瓣手术才算“对症下药”,延长生命。

然而,由于国人传统理念的原因,一般对换瓣手术具有抗拒心态,在42%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14个月随访期间,34%患心脏衰竭,35%死亡。近年来瓣膜手术已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早期的开胸外科手术已由目前的经皮穿刺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简称TAVR)所取代。

从2002年报道世界首次成功为AS患者实施此种手术后,目前手术技术已成熟化,而人工瓣膜技术发展进步势如破竹,变得更有效,更安全。国大自2011已成功进行了超过120例的TAVR手术,效果特佳。患者健康质量提高,尤其体现在日常活动中。

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正常过程。我们无法完全阻止疾病的发生,但是通过自身的健康注意认知。生活作息的改变,还是能有效预防各种老年病的发生,好好享受晚年。

我们无法完全阻止疾病的发生,但是通过自身的健康注意认知。生活作息的改变,还是能有效预防各种老年病的发生,好好享受晚年。
转自:http://www.zaobao.com/news/fukan/lohas/story20180612-86648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6-12 09:58:07
ZB_0612_CJ_doc70isphnpqmw1ld9frjho_10191530_chewsl.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13 06:45:12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