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22 3
2009-12-09
本文地址
http://blog.williamgates.biz/2009/11/li-lei-han-mei-mei-2/


  前段时间写过这篇文章
http://blog.williamgates.biz/2009/07/the-end-of-pep-enlish/
  当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好像我认识的人关心这事的不多。但是最近出来一首歌
http://ent.sina.com.cn/y/2009-11-10/09202764208.shtml
  写得不怎么样却红遍网络,不少80后都表示,听着听着就想哭。
  散文上次已经写过了,这次借这首歌热门的契机,来严肃一点思考一下这个现象。

  我上次就提到了,这是一个神奇而少见的社会现象,它所含有的无数条件中缺失一个,都不会形成大规模的怀旧热潮。首先80后大多数使用了这套人教版英语教材,而且也基本上只有80后使用过(1990年试点,1993年推开,2003年左右停止);其次,那个时代的课本还有着落后于时代的政治气息,英语课本上唯一真正拥有故事人物、而且这些人物还贯穿全书的教材,李雷和韩梅梅这两位主角,通过无数的朗读、背诵、抄写和翻译,通过中学英语教师的手,强制地在80后的脑中写下了印迹。
  而真正最关键的两个因素,正是我要谈的:

  第一个因素是,80后是特殊的一代中国人,他们第一次拥有真正的希望——既不是功名利禄的利欲梦想,也不是共产主义的公共理想,他们第一次既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也不是为了成为一颗螺丝钉而成长,他们设想的未来不是状元及第,也不是红遍山河,个人第一次拥有能够自由选择、自由设想的未来,并且这种未来并不是为国而活、为家而活,而是可以把美好的社会前景与个人的未来结合起来。青少年终于不被灌输随时准备战斗的思想,也终于在独生子女的条件下受到了长辈充分的爱护——虽然未必是对年轻人思想的尊重——他们终于可以相对自由地设想未来。他们的少年时代才第一次真正有资格被称作“做梦的年纪”。正是在做梦的年纪中,在课堂的恍惚走神中,在对课本的污损涂鸦中,在挑灯夜读的苦痛无奈中,80后不仅记住了李雷和韩梅梅,也很自然的把自己代入了这些人物。
  
于是,年少时的那些想做科学家、市长省长乃至国家主席、军人和警察等的傻傻的梦想,也都被加诸李雷们身上。他们是虚拟的同学,伴着80后一起成长,一起度过“最有可能性的年纪”。那个年纪里,他们敢于设想一切,也的确拥有一切的可能性。他们中的确有、也必然有人将会成为科学家、市长省长国家主席、军人和警察,还有司机和工人。
  这就是可悲之处。
  
因着第一次抱有如此广泛、如此宏大、如此自我和如此美妙的梦想,80后也经历了最大的失望。想当市长先要考公务员,想当科学家先要抢留校名额,想当兵要找关系,想当警察也要考试,就连开出租车——没有本钱去买限量发行的许可证,你也做不起来。在80后开始接触社会的这几年,逾越鸿沟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了,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故事也往往止步于大学,能从贫苦家庭中考上著名大学的不算少,但继而能够登上社会精英之路的却少之又少——社会阶层的楼板越来越难穿越,成为精英的道路逐渐被封死。
  
于是在最有理想和最没有希望的冲突面前,80后充满了迷茫。可怕的不是刚开始接触社会的无力,可怕的是再过20年,掌握社会的还是现在掌握社会的那些人的后代,可怕的是没有希望,就像没有美国梦的美国一样可怕。
  
如果说60和70后是生不逢时,80后看起来赶上了好时候,却发现这“好时候”中,自己还是和父辈一样渺小、无助。现在正是80后全面接触社会的时候,大多数人已经大学毕业,最小的89年生人也逐渐要考虑找工作的事情了。在这种时候,在工作忙碌收入不高,在论资排辈升迁无望,在度日如年念经撞钟,在四处卖身八方碰壁的时候,当80后听到“李雷和韩梅梅,最后谁都没能牵着谁的手”,怎能不流下眼泪?
  
李雷和韩梅梅,就是整个80后的化身,是每个80后的人格投影,他们意外平凡而毫无童话色彩的人生,让80后感同身受。人教英语新教材给80后补上的这一课,引发了80后对儿时梦想的回忆,以及对梦想破灭的悲伤。

  
第二个因素却很给人鼓舞:一个只用过10多年的教材能引发整个网络的热潮,并且吸引大量线下媒体报道,说明80后正在逐渐接管社会话语权。当韩寒等人不再是“现象”,当80后不再像现在的90后一样成为主流媒体的众矢之的,80后的文化要素、话语内容,就如同喇叭裤、燕舞收音机、魔岩三杰一样,变得不再是流行,同样也不再是异类。
  
那些掌握着社会的人害怕这种改变。他们害怕网络文化,害怕google,害怕youtube,害怕facebook,害怕twitter,很多人只看到这其中的政治因素,而我觉得不应该忽视了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50和60年代的人们,害怕的不是毁谤和攻击,害怕的乃是改变。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语言成为主流声音,掌握了社会话语权,一代人也就顺理成章地要接收整个社会的权力了。这些权力不再是脑满肠肥的人们可以永久掌握,也不那么容易完完整整地传到他们的后人手中——80后和网络的共生性决定了话语权的获得是整体性的,不是一小部分人可以轻易掌握的,而话语权和主流文化不能被小群体掌握,就意味着社会权力
要集中在小群体手中是很不稳定的。
  

虽然充满了黯淡和失望,80后还是用自己稳健的脚步,在为了买房结婚生儿养老的俗
套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依着时间的必然,从50、60年代的人手中一点一点地抢夺着社会
的主导权。不能让这主导权被富二代富三代们夺了去。不能让80后重演父辈的悲剧。80后
手中的武器,正是他们所特有的,个性,理想,不愿盲从的精神,不甘堕落的坚强。所有
给80后带来深重失望的东西,恰好都是80后用来反击的工具——心底的李雷和韩梅梅,是
那些脑满肠肥的人从未想过,或者早已忘却的。

  80后是悲伤的一代,却不会是真正垮掉的一代。民主自由、公民意识、尊重个体的社
会体制的实现,希望在80后身上。
  有点遗憾Li Lei和Han Meimei / 谁也未能牵着谁的手 / 一样的是我们都有了个 / 当
初不曾遥想的以后
  但是我们还会有梦想,我们还会继续追寻,追忆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只是向着那一
去不复返的青春,道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0 00:38:42
沙发 哦
   我也是80后的
当时用的正是那个版本的英语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0 00:42:56
80后,变革的一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0 10:08:55
没有美国梦的美国那样可怕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