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有资金堆砌”,中金公司农业分析员袁霏阳认为。
冬季攻势
相比于有色金属的涨跌“过火”,农产品价格变化则相对温和得多。正是因为缺乏金融属性,农产品在大宗商品市场中的避险作用,要远逊色于其他有色金属品种。
而这一次,可能正是供需面的变化,导致农产品价格在第四季度里,给投资者送上年末大礼。
一德期货研究院宏观策略高级分析师吕新明分析认为,季节性的周期规律,是此次农产品行情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认为,“现在中国传统的春节预期即将临近,对油脂、农产品需求非常旺盛,而几乎是在每年的第四季度,期货市场上主要农产品都会出现一波震荡上行的行情,这一现象,几乎已经成为规律!”
另外,吕也认为,通胀预期仍然是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之所以在通胀之下资金突然舍弃有色而更多地追逐农产品,吕新明则认为,“期货和股票一样,各个品种之间存在轮动关系,有色的前期涨幅都已经非常高了,比如铜现在的价格甚至已经回到了经济高增长阶段的价格水平,完全脱离了经济危机的恢复水平——涨幅太高的,存在调整的需求,资金就会转而需求相对安全、还有上涨空间的品种。”
银河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梁勇则认为,大豆行情的产生,受国家收储政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为“涨到现在这个位置,如果没有新的利好因素出台的话,继续上涨的空间则显得有限”。
梁勇同样认为,油脂类品种价格的上涨,“是资金面加基本面烘托出来的,并且这一行情,至少会一直持续到春节前几周的时间!”
“从资金面上分析,年初至今,从各商品走势来看,农产品的涨幅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十一假期之后资金流入农产品的趋势变得明显起来。从国外来看,农产品资金做多意向比较明显。以大豆为例,大豆从9月中旬以来到12月初,净多单增加了将近7万张;豆油在10月初的时候,资金出现空翻多,12月初净多单已经达到了4万张。”
“在这波季节性上涨的行情中,国外的资金是看好的”,梁勇认为,“按照以往惯例,每年第四季度大豆都是震荡上涨的行情。国外也是比较明显的季节性上涨。从10月开始,国内对政策方面的预期已经很强烈,市场对豆类价格四季度走势也是比较乐观。
“另外,2008年危机之后,油脂行业的贸易商对于植物油库存储备都不是很充足,在这种季节性上涨的趋势当中,市场会呈现出买涨不买跌的策略,这就增加了短期植物油现货的需求量,形成了期货和现货相互配合联动上涨的局面。”【21世纪网】本文网址: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9/15703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