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226 181
2009-12-10
刺激消费就是制造灾难
李俊
最近,国务院再出大规模刺激消费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去年四季度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采取了一些列惠民生、促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同时,还认为促进消费的政策必须进一步加强。
给人感觉就是,只要消费能够起来,经济就有复苏的希望。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大家都储蓄,都少消费,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无法卖出去。东西卖不出去,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因此,消费就是帮助企业创造利润,工人有了就业,大家的日子才好过。
刺激消费论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只要深入分析,就发现其中谬论。人类进行各种生产,都是为了满足消费。俗话说,辛苦工作就是为了三餐。消费本质就是满足生命的享受,当然包括解决最基本生存问题,但是并不是为了生产。没有人只是为了生产而消费,这样的消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刺激消费本质就是为了解决生产而消费,这个就好比生产100双鞋,但是没有人消费。为了继续生产鞋,政府鼓励大家买鞋,然后终于解决库存问题。就这样,企业可以继续生产。然而,却没有思考过,要是这些鞋不适合大家,当作废品处理,有什么意义?尽管GDP可以计算进去,但是实际却是没有创造任何社会价值。
通过刺激消费,解决库存问题,可以维持继续生产,这看起来是非常有效果的。事实上,这种刺激消费就是让这个社会创造出更多废品。出台刺激消费政策,扭曲了消费者对产品效用评价,给他们制造了错误信号。这就导致他们消费了本来不应该消费的东西,花了本不应该花的钱。
通过刺激消费政策增加GDP,这完全是一种错觉。实际上,只是将别处的GDP转到了这里,或者将隐性的转为显性罢了;或者将以后的转到现在。事实上,一点也不增加,还会浪费。很多人认为,沙漠修公路没有创造社会价值,但是可以解决就业。然而,对就业一点帮助都没有,只是将别处的就业转到这里来了。因此,这些刺激政策让人们只看到增加的,没看到减少的,就产生了一种错觉。
经济是有周期的,繁荣之后就有萧条,这个规律是客观的。如果人为制造了一个不正常的繁荣,就必然产生一个不正常的萧条。经济规律本身也是一种客观规律,但是如果不尊重这个规律,选择主观上的刺激政策,必然会受到惩罚的。因此,制造了一个过度繁荣现象,就会导致过度萧条。通过反复刺激经济,只能延长危机,甚至制造了新一轮危机。
企业生产出来产品,卖不出,这可能是决策错误。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做出反思,改进产品,从而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东西。要是政府帮助企业解决库存问题,实际上就等于奖励企业犯错误。这样就给企业一种信号,即使东西卖不出去,政府也不会不管。最终将导致企业的错误越来越严重,必然出更大问题。
经济萧条是很正常的,完全可以自动恢复的。要是政府给市场注入各种药方,就破坏市场本身正常运作,将失去自我调节的功能。通过刺激消费政策,可以让某个行业发展起来,造就一些人富裕起来。这给人感觉就是,这种刺激措施是有效果的,然而实际上却是全体纳税人给少数行业埋单的。
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刺激消费,确实可以看到一个繁荣,但是非常短暂的。同时,制造出来通胀,各种价格信号遭遇破坏,这就注定繁荣无法继续下去。这好比给一个病人注入兴奋剂,一时兴奋起来,但是没有长久性。要让经济复苏,就必须回归自由市场,而不是盲目刺激消费。因此,刺激消费制造的将来是一场灾难。
2009121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0 15:53:50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0 16:05:27
制造了一个过度繁荣现象,就会导致过度萧条,觉得说得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0 16:14:37
楼主理解错了。
国家出台那么多政策,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厂商的。
厂商之间要竞争,你生产的东西不符合市场需求,而你的对手比你的产品更能满足市场需求,消费者不傻,知道怎么选择。
即使有国家鼓励政策,消费者也不会选择前者,而是选择后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0 16:20:01
道理是有一点,,,不过真实意图,,,明年就知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0 16:47:35
现在的问题并不是生产出来的东西不适合消费者,而是那些东西很适合消费者,但是消费者没有钱买。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嘛。
你说的100双鞋的例子不恰当。你该不会认为厂家会愚蠢到专门做一些不适合消费者的鞋子吧?我们现在的市场上,多数东西都是消费者需要的,也是适合的。

就比如我来说,我现在很需要笔记本电脑、摩托车、电吉他、高档音响,我还想到处去旅游,还想天天晚上可以去做按摩,我在市场上已经发现很多“适合”我的产品,甚至具体型号我都看好了,可是我没钱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