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国民经济管理
1862 3
2009-12-10
开发国内市场是更大的改革开放


如果说1870年至1913年的第一次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那么这次的全球化,中国则是最大的受益者。没有这次全球化,中国经济不可能保持30年的高速增长,更不会有现在的地位。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总体而言,都从这次全球化中得到好处,而中国无疑是受益最大的国家。中国正是抓住这次机遇,成为制造业的第一大国。所以,100多年前的全球化和100年之后的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命运产生了截然相反的影响。
出口驱动经济增长已不可持续
  在过去30年的大部分年份里,中国国际贸易增长率都是高于GDP的增长率。大致来说,中国的实际GDP年增长率在10%左右,出口的实际年增长率在15%左右。按照名义值算,2008年出口是1978年的553倍,GDP是1978年的83倍,前者是后者的6.7倍。结果是,贸易占GDP的比重大幅攀升。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4.6%,1990年是16.1%,2000年是20.8%,2007年是37.5%。1990年后,除1993年外,其他17年都是贸易顺差。到了2008年,外汇储备突出2万亿美元。2007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是8%。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逆差占其GDP的8%。
  2001年之后,我们的出口为什么增长那么快?有许多原因,包括加入WTO和中国竞争力的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对出口的高度依赖与人民币汇率有关,因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了,对企业而言,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有利可图。
  现在出口危机发生了,危机发生后,政府还继续补贴,也没有研究这个出口补贴多大是好,多大是不好,就是为了保出口而补贴。值不值得?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这次危机后,中国的出口受到了阻碍,我个人认为它不是一两年的短期危机,可能是个长期的调整过程。为什么?一般而言,经济规模越大,贸易占GDP的比重越小(极端而言,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这一比重就是0)。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世界十大经济体里,只有德国的出口占GDP比重(39.9%)高于中国(37.5%)。至于其他国家,美国8.4%,日本16.3%,英国15.7%,法国21.6%,意大利23.4%,西班牙7.4%,加拿大29.2%,巴西12.2%,世界平均是25.6%,都低于中国。这意味什么?一种可能是我们的GDP被低估,另一种可能就是我们出口依存度确实太高了。
  中国出口占GDP比重那么高,而中国还有那么多农民,说明其中存在问题。按照官方统计,全国55%的人口都是农业人口,这种情况下,出口占GDP比重不应该这么高,因为农民有很多产品是自给自足的。
  如果此次金融危机与贸易失衡有关,那说明我们的出口增长不能再维持了。无论其他国家是否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我们过去的出口势头都很难再延续下去,未来能保持出口与GDP同步增长已经很不容易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就需要两个市场的均衡,尤其是开发国内市场。这个开发国内市场不是大家经常听到的“扩大内需”,这两个概念完全不一样。开发国内市场,类似于过去我们开发国外市场,是真正地利用企业家精神,创造需求,这是中国经济本身的一次更大规模的、更深程度的“改革开放”。问题是这个市场的潜力有多大?
开发国内市场,类似于过去我们开发国外市场,是真正地利用企业家精神,创造需求,这是中国经济本身的一次更大规模的、更深程度的“改革开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0 18:33:48
有点道理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28441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0 18:40:38
这是个大问题,中国市场分割很严重,地方保护主义是最主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0 19:19:35
张维迎讲:"2007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是8%。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逆差占其GDP的8%。"
这时站在哪方面的立场上说话呢?同是8%,其内涵不知相差多大!

张维迎讲:“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总体而言,都从这次全球化中得到好处,而中国无疑是受益最大的国家。”
这是从哪方面讲得?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用什么理论和模型量化的?
鸡在前还是蛋在前呢?熟先熟后呢?是中国得益于世界,还是中国带动世界经济?

张维迎讲:“如果此次金融危机与贸易失衡有关,那说明我们的出口增长不能再维持了。”
这个“如果”是什么意思呢?是假设呢还是以此为事实呢?到底是什么意思吗?

张维迎讲:“开发国内市场,类似于过去我们开发国外市场,是真正地利用企业家精神,创造需求,这是中国经济本身的一次更大规模的、更深程度的“改革开放”。”
“用企业家精神,创造需求”,需求是用企业家精神创造出来的吗?真是不可思议。

张维迎讲:“一般而言,经济规模越大,贸易占GDP的比重越小”。
难道一般就是一切,就代表这一切吗?那么的话,为什么还要加一个一般呢?

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逻辑就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哪一方对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