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7023 16
2006-01-07

此题由网友drydq提供,已经奖励200元论坛货币。

在中国古代,乃至今天,在婚姻问题上经常出现“门当户对”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穷人嫁穷人,富人娶富人。那么请问,这是一个均衡吗?所谓均衡,就是博弈各方在给定对方的策略选择的前提下,都没有激励放弃现有策略,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从严谨的制度经济学或者其他经济学的角度给予分析。不使用专业术语,不给出假设和判断的贴子,不予奖励。所有符合经济学规范的贴子,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算是对大家在考试周的鼓励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9 11:03:00

this is a good question, worth an economic analysis. at least Becker has provided one kind of answ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9 18:08:00
贝克尔证明了夫妻产出互补,一夫一妻,婚姻市场竞争的前提下,相称婚配是有效率的博弈均衡。库拉特尼证明了能力较大的厂商雇佣能力较大的雇员,与之类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9 18:53:00
谢谢楼上两位的回复。这里的问题稍微有所不同,即讨论的是贫富之间的匹配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9 19:09:00
当婚姻决策权不在当事青年男女而在于其家庭时,重要的不是双方的婚姻产出能力的预期贴现,而是家庭的当期支付能力。同时,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下,‘门第’是一个重要信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0 15:30:0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不同阶层有不同的价值认同,门当户对也许正是这种社会阶层价值不同认同的体现,应当说有他一定的合理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