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 君 说
生命会通过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等功能来维持自己的存在,而用生命的视角来观测企业也会发现二者之间有着诸多的共性。
理论物理学家杰弗里·韦斯特在其《规模》一书中从复杂系统和规模法则的角度回答了生命和死亡、能量和物质的新陈代谢,以及规模法则、组织和创新等问题。
这些问题既是生命体的要素,又是企业发展所必须思考的方方面面,相信读过本书后您对企业如何健康发展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 者:王小川 搜狗公司CEO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什么是生命?我在18年前读过一本书《复杂》(Complexity),其中给出了一个优雅但是冷冰冰的定义:第一句话,性状相对稳定;第二句话,能够自我复制。
性状相对稳定,就是一种存在感。生命为了保持存在,会通过新陈代谢等各种方法维持自己;生命能够自我复制就是变成更多的存在。
按照这个定义,DNA(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虽然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它们本身就是生命。所以,生命之间是可以相互嵌套的,这是一个需要理性思考才能接受的道理。
也就是说,生命并不神圣,它就是一种存在。我们用生命的视角观测一个人、一家公司、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宗教,都可以发现很多共性:都有求生欲,有新陈代谢,有复制的动力。
认识到这些使我的世界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嵌套的生命之间有什么关系,是谁去影响谁呢?在长达18年的探索过程中,我不断深化和理解“生命”这个概念,去看其中的规律。
企业和生命体具有高度相似性
我们经常用“基因”描述一家企业相似的组织行为和惯例,用“成长”和“进化”描述企业的量变和质变。这些词背后的潜在逻辑是,企业的生长与生命体息息相关。
我的理解是,企业就是生命体。从可观的产品到不可观的企业文化,所有的企业要素都可以被视为细胞、DNA、毛细血管,它们组成了一家完整的、时刻变化的、有血有肉的企业。
相比经历过几十亿年迭代的生命体,仅有几十年历史的企业就像一个婴儿,这也决定了企业并非一出生就携带生存本能和有效的免疫机制。因此,企业更应该向“生命体”学习,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竞争更残酷、变化更高速的商业环境中。
因此,我向大家推荐《规模》这本书。在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理论物理学家杰弗里·韦斯特将社会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多重视角带入了规模效应的研究中,他认为生命在新陈代谢、遗传复制及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几乎所有生理学特征和生命历程都主要由其规模决定。
我在做研究生课题时深刻体会到,我们从生命里看到的现象和一些因果表现不适于用还原论的方法来解释,也不能依靠简单的统计规律,而是要在复杂的因果网络中找到更本质的规律。
这就是这本书试图从复杂系统和规模法则的角度回答的问题——生命和死亡、能量和物质的新陈代谢,以及规模法则、异速增长、组织和创新等。
这些既是生命体的要素,又是企业发展必须思考的方方面面。企业与生命体的相似性:不同规模下的增长关系。
长久以来,关于企业和生命体的讨论常见于商学院理论案例中,但缺乏更广泛的数据研究和更长远宏大的社会发展视角。
我一直希望看到生命体与企业之间更深层、更本质的联系,以及企业作为个体在商业体、城市、社会等各个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前我曾将企业与人做比较,发现企业和人都有生命的属性:人有生存的欲望,企业也有;人体内有细胞的新陈代谢,企业内也有员工的流动;人会面临肥胖的问题,企业规模变大之后也难以避免结构的臃肿;人类会生育繁衍,企业也可以通过孵化子公司进行“繁殖”。
此外,在变异、进化、衰老等问题上,我们都能发现两者相似的地方。
《规模》首次系统性地阐释了生物进化和社会进化规律之间的相关性,让我这些年的观察与思考获得了更多的印证和开拓。
韦斯特的主要观点是,企业像生命体,它受到更多来自规模经济的主导——在生物学中,生物体停止生长,是因为能量的供应无法跟上细胞的维护需求;而在企业,总收入可被视为新陈代谢,支出则可被视为维护成本。韦斯特研究的是不同规模下两者的增长关系。
《规模》的结论稍显残酷,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会令创业者感到沮丧——根据美国上市企业的大数据研究,无论何时上市,都会有一半的企业在 10.5 年内消失。被并购,是大多数企业消失的方式。
“正如所有生物体必须死亡以使新生物体绽放一样,所有的公司都必须消亡或改变,以使新的创新变种能够繁荣发展……这是自由市场系统的基础文化。”韦斯特写道。
韦斯特对企业死因的分析,和我多年来对创业企业的观察一致——企业发展规模与生命体高度相似,规模是企业寿命长短的决定因素之一。生命体会因规模大小而产生不同的代谢率和寿命,企业也是。
以企业收入和支出的新陈代谢模型来看,如果一家企业的收支无法经受市场内在的持续波动及自身财务状况的波动,就可能消亡。
我将韦斯特的研究结论概括为,企业规模的增长开始相对快速,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及维护支出转变为线性增长,增速便开始放缓。
最初,年轻企业维护支出并没有随着规模扩大而迅速增加,得到的资本支持反而快速增长,但到了一定规模后,规模越大,维护支出越来越多,企业反而越脆弱。
生命的警示:
是什么损害了企业的长久生命力
这让我开始思考搜狗的发展轨迹。搜狗是一家于2017年11月上市的年轻企业,并且是一家坚守长期价值的企业。
韦斯特对企业发展初期受资本助推的判断并没有让我兴奋起来,相反,他对两个阶段的企业模型的阐释使我保持了足够的警戒心。
1.白热化竞争导致企业的盲目发展
我对发展初期资本助推的理解是,我始终相信,企业不要过多参与特别白热化的竞争,这或许会让人盲目——竞争太激烈了,会让我们改变自己的基因,去做一些没那么善良或者说没那么针对未来发展的事情——通过“烧钱”拓展市场,并不能形成真正的价值,反而会损伤企业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应该更多地投入没有过度竞争、提高服务品质的事情中去。
2.高度集权的企业管理,限制其持续发展
韦斯特解析企业的死亡原因让我感触更深。无数管理学著作写过,企业组织和文化是其长期增长的发动机。当韦斯特从将企业和城市作为生命体的角度去阐释时,更让人容易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城市的维度可以不断增加,但企业有一条成长的抛物线。为什么企业增长不可持续呢?韦斯特对企业和城市的研究结论是,经营到一定规模的成熟企业,通常是高度限制的自上而下的组织,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与之相比,城市的发展则是创新而非规模经济霸权胜出的体现,因此城市中的权力没有固定的中心,分散于不同的组织机构,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掌握所有的事情。
正因如此,城市低效、分散、灵活;也正因如此,城市能够容纳自由和创新,能够持续发展。这就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自由的反面往往是规则。
企业越大,越需要借力组织和规则,以期能以更高的效率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增加。
3.流程降低应变能力,使企业僵化
我更倾向于靠人而不是流程来解决问题。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其流程可视为一种基础的保险,面对时刻变化的环境,流程的应变能力比人差很多。
作为一个生命体,越来越多的规则、规定、协议和程序,必然会带来僵化。这就是韦斯特所说的过多的规则和流程会使企业变得不再灵活、更加僵化,由此无法对大的改变做出反应。
4.低效的创新和研发,导致企业新陈代谢不足
同时,创新和研发都是低效的,但确是企业维持长期生命力的关键。到了某个时间节点,市场会鼓励企业继续沿用经市场考验行之有效的产品,但没有新领域和新产品的研究,企业新陈代谢就会不足。
这一点对企业更加致命。韦斯特发现,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分配给研发的相对资源量会系统性地减少。这表明,随着企业的扩大,对创新的支持跟不上官僚和管理开支的增长。这是所有企业管理者都不想看到但多数人都难以避免的。
我们应该如何像管理生命体一样管理企业能不能像城市一样,随着规模的增长,商业和经济行为不断扩大、不断多样化呢?我们应该如何像管理生命体一样管理企业?
韦斯特告诉了我们企业的死亡原因,却并没有给我们太多建议。我们对企业与生命的思考不会止步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