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校园踩踏事件给沪上学校敲响警钟。记者日前采访发现,本市部分小学课间“圈养”有“抬头之势”,一些家长甚至网上发帖感叹,小学教室如同“监狱”,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家长过分维权,学校过度保护,而最大的牺牲者就是学生。
记者在部分小学采访也发现,“圈养”现象绝非个例,而是较普遍现象。“老师规定,课间只能在走廊玩,不能去操场。”就读于杨浦区某小学五年级男生轩轩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教室位于5楼,但即便在底楼的小朋友,也不能去操场。课间时分,自己通常在走廊里奔一奔。
记者随机调查了数十所小学,80%的学生向记者反映的情况很一致,操场是“禁地”,课间和午休都只准在走廊等小范围地区活动。对于调皮的学生,老师甚至还下达了“禁足令”,并圈定活动区域,若违反规定会受到“惩罚”。
对于学生课间被“圈养”,部分学校称,自己并未强制学生不准出去玩,只是不鼓励学生在短短的10分钟里,还跑去操场疯跑。
“最近湖南发生校园踩踏事件,给校园安全又敲响了警钟。”某中心城区小学陈校长告诉记者,前几天,学校还专门召集老师开会,重点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并给护导老师“定编定岗”,要求每位老师准时到岗。“我们不放过一个细节,甚至还交代清洁工阿姨,要待孩子进入教室上课后,才能拖地,一定要拧干拖把,地面不能出现大滩水渍。”
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项老师也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学校在学生可能去活动的地方都安排了护导老师和学生值勤员。放学时,都由班主任带队走下楼的,校门口还有总护导老师,雨天会增派老师在门口疏导。
尽管如此,部分学校对“放养”仍心存疑虑,不敢轻易开这个口子。“我们最头疼的就是学生发生意外事故。”在采访中,校长们的观点出奇一致,纷纷向记者倒苦水。一位校长告诉记者,学生出险后,学校成为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主体之一,最为可怕的是,家长既不愿意协商、调解,也不愿意通过法律渠道解决,而寄希望于通过上访获得自身的利益补偿,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一位校长表示,现在的家长动不动就是要学校负责,打个预防针出现了点轻微不良反应,就要闹到学校,并撂下狠话,“孩子出了事,学校赔偿!”
“家长过分维权,学校过分保护,这中间最大的牺牲者就是学生!”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校长曹宏亮说。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表示,毕竟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不能因为踩踏事件矫枉过正。反而,更应该借此机会在学生中开展自我保护的训练,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技能。
来源: 解放网-解放日报2009-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