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12-13 10:50:03
hblzy 发表于 2009-12-12 17:34
现在经济学博士毕业,毕业论文如果没有计量实证分析,会毫无疑问没有任何悬念的被毙掉。上网查寻了一下对前沿计量理论推崇备至一个老师的论文,其中一篇国家级科研项目,几处学科基金资助的课题,运用了大量经济学前沿理论,最后得出结论:生病同样程度的富人和穷人,富人付出的医疗费用高于穷人。哎。。。
      计量必须要有数据,中国就那几样宏观数据,大量的研究人员不知对那几类数据翻来覆去的倒腾了多少遍,如文章必须计量,就把选题局限在非常狭窄的范围,所写出的文章,怎么可能创新。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文献综述的问题,必须要求国外前沿外文文献,前沿文献作者生活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截然不同中国,对象不一样,面对的问题不一样,,这样的文献要求,选题时也就逼使你去选这样的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如若选了一个国内实际问题,如果找不到前沿文献,也因此而毙掉。
     难怪,中国那么多现实经济问题只有民间人士的呐喊,真正搞专业研究的人却大都缄口不语。
如果你是在念经济学的博士,我觉得你不合格,你是在给自己不会用前沿的经济方法找借口,你也没真正看过几篇像样的文献。

论坛上有李子奈、洪永淼、田国强等人关于计量以及数理经济方法的演讲稿,应该好好看看。

可怕的不是学不会,而是因为怕去学而固步自封。

首先,经济学的数理方法不只是计量,其次计量不是乱用的,要有经济理论和统计理论的基础。GMM 为什么会成为经典方法?因为它为RBC的必要条件找到了恰当的

检验手段,数据不足可以用MCM模拟在用来与实际数据对比。

经济学研究总会遇到难题,否则它就不会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学科。如果希克斯当年也抱怨《通论》晦涩难懂,恐怕IS-LM至今也不会出现。如果卢卡斯当年看到滞胀

肆虐就断言说宏观经济学已死,哪里会有那个经典的“卢卡斯批评”出现。如果普雷斯科特也沉浸在乘数-加速数模型描绘的经济周期运动中,可能永远没有人会理解

实际周期。如果阿罗、迪布鲁因为瓦尔拉斯当年的证明是错的就断言一般均衡不存在,那今日的经济学也将不复存在。如果因为纳什是个“疯子”,就说纳什均衡也

是痴人说梦,那~~~这种例子太多了

实证研究不是专指计量!实证研究的古典方法是如社会学的案例分析、乡野调查等等,科斯《企业的性质》通篇都是法律案例,但是如果没有后来对该论文思想的数

理表达,科斯定理也不会尽人皆知。

总之,计量不是遮羞布,不是用来包装以通过论文评审和答辩的花纸,而应当是思想的展现和理论的试金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0:52:17
我推荐你看看邹志庄的《中国的经济改革》,人家也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也用了包括计量在内的各种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00:41
在国内我认为不该盲目追求前沿,而应该落脚于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01:52
好好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04:08
有这样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06:18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09-12-13 10:52
我推荐你看看邹志庄的《中国的经济改革》,人家也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也用了包括计量在内的各种方法
  重申我不是一概否定计量,而只是否定因为没有微观数据不能做计量就否定对该领域在博士论文进行研究。田国强、艾春荣、邹志庄、高铁梅等计量做的好,欣赏。但经济学的广博决定了是是靠个人能力无法进行通盘掌握的,君不见国外一个课题都是多人合作。以单一某种标准来决定是否合格,经济学界有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绳吗?
       以计量为主要研究工具的经典文章很多,但国内期刊上特别是博硕士论文为了计量而计量的文章更多,受数据局限只好寻找一个老掉牙的命题,将变量逐步增加,估计方法从一种换到另一种。结果一看篇幅够了,over.  对创新性有一定要求的论文,不对现存的经济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新见解,再用计量来检验,而是逼着大家去为了计量而计量,实在不能苟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07:36
都是中国经济学年会惹得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08:39
经济学年会时崇洋媚外,只是推崇计量不要创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09:42
按照中国经济学年会,就只有美国经济学,没有中国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16:06
没办法,专业人士大多成了学术机器,而不是研究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者。而对现实问题有刻骨之疼的人又欠缺专业水平,无从进行专业与现实问题的对接。真是学术的悲哀,也是学术人与现实人的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16:59
garbage  in garbage out ~ ~!   张五常 说的~!  觉得基本上适合中国的这些计量模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17:29
学术研究应该顶天立地。立足现实问题,结合专业水平,展开深入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24:10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36:43
hblzy 发表于 2009-12-13 11:06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09-12-13 10:52
我推荐你看看邹志庄的《中国的经济改革》,人家也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也用了包括计量在内的各种方法
  重申我不是一概否定计量,而只是否定因为没有微观数据不能做计量就否定对该领域在博士论文进行研究。田国强、艾春荣、邹志庄、高铁梅等计量做的好,欣赏。但经济学的广博决定了是是靠个人能力无法进行通盘掌握的,君不见国外一个课题都是多人合作。以单一某种标准来决定是否合格,经济学界有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绳吗?
       以计量为主要研究工具的经典文章很多,但国内期刊上特别是博硕士论文为了计量而计量的文章更多,受数据局限只好寻找一个老掉牙的命题,将变量逐步增加,估计方法从一种换到另一种。结果一看篇幅够了,over.  对创新性有一定要求的论文,不对现存的经济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新见解,再用计量来检验,而是逼着大家去为了计量而计量,实在不能苟同。
如果只是围绕年鉴,哪里来的数据?邹志庄研究中国“那段时间”的经济问题,哪里来的数据?很多是自己整理、分析出来,“原创的数据”,中国资本报酬率哪有现成的数据?CCER搞了3个报告,把这个数据整理出来了,这是真正的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39:36
现在的经济学有点浮躁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42:30
太重视数学了。。。其实很多问题不用数学和模型完全可以得出结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50:50
哎呀,年来就是如此风气 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51:15
唉,好像硕士论文也要计量模型才能通过吧?非常郁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53:30
计量分析又有几个是真的数据。就算是真的数据,中国的数据能相信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54:21
计量真的没意思,老是拿历史中的数据测来测去,肯定不能创新的,并且现在的论文到处是千篇一律,互相抄,所以很悲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55:02
这实质上是他做了一个梦,语焉不详的说了一点梦境,然或让大家来圆他的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55:49
lin140 发表于 2009-12-12 18:39
先想出结果再找东西来证明,如果通过数据来证明就会跟统计局一样得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数据和结论。。
这实质上是他做了一个梦,语焉不详的说了一点梦境,然或让大家来圆他的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47167&page=1&from^^uid=88676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56:04
计量化=la  ji  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1:57:24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09-12-13 11:36
hblzy 发表于 2009-12-13 11:06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09-12-13 10:52
我推荐你看看邹志庄的《中国的经济改革》,人家也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也用了包括计量在内的各种方法
  重申我不是一概否定计量,而只是否定因为没有微观数据不能做计量就否定对该领域在博士论文进行研究。田国强、艾春荣、邹志庄、高铁梅等计量做的好,欣赏。但经济学的广博决定了是是靠个人能力无法进行通盘掌握的,君不见国外一个课题都是多人合作。以单一某种标准来决定是否合格,经济学界有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绳吗?
       以计量为主要研究工具的经典文章很多,但国内期刊上特别是博硕士论文为了计量而计量的文章更多,受数据局限只好寻找一个老掉牙的命题,将变量逐步增加,估计方法从一种换到另一种。结果一看篇幅够了,over.  对创新性有一定要求的论文,不对现存的经济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新见解,再用计量来检验,而是逼着大家去为了计量而计量,实在不能苟同。
如果只是围绕年鉴,哪里来的数据?邹志庄研究中国“那段时间”的经济问题,哪里来的数据?很多是自己整理、分析出来,“原创的数据”,中国资本报酬率哪有现成的数据?CCER搞了3个报告,把这个数据整理出来了,这是真正的研究。
  凭周边所知到微观数据来源,一是向研究机构购买,二是亲自调查,三是找辅导员或老师死皮赖脸,由他们安排学生假期调研。四是自己作假。第二种的一个假期下来收集了不到200个调查表,是诅咒发誓不会再搞了。第三种现在学生也见多识广了,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很多是闭着眼睛一路勾下来。第一种大家知道微观数据的要价不是一般的高。结果大家去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2:06:54
楼主说的不错,很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2:09:38
社会太急功近利了,学术气氛已不行,逼着大家抄、摘。很多数据条件多不具备,想搞出个成果很困难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2:12:22
学术氛围已经从根本上烂掉了 呵呵呵 差不多就行了 熬到毕业就完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2:25:52
呵呵呵,学术阿学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2:42:54
初学者一名~同样有如此困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3:17:04
现在的论文都是为了毕业而写的,能毕业就好,没有多大价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