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lzy 发表于 2009-12-12 17:34 
现在经济学博士毕业,毕业论文如果没有计量实证分析,会毫无疑问没有任何悬念的被毙掉。上网查寻了一下对前沿计量理论推崇备至一个老师的论文,其中一篇国家级科研项目,几处学科基金资助的课题,运用了大量经济学前沿理论,最后得出结论:生病同样程度的富人和穷人,富人付出的医疗费用高于穷人。哎。。。
计量必须要有数据,中国就那几样宏观数据,大量的研究人员不知对那几类数据翻来覆去的倒腾了多少遍,如文章必须计量,就把选题局限在非常狭窄的范围,所写出的文章,怎么可能创新。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文献综述的问题,必须要求国外前沿外文文献,前沿文献作者生活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截然不同中国,对象不一样,面对的问题不一样,,这样的文献要求,选题时也就逼使你去选这样的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如若选了一个国内实际问题,如果找不到前沿文献,也因此而毙掉。
难怪,中国那么多现实经济问题只有民间人士的呐喊,真正搞专业研究的人却大都缄口不语。
如果你是在念经济学的博士,我觉得你不合格,你是在给自己不会用前沿的经济方法找借口,你也没真正看过几篇像样的文献。
论坛上有李子奈、洪永淼、田国强等人关于计量以及数理经济方法的演讲稿,应该好好看看。
可怕的不是学不会,而是因为怕去学而固步自封。
首先,经济学的数理方法不只是计量,其次计量不是乱用的,要有经济理论和统计理论的基础。GMM 为什么会成为经典方法?因为它为RBC的必要条件找到了恰当的
检验手段,数据不足可以用MCM模拟在用来与实际数据对比。
经济学研究总会遇到难题,否则它就不会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学科。如果希克斯当年也抱怨《通论》晦涩难懂,恐怕IS-LM至今也不会出现。如果卢卡斯当年看到滞胀
肆虐就断言说宏观经济学已死,哪里会有那个经典的“卢卡斯批评”出现。如果普雷斯科特也沉浸在乘数-加速数模型描绘的经济周期运动中,可能永远没有人会理解
实际周期。如果阿罗、迪布鲁因为瓦尔拉斯当年的证明是错的就断言一般均衡不存在,那今日的经济学也将不复存在。如果因为纳什是个“疯子”,就说纳什均衡也
是痴人说梦,那~~~这种例子太多了
实证研究不是专指计量!实证研究的古典方法是如社会学的案例分析、乡野调查等等,科斯《企业的性质》通篇都是法律案例,但是如果没有后来对该论文思想的数
理表达,科斯定理也不会尽人皆知。
总之,计量不是遮羞布,不是用来包装以通过论文评审和答辩的花纸,而应当是思想的展现和理论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