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48 4
2009-12-14
□吴江
  最近,电视剧《蜗居》因为用写实手法讲述了城市白领在高房价现实困境下的挣扎,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共鸣。在剧中,郭海萍和苏淳这对工薪阶层夫妻,为了攒钱买房,连吃一个星期拉面,把全家老小全部裹挟其中,最终导致了亲情、感情和价值观的扭曲。有人认为,他们的理想、责任和信仰因为高房价的压迫,变得狭隘贫乏,缺乏想象力,缺乏冒险精神;也有人表示,这是一些人咎由自取,他们在扭曲的消费观和恐慌性心理下“自愿”成为房奴;还有专家表示,中国人的置业观念有问题,房子本来就不是人人都要买和买得起的。
  不买的话,眼睁睁看着房价噌噌涨,眼见着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甚至越攒钱离买房的目标越遥远;买的话,则转眼间沦为房奴,每月恨不得把硬币掰成两半使,连吃一个星期拉面,还真是房奴生活的真实写照。应该说,高房价之下,买与不买其实都令人纠结,不买有不买的懊悔,买也有买的痛苦,顶多不过是“白天不懂夜的黑”罢了。
  高房价固然让房产投机者赚得盆满钵满,同样也加剧了购房者的焦虑心态。不过,房价再高,饭总得吃,觉总得睡,日子也还得继续过,假如因为高房价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甚至在高房价的压迫下人性都遭遇扭曲,恐怕也说不过去。无论如何,如今的时代,毕竟还没有到不买房便没法活的地步,已然使得人们陷入焦虑情结的高房价,也未尝不是最后的疯狂。这个时候,或许更需要人们的理性判断和抉择,很多时候,身处高房价之下的“蜗居时代”,调整自我心态与调适生活方式,或许是作为个体的人们唯一可以选择的自我救赎方式。

  不过,无论是被房子“绑架”,还是由于自身的过于焦虑,当城市白领的蜗居式生存成为一种普遍情形,甚至引发极大的共鸣时,恐怕还不能全拿中国人的购房观念说事儿。无论如何,居有定所的愿望算不上奢侈,安居心切更不能被扣上焦虑的帽子,这些愿望不过是朴素的生活观念罢了。某种程度上,既然中国人存在着购房焦虑,恐怕也更多与住房保障的缺失不无关系,房子可以不买,但却不能不住。在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廉租房的供应相当充沛,大学毕业生即便不买房,也可以低成本地享用环境、条件各方面都相当不错的廉租房,而在国内大部分城市,恐怕还没有这样的供给,大学毕业生要想租上相对宽松,环境好点的房子,每个月的开支恐怕不会低于几千元,如此成本,还真是接近购房贷款了。从经济角度讲,与其花大笔钱去租房,倒真不如一鼓作气买房,“尽早买房”便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可见,国人的购房焦虑,其实并非天生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4 11:13:27
非常同意楼主的观点,房屋焦虑其实是一个社会性的心理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19:31:04
扭曲的心理为人所利用,然后变得更扭曲,然后更为人所利用,然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6 21:48:13
电视剧《蜗居》因为用“““写实手法”””讲述了城市白领在高房价现实困境下的挣扎,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共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6 22:00:08
。。。文不对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