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793 7
2009-12-14
据报道,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于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12月13日在美国麻省贝尔蒙特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麻省理工学院在一份声明中宣布了这位在该校执教数十年的学界泰斗辞世的消息。   萨缪尔森曾因将数学分析应用于经济学领域的巨大贡献而在1970年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他在肯尼迪执政期间曾协助制订了著名的税收政策——“肯尼迪减税方案”。他所著的《经济学》教科书早已被成千上万学子们奉为经典。
  现任总统奥巴马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劳伦斯·萨默斯,正是萨缪尔森的侄子。
  据称萨缪尔森的葬礼不打算公开,将会由家人安排;但麻省理工学院表示计划为萨缪尔森举行公开的追悼会。
  保罗·萨缪尔森简介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年出生。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随后获得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经济学教授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萨缪尔森的巨著《经济学》流传颇广,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据报道销售量已达1000多万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将《经济学》作为专业教科书。他于1947年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著作
  《经济分析基础》(1947);《经济学》(第1版,1948);《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与索洛和多夫曼合著,1958);《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4卷)(1966,1972,197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4 13:18:02
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泰斗、197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的不朽经济学著作,自1948 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 多种文字出版,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第18 版为2005 年修订的最新版,在经历了前17 版的积累和沉淀之后,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已经近乎完美,而且在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和数据之后,《 经济学》( 第18 版)可谓是更上一层楼。全书共七编34章:包括基本概念,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应用国际贸易、****和环境,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以及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等内容。囊括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大部分知识。在保持“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这一风格的前提下,本书对金融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沿的实践及理论成果,对国际化外包、股息税改革、品牌价值以及行为经济学等也给出了最新的介绍。第18版独特之处,经济学是一门动态的科学。它所揭示的是经济现象、环境、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随着经济学和它所置身的现实世界的发展,本书也在发展。《经济学》第18版在以下七个方面不同于先前各版:

1. 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通常情况下经济学都似乎是在没完没了地应对新的困惑、谜团和其他两难问题。然而,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支撑整个经济学的不过是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只要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整个学习进程就会事半功倍并变得意趣盎然。为此,本书的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即那些颠扑不破的真理上面。这些理论在21世纪的重要性将丝毫不会逊色于它们在20世纪的情况。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如稀缺、效率、贸易收益和比较优势原理等,永远不会丧失它们在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只要稀缺性本身还继续存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学生,无论是在掌握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概念方面,还是在理解国内外货币的作用等方面,都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们不仅应当学到有关经济增长的已经被普遍认可的理论,而且也应当了解关于商业周期的各种有争议的学说。

2. 经济学的创新 现代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几乎在每一个领域创新都非常迅速。计算机产业中令人眩晕的发明速度也许已经让我们习以为常。在该产业,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产品和新的软件出现。互联网正在掀起一场信息革命,现代商业正在接受一场洗礼。

此外,我们还强调经济学本身的创新。经济学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变成一群修补匠、改革者和发明人。历史表明,经济思想一旦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便会酝酿和掀起社会变迁的浪潮。本书讨论的重要创新包括通过“排污(许可证)交易”计划,将经济学应用到环境保护领域。其他重要的经济创新包括改善后的管理机制,诸如欧洲货币一体化这类激进的思潮。最近几年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创新之一,是关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统计权衡问题。我们将界定一个最重要的经济学概念“网络经济学”,并讨论它怎样影响经济效率和市场力量,进而如何带来“应否解散微软”等问题的争论。此外,事关人类未来的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是如何处理诸如气候变化等属于“全球公共品”之类的问题。我们将探讨处理全球环境问题的新的方式,诸如《京都议定书》这种模式。

3. 小的即美的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经济学大大拓展了其研究领域。经济学的大旗不仅飘扬在传统的市场领域之内,而且还覆盖了环境、法律研究、统计和历史方法、艺术、性别和种族歧视,甚至家庭生活等方面。然而,从本质上讲,经济学仍是一门关于在现实中如何选择的科学。总之,这有点像点菜进餐,小的往往是美好的,因为它便于消化。

为本书确定命题曾遇到很多的两难问题。为挑选这些课题,我们调查了许多授课教师和有影响的学者,以判定哪些课题对于教育良好的公民,或者新一代的经济学人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拟出一份涵盖主要课题的目录清单,然后又忍痛将其中许多的章节和附录都陆续地删去。我们不时地发问,这些内容是否像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完好,对于学生理解21世纪的经济学是否真的不可或缺。每一课题只有过了这一关之后,才有可能被收编入书。如此严格筛选的结果是,本书的篇幅比前几版减少了四分之一。农业经济学、工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等都被删掉,而用更多篇幅讲述环境经济学、网络经济学和真实商业周期理论以及金融经济学。

4. 新世纪的政策问题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经济学吸引他们的地方在于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的关系。而第18版所强调的,正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方面的政策制定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第18章所讨论的环境经济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问题,并进一步探寻能让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相适应的途径。一系列新的范式和案例,诸如股息税改革、最低工资、国际化外包、品牌价值、财务诈骗等,都在讨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并联系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第二大重点在于金融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通过引入新的一章“金融市场和货币的特殊形态”,我们相当彻底地重新编写了金融经济学部分的内容。在该章我们将货币经济学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金融舞台之上,并使之与***银行一章相辅相成,进而探讨货币在商业周期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回顾历史、经济的变迁,并结合作者亲身的经历,第18版继续强调运用案例分析和援引经验论据来阐释经济理论。只有当我们理解了1996年美国福利制度改革和当前医疗保障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时,有关“反贫困”命题的两难困境才能够变得真实可见。只有阐释清楚全球变暖的两难困境,需要动用经济手段才能解决好环境问题这一点才能不言自明。而只有当我们了解了财政赤字如何压低国民储蓄之时,我们才有可能入木三分地理解宏观经济学。

5. 关于全球化问题的争论 过去10年中,曾出现许多关于国际贸易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等问题的激烈舌战。一些人认为美国制造业就业率的下降原因在于工作机会都被出口到了墨西哥和中国,尽管有一份关于就业趋势的调查曾对此提出质疑。无论原因何在,美国在21世纪初都实实在在地面临着一种困惑:产出高速增长和就业显著下降二者并行不悖。

有关全球化的讨论是近些年来重大的论战之一,其症结在于国家之间日益增进的经济一体化。美国人都明白,现在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成为孤岛。移民潮和国际贸易对交易品种、成交价格和我们的薪酬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恐怖主义可以对本土的经济产生摧毁性的影响,而非洲的战争则可以导致饥荒进而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我们不仔细地研究比较优势理论,则恐怕没有人能够透彻地理解贸易增长和资本流动所带来的影响。为此,第18版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贸易及其同国内经济变动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的内容。

6. 宏观经济学的论战 理解现代经济学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宏观经济学流派众多且数量激增。教师们通常都想知道,在宏观经济学家的意见如此分歧的情况下,学生们究竟应当怎样理解问题。尽管在处理这类众多的分歧时我们仍然感到苦恼,但我们还是认为这是经济学健康发展的一种表现。我们宁肯看到生气勃勃的争论,也不愿意看到那种你好我好的一团和气。

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清晰的分析框架中,第18版讨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所有主要流派。我们一方面告诉学生应当如何理解凯恩斯主义、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真实商业周期及货币学派的宏观经济学,另一方面也强调“预期”、“市场出清”和“总需求”的其他新特征。本书对每一个经济学流派都进行了清楚的介绍和一种公正的反思及比较。就每个学派的讨论而言,我们都会援引经验数据进行客观的评价。所有重要学派都包括在“宏观经济学流派及其论战”这一章中,此外我们还强调了不同的思路及其政策含义的重要性。

经济学家已经日益重视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近期的生产率增长反弹的原因、创新与新科技知识的作用。如果学生想要理解关于****债务和赤字作用的讨论,那么将经济增长置于前沿和核心地位是完全有必要的。通过将增长理论及其新成果引入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地带,第18版较好地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这种复兴态势。

7. 简明清晰 尽管第18版有许多新的特点,但整个准备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朝圣的北斗”,还是力图创造出一种清晰和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学生们是来自不同的背景、带着对现实世界运作方式不同的先入之见走进我们的课堂的。我们的作用并不是要改变他们的价值观。相反,我们只是希望学生们能首先理解经济学的不朽真理,然后积极地付诸实践,从而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适合于他们及他们的家庭去从事工作和进行生活。为达到此目的,也许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比简明清晰的陈述更有效了。我们在全书的每一页上都煞费苦心,以增进对基础经济理论的全面把握。我们曾收到各地学生和教师的数以千计的评论和建议,并已经将他们的建议融入第18版中。

作者简介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研究生部的创始人。他的许多著作使得他在年轻时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是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70年)。萨缪尔森教授曾长期为美国《新闻周刊》的经济学栏目撰稿,曾担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经济顾问,属于那种能够同普通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为数极少的科学家之一。萨缪尔森常出席国会听证,并担任联邦储备、财政部、许多私人机构和非营利机构的咨询顾问。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工作和经常打网球之外,萨缪尔森教授还是纽约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6个孩子(包括三胞胎)为萨缪尔森家族衍续了15个子孙。

威廉·诺德豪斯,美国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爱伯克奇。本科就读于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是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的。现为耶鲁大学惠特尼·格里斯伍尔德经济学教授和考尔斯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研究范围很广,包括环境、价格、能源、技术变革、经济增长、利润和生产率的增长趋势。此外,诺德豪斯还对经济政策很有兴趣。他在1977~1979年间是卡特总统经济顾问班子成员,曾在美国****各种顾问理事会和委员会中任职,不时给《纽约时报》和其他报刊撰文,在耶鲁大学主讲经济学原理课程。诺德豪斯教授与他的妻子芭芭拉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他们有一条长着金黄色毛的爱犬潘多拉。夫妇俩有共同的爱好:音乐、远足、旅游和滑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13:18:34
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十三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萨缪尔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并使这种思考方式和视野在中国落地生根。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美联社当天在报道中总结萨缪尔森一生主要成就时说:他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经济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并且写出了一部被数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

  萨缪尔森出身于一个经济学世家,他的侄子正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而兄弟罗伯特、妹妹安妮塔也都是知名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自一九四0年以来一直就任于麻省理工学院,他的逝世令许多昔日学生和友人唏嘘不已。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十三日说:萨缪尔森“改变了他接触的一切”。 (中新社纽约十二月十三日电/记者 魏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13:25:46
向泰斗致敬!祝您在天堂里快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13:31:18
致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20:52:29
致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