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和制度
1
我认为现在中国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对前面的路看不清楚。开始我们的发展是有标杆的,这就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我们依葫芦画瓢即可。但是几十年下来,有了一些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贫富差距问题,文化道德问题,城市拥堵问题等等。当问题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就会迷惑。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悲观的情绪,比如一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就会联系到“朝中有妖孽”。这是一种迷信的思想,他们没有根据,只好用老旧的方法来思考。还有一种是乐观的情绪,中华民族一定能崛起,你看美国佬被战争和金融危机搞得焦头烂额, 美国衰退之时即是中国崛起之时。这同样是没有根据的盲目自信,他没有从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全方位来分析。第三种是得过且过的情绪,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凡夫俗子,何必操闲心呢?
虽然大家的想法不同,但心思是相同的,就是希望中国崛起,中国能平稳快速的发展。大家如果都有这个想法,就一定想知道发展的关键是什么?我认为发展的关键在于能看清楚发展的大概方向,别南辕北辙就麻烦了。想看清楚方向在于思想,我们必须在思想上进行超越。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就免谈崛起!
2
具有超越思想,主要在于学习、思考、实践。太史公在《报任安书》篇中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让人感动!有人认为太史公太狂,我倒认为这些人误解了。这是为学的态度,为学思考需要独立性、批判性,而我们的教育却在扼杀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扼杀批判思考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我们就会盲目崇拜,使鼓吹者得逞,寡言者遭殃。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的担忧。比如郎咸平,是比较有表演天赋的财经人士,很多人比较推崇他。新浪博客人气指数接近10000,一篇:“日本人为什么偷不走茅台和五粮液”点击40多万。希望这是有水分的数据,因为我知道有收费专业人士帮着刷点击的。这样的影响力很吓人,因为我们的民众从小就是在缺乏独立思考批判思考的氛围中成长,思想很容易被左右。银川市委书记崔波,买了几百本《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送给几百位企业家,我没有见过如此的官员粉丝。一看《谁在谋杀中国经济》的目录,就知道是东拼西凑之作,“日本人为什么偷不走茅台和五粮液”则是不能再肤浅的文章了。当然,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有偏激的权利,有肤浅的权利,但是希望大家有辨别的能力,仅此而已。
前两天在旧书斋淘了一本何新的亲笔签赠书--《众神之颂》,弥足珍贵。书的自序中写道:“...我尤其试图寻求《九歌》的灵魂和真精神。我想使《九歌》的传统得到复活。”这让我感受到了这位思想早行之客的热忱,和他思想的温度。我阅读了他的一些关于经济方面的文章,有很大收获。他是有独立批判性思考的学者,制学也非常严谨。当然一些思想也是有不成熟的地方或偏激的地方,还是需要批判性的阅读。
我列举了这两个人,他们都是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但一个是肤浅的,一个是高深的。一个哗众取宠,一个用灵魂在思考。请大家辨别之。
3
我们需要在哪些思想上超越呢?这是不能完全说明的事情,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总结反思。这里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比如城市化,现在小的往大的建,大的往超大的建,城市化成了经济的火车头。城市化等于工业化吗?产业的集中,形成人口的聚集,造成城市的拥挤,降低了效率,同时人才的过度集中也是资源的y一种浪费。另外城市的不断扩建,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由于交通和信息的高度发展,我们可以合理布局产业,并不必采取集中的方式,能否让工业化在乡镇间伸根发芽,或者找出产业分布的交点,让它们来引导工业化的进程。需要说明,这里的工业化是广义的。
另外,在医疗方面。是否需要在医疗理论上进行超越,根据新的医疗理念分配资源和组织机构。
我们在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也需要反思和创新。当然在经济理论上的创新也必不可少。
4
很多人在想题目中的思想和制度到底有什么联系啊?很简单,制度是约束行为的,由于思想和行为往往不能统一,因此需要约束,使你的思想得到很好的执行。制度的建设至关重要,但是需要提醒大家,制度并不是约束行为的唯一方式,道德、法律、舆论等也是约束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全方位的建设。
中国的崛起在于思想和制度!
紫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