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经济金融数学专区
5153 2
2018-07-05

                 数学统计期望值与标准差的现实意义

                          于德浩

                         2018.7.5

统计期望值及标准差在数学定义上是明确的,但是现实应用中,人们往往犯糊涂。比方说,股票的平均年收益率是10%,标准差是30%,怎么具体应用在投资实践中呢?

我们知道,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现在大约是年2%,这个可以视为无风险利率。从投资收益期望值来看,股票的年10%明显大于2%,人们应该大部分投向股市才对。可是,人们惧怕股票的波动性,也就是那个30%的标准差,所以当今的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宁愿把10万块钱存银行,而不愿意买上证50或沪深300指数基金。

理性的讲,如果这10万块钱,在几年之内没有什么明显的用途,买成股票基金要比存三五年定期存款收益高得多。实际上,从数学上讲,这个一般老百姓的10万块钱的投资期限是“无限长”。

可是,人们往往总是想买一年的股票基金先看看,结果当然是有赔有赚。也就是说,人们仅拿着1次试验结果,去预估未来的期望值,显然这是不科学的。你要真想检验股票收益的期望值,你得至少拿住10年的股票。因为,股票的标准差是30%,所以就按照1个标准差的宽度,你可能明年亏损20%,也可能盈利40%。

期望值是大量事例观测值的平均值,这个“大量”得多大呢?对股票投资收益来说,得是10年。也就是说,你现在买50ETF基金,十年后资产翻2倍以上,这绝对没问题。但是如果说,一年后你大约会收益+10%,这个就非常不靠谱,滥用历史数据及数学统计概念。

我举一个简单的猜硬币正反面的例子。如果你猜对,你就赚1块钱;猜错就赔1块钱。显然这个可能的量子态集合就是{+1,-1}。期望值是0,标准差是1。

如果,你的总资产是10元,每次押注只押1元。如果,我们限定事例的出现范围是正负3个标准差,那么你的总资产长期平均来看就是10元不变,最小是7元,最大是13元。这就一个在博弈案例中,保持不败的策略。

每次押注1元,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你的资产从10元变为9元时,你的下次押注从1/10上升到了1/9;当你的资产从10元增加为11元时,你的下次押注从1/10减少为1/11。

赌徒为什么总会血本无归?他总是每次都全押上。所以,即使他前面3次都猜赢了,从10元变为20再变为40元。可是第4次,他猜错输了,于是他的资产就从40元直接清零。

一般的“押一半”策略结果总是输。比方说,总共有10元,押一半5元。第一次,输了,还剩5元;第二次再押2.5元,即使赢了,总资产也是7.5元。显然,这在资产缩水。这个策略是“输了押的少,赢了押的多”,与每次押注1元的不败策略是刚好相反的。

对于高风险资产的配置(要么盈利100%,要么亏损100%),一般不应该超过初始资产的20%。就是说,我们要防止“连输5次”的小概率事件。

一个古老的哲学智慧,就是“把赢的钱,先拿出来,别再继续加注了。”就是说,当n次后,资产从10元变为最大的13元时,我们把赚的3元利润拿走,这样就还剩下10元的本金,继续下面的资本循环。如果,我们认为前面n次,与后面的事例独立不相干,我们就相当于每一个猜n次的周期,赚取了30%的利润。这就是在赚“标准差”的钱,或者说,赚股价波动的钱。

另外一种长线持股策略,是在赚取期望值的钱。也就是说,我猜10年后,股价翻倍,有99%的胜率。时间越短,预测股价涨跌的胜率就越小,或者说,越接近50%。就是说,一个专业的证券投资顾问,他猜对明天股价涨跌的概率是51%,比随机的猴子略高一点。

所以,如果是短线操作,一定要清楚,自己猜对的概率大约也就是60%-70%。那30-40%的风险主要是系统外风险,与你的投资模型具体计算无关。因此,当有可能出现“清零”这个量子态时,不论其概率是多么小,都不能全押上。

一般的资本配置1:1是非常好的投资策略,可以不败。比方说,100元买股票,100元现金。当股价翻倍时,变成150:150;当股价又跌回原价时,总资产还是增加为150/2+150=225元。当股价减半时,变成75:75;股价有涨回原价时,总资产是75*2+75=225元。这就是,我不能预测股价变化,但只要股价波动,我的总资产就会盈利。

在现实中,由于人性弱点,赚股价波动的钱实际很难,感性总会比占理性的上峰。比方说,这个月预估股价会上涨,于是做多;结果这个月股票下跌,亏损了,这就属于猜错了。我们预计下个月股价应该会上涨,这是第二次猜测。理性的讲,我们应该适当增加资本投入,不败策略的“从1/10增加为1/9”。比方说,上次失败是10万,那么我们这次应该投入15万。

人性的弱点,怯懦。“上次猜错了,这次别也错了。”就投5万吧,错了可以少赔点。

人性的弱点,贪婪。“上次猜错了,这次应该对了。”这次投50万,要多赚点。

所以,大智若愚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们,他们不做短线。他们有自知之明,在市场信息混乱,大涨大跌的氛围下,很容易陷入当局者迷,总会犯一些不理智的低级错误。

平均每月的涨跌幅大约不会超过正负5%。如果这个月的前5天,就大跌6%。理智的讲,我们应该买入或加仓。但是感性的判断却是“跌势汹汹,赶紧卖出逃跑。或者最多不动,加仓、补仓太危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7-5 17:06: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7-6 20:30:28
这理论用在A股灵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